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林業常見樹種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林業樹種病蟲害發病率極高,尤其是以遼寧為首的東北地區,為造林工作制造了諸多困難,經濟損失不斷增加,造林效率越來越低。因此,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要對病蟲害防治予以高度重視,采用正確的防治技術開展工作。本文將主要圍繞林業病蟲害的主要原因展開分析,并提供具體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東北地區;林業;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40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點林區,其規模和數量都排在前列,但造林工作常因為病蟲害的影響而無法正常進行,無法獲得理想的工作效果,更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正確使用病蟲害防治技術處理此方面問題,科學組織治理工作,推動東北地區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林業樹種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1.1缺少正確認識
在林業工作中若不具備正確的病蟲害預防認識,只關注樹種的使用效益,無法正確預防病蟲害。很多地區在開展造林工作時,選擇的樹種過于單一,出現純林狀況,導致植物群落結構單一,生物多元化較差,致使林木系統抗病害水平越來越低,無法徹底防治蟲害和病害。另外,在樹種育苗過程中,也沒有做到良種壯苗[1]。
1.2引進不良樹種
在引進樹種時,沒有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挑選了很多不適合本地存活的樹種,致使樹木抵抗力不足,引發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在管理林木時,也未及時組織集中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缺少專業性的剖析手段與方法,工作效率較低。部分地區在平常工作中未全方位意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集中管理樹種,不具備技術標準。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也未對天然林的管理工作予以一定關注,導致林木無法健康成長,病蟲害問題加劇。
2東北地區林業常見樹種病蟲害防治技術
2.1關于根腐病
針對此病來講,病狀主要為樹種根部腐爛,失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到后期植株死亡率極高。發病高峰期在一般在每年的3—5月時病情最為嚴重。根部是淺褐色,在病情嚴重后會越來越深,致使樹木皮層組織失去正常功能,引發嚴重后果。在防治此種病蟲害時,要選用精品品種,提高其對病害的抵抗水平。處理種子時刻利用在種子內拌入退菌特藥物,或者選用80%的抗菌劑放在2000倍液中5h。播種過程中在土壤中放入多菌靈,加強消毒工作。在發現病害后,可在根部施入甲霜惡霉靈藥物,從而實現防治效果。
2.2關于蚜蟲
此蟲害通常出現在樹種成長發育過程中,每年的4—9月是其主要活躍期,最佳生長溫度為25~27℃,最佳濕度為60~80%,4~5d繁殖1代,繁衍速度極快。具體防治可采用以下方法。
人工防治法:條件允許的地區(苗圃地),可采用噴水沖洗的方法來管控蟲口密度。
生物防治法:使用蚜蟲的天敵,比如異色瓢蟲、食蚜蠅、七星瓢蟲等。
化學方法:通常采用濃度為1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的敵敵畏,或者噴灑濃度為6%的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
2.3關于葉斑病
此病是寄生病害的一種,病菌通常會寄生在樹種上來越冬,開春后病情越來越嚴重。在樹種發病以后會出現褐色斑點,病情嚴重后斑點范圍擴大,還有可能導致死亡。針對此種病害,相關人員要定期修剪樹枝、樹葉,還噴施消菌零、甲瑞農、鏈霉素等藥物,1棵樹的劑量最好控制在70mL加50mL的水,依據發病情況7d施1次。
2.4關于針葉樹枯稍病
