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科普宣傳平臺構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筆者的工作實踐和相關調查,首先就科普宣傳的現狀與機遇進行了剖析,明確了當前科普宣傳工作的方向,然后對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科普宣傳平臺構架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新媒體;科普宣傳平臺
一、緒論
伴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更迭,我們如今已經迎來了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普工作的開展也變得更加復雜起來。所以如何適應信息社會的傳播途徑,進而建立起科學完備的科普宣傳體系,實現科普工作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成為每個科普工作者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以筆者所在的四川省為例,近年來四川省不斷分析過去科普工作開展所遇到的問題,并且通過不斷地進行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文所討論的科普宣傳平臺正是其中關鍵性的一項技術。
二、科普宣傳現狀與機遇
通過整理近年來四川省科普宣傳成果,筆者總結了科普宣傳所遇到的幾個問題:首先是宣傳工作的開展仍以傳統宣傳形式為主,采用集中時間的定點宣傳。部分科普機構、部門的門戶網站和科普專欄疏于管理,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宣傳渠道也不及時更新,使得公眾對此類宣傳缺乏興趣??破招麄鞯臅r間大多集中在科學日、紀念日等固定時間,讓科普宣傳缺乏靈活性與深入性;其次是科普宣傳工作所開展的深度和廣度有限,很多地方的科普宣傳仍表現為科普講座、廣場宣傳等特定形式,缺少對聽眾需求的分析,無法針對受眾開展特定形式的宣傳活動;最后是宣傳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從現有的圖書、美術作品和音像制品來看,其宣傳缺少交流性,所以需要基于當前的網絡背景開發出具有革新性宣傳模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關于互聯網傳播的研究也愈來愈深入,無數的新媒體、自媒體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也為我們科普宣傳工作提供了契機。另外相應的科普競技比賽、各類知識競賽的開展也調動了社會上關于參加科普活動的積極性,能看出科普工作的開展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科普宣傳平臺構架
?。ㄒ唬┛破招麄髌脚_構架模式
基于互聯網那個技術的科普平臺架構要基于時代性,滿足當前時代公眾的欣賞水平,在保證趣味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展現科普文化的多元性,利用圖文影音的形式將科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還應該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加以關注,在話題的導向性上做到公正和權威。另外在參與性較高的科普活動上,保證科普宣傳活動的高度交互性,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雙重互動。科普宣傳平臺的基本構架基于現代傳播學和當前互聯網的大背景,以科普宣傳知識和各類科普作品為基本點,利用科普信息網站、科普微博、手機應用、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虛擬科普館和傳統宣傳主要宣傳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構建出一套科學完備的科普宣傳平臺。
?。ǘ┢脚_構建途徑
1.微信公眾平臺
騰訊最近公布第一季度綜合業績顯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躍賬戶達10.4億。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科普傳播最重要的新模式,應當發揮平臺力量,造就一批如“四川科技館”“成都科普”之類品牌化、個性化的科普平臺。以“四川科技館”為例,創建時間為2017年5月,截止2019年3月,關注用戶數已經達到72萬,位居全國同類省級科技館頭條文章點擊率第一,其介紹是開放、多元化的科普社區。這兩個公眾號都有相似的特點:一是內容活潑、專注原創;二是注重新媒體的矩陣建設,梯隊式發展。
2.數字科技館
數字科技館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構建出一個綜合全面的科普數據庫。這類數據庫能夠以PC和智能手機為終端,可供使用者隨時隨地進行瀏覽和查閱,實現科普館的隨身攜帶。在數據庫內開設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科普技能、趣味科普知識、熱點科普環節等,幫助科普工作的宣傳受眾達到最大化。
3.科普門戶網站
科普網站是科普宣傳的重要平臺。專業的科普網站有別于一般的政務信息公開網站,不是單純的信息發布網站,而是集知識傳播、互動交流為一體、服務社會大眾的網站,這并不是靠某個個人或者機構就能夠完善的事情,而是靠各個單位、機構和政府部門各司其職,積極明確的構建出一套綜合完整的省內科普網站系統。
4.科普作品
豐富科普宣傳作品種類。作品是科普知識的載體,作品的好壞與否,關系著工作開展的成效和難易程度。目前我省的相關科普作品的形式主要有圖書、音像制品、畫冊、展板、宣傳折頁等形式,科學性和專業性較高,但缺乏趣味性、藝術性和感染力,可以更多地采用微視頻、微電影、動漫、長圖、科普劇、科學實驗等形式進行創作,結合科技前沿技術,制作或開發AR圖書、VR游戲等等,進一步豐富我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作品的類型。
5.其他新媒體技術
各個機構、單位和部門不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宣傳渠道,配備專業人員進行運行維護,及時跟進時代熱點和最新科研進展,定時發布圖文并茂、生動豐富的科普信息與科普視頻,關注社會熱點,不定期地開展與網友的互動交流和線上線下的活動。此外還可以結合如“抖音”、“微視”等熱點APP,充分開發拓展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滿足公眾對科普服務的需求。
四、總結
科普宣傳工作是一項漫長且復雜的工作,相關機構和個人需要基于必要的重視,定期完成宣傳渠道的更新和維護,保持科普宣傳平臺的科學完備。同時相關人員也需要注意自身知識的積累,定期參與相關技能的培訓,保證宣傳平臺的專業性,為我國科普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偉峰,許晶晶.“科普基地”搭配“微信平臺”開創無線電科普宣傳新模式[J].中國無線電,2017(02):51-52.
[2]閆劍利.淺析新媒體時代的科普理念與科普平臺建設[J].科技傳播,2016,8(23):116-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