遼寧區域造林樹種落葉松居多,一般常見的品種主要有長白落葉松與日本落葉松,其中落葉松枯稍病始終是最難處理的一大問題。其在苗期表現極為明顯,因此要加強出圃前的防治工作。苗期通常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當年新稍遭受威脅,受害部位呈現暗褐色,一有收縮會逐漸變細,對林木的成長與木材的質量帶來較大影響,所以苗期預防工作非常關鍵。具體防治可參考以下方法。
人工防治:加強苗圃地除草,保證田間沒有雜草。不可只注重苗木產量,忽略苗木數量的控制。其密度通常在360~400株/m2,良種壯苗的抵病力較好。
化學防治:通常使用藥物防治,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濃度一般控制在1200~1500倍液,7d左右噴灑1次??奢啌Q使用這些殺菌藥劑,以防樹種具有抗藥性[2]。
2.5關于介殼蟲
此蟲害一般出現在光照效果較差或者通風不佳的地區內,在發病以后樹木生長速度變慢,若無法及時解決,有較大幾率引發樹種死亡。所以,必須要加強林分的撫育,處理好旱死樹,若發現此種蟲害,通常噴灑濃度為900~1000的苦參堿或者氟氯氫倍液。
2.6關于桑萎縮病
此類病癥主要包括花葉型、黃化型以及萎縮型:花葉型在發病的初期,桑葉上卷、縮小,葉脈上會出現黃綠色、淡綠色的斑塊;黃化型在發病的初期,桑葉卷曲于背面,且葉面發黃;萎縮型在發病初期,桑葉皺縮、節間也縮短。發病嚴重的桑樹,新枝比較弱小,最終枯死。
桑萎縮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有關人員必須強化對苗木的檢疫工作,選擇抗病性能良好的苗種。另外,防治人員應當在初春時節定期(每隔20~30d)進行噴霧防治,選用藥物為80%乙蒜素的3000倍液與1.5%多抗霉素的500倍液。
2.7關于桑紅蜘蛛
桑紅蜘蛛病害多發生于初春至晚秋,最嚴重的時期為夏季、秋季中的干旱時期。發病時,若螨以及成螨會吸食葉面背部的汁液,導致葉面逐漸變黃、深褐色。另外,蟲卵或者雌成蟲會在土縫、樹枝甚至干樹皮縫內越冬,極大影響了桑樹的成長。
桑紅蜘蛛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防治人員應當在初春時節到每年的5月中旬前后,每隔7~10d進行噴霧防治(根據實際情況連續防治2~3次),選用藥物為1.8%阿維菌素乳油的2000倍液或者40%丙溴磷乳油的2000倍液。
2.8關于野蠶
野蠶一般會在5月的中下旬期間進行孵化,低齡的幼蟲集中成害,老熟的幼蟲分散成害。其中,老熟幼蟲會在桑葉的2葉之間、葉面背部、枝條的分杈處以及葉柄的基部進行“化蛹”。幼蟲期的野蠶對桑葉葉片的危害極大,僅僅留下葉片主脈,甚至會在病發嚴重時期吃光整株整枝的葉片。
野蠶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防治人員應當在野蠶的后卵期和次年的初春時期進行噴射防治,選用的藥物主要為30%桃小靈乳油的1500倍液,從而將越冬的野蠶卵殺滅。部分桑園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防治人員可以于野蠶高發期施用“森得?!笨蓾裥苑蹌┑?000倍液、“環益”微膠囊懸浮劑的1000倍液或者3%高滲苯氧威的3000倍液,不僅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這些藥劑也屬于無公害的藥劑,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周邊環境。但要注意的是,在防治后的40d內,不可以將這些桑葉喂養家蠶。
2.9關于紅松落針病
在紅松落針病發病時期(多為20a左右林齡的紅松樹林),樹葉枯黃,葉片落地后樹的枝梢光禿,病菌侵染紅松的幼齡林木和苗木,嚴重影響了紅松林木的生長。
紅松落針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防治人員應當在樹高3m以下樹林中,對林齡為15a左右的樹林進行噴霧防治,主要的選用藥物為代森銨的500倍液。
3結論
要想確保東北地區林業工作落實到位,必須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相關人員首先要認識到其的重要性,正確展開防治工作,堅持系統化準則,重視苗木、種子的檢查工作,全方位掌握病蟲害的發生特征和規律,正確選用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1] 夏彩霞.淺析東北地區林業常見樹種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18,36(12):83,86.
[2] 旭梅,劉喜明.林業常見樹種病蟲害成因[J].農民致富之友,2014(09):242.
作者簡介:海濤(1977-),男,研究方向:林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