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病蟲害受到種植環境、種植作物、種植結構的影響,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可能改變作物的病蟲害,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病蟲害深受其影響,給統治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防治病蟲害成為大田作物管理的首要工作,下文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目前大田的病害、蟲害、草害隨著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大田作物量在近幾年也有了十分明顯的增加。這些現實情況也給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帶來了很多的困難。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檢疫等均可作為防治病蟲害的有效的方式。本文簡要介紹了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各類防治技術。
一、病蟲害的種類與癥狀分析
顧名思義,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含義為保護植物不受或減輕病害的措施,而植物病害防治、植物蟲害防治為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兩個部分。要想防治大田作物的病蟲害,首先就需要對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詳查,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治,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在不同階段,農作物的生長特征是不同的,所產生病蟲害也是不同的。
1.病原體的鑒別
病狀是指植物發病后,在生理、局部形態特征上表現出來的變異。病狀是指植物發病部位的內外部分所附著的各類病原體。
根據病菌的形態可以對真菌病害進行病原體的鑒定。通常植株的病組織表面會存在一些子實體,根據這種顯現可以診斷植株病害是否有真菌所引起。細菌病害則可以通過具有低倍鏡的顯微鏡來觀察切取小塊的植物受病組織來鑒別植物是否受到了細菌病害,這也是鑒別細菌病害的簡便鑒別方法。因為會有大量的細菌從植物受病組織切口部分溢出,這正為我們的觀察提供了條件。由于病毒非常微小,普通顯微鏡便無法對其進行鑒別,只有電子顯微鏡才能清晰地觀察到病毒。但我們可以從氣味、顏色、狀態等方面來分析植物所受病害的類別。
2.蟲害的種類
除了病害,蟲害對大田作物的生長同樣有重要影響,同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避免蟲害的災害,提升大田作物的產量。
?。?)昆蟲:昆蟲是指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生物。共同特征是“四翅并六足”。身體分頭、胸、腹3大體段;有3對分節的胸足;胸部大多有2對翅;頭上長有1對分節的觸角;外骨骼,長在肌肉的外面。變態:卵至成蟲羽化期間所經歷的形態變化稱變態??煞譃橥耆儜B與不完全變態,其中,不完全變態是指卵→幼蟲→成蟲的過程,如:蚜蟲,葉蟬;完全變態是指卵→幼蟲→蛹→成蟲的過程,如蛾類。
(2)螨類:螨類是指蛛形綱蜱螨目的生物。其發育過程可概括為卵→幼蟲→若蟲→成蟲。
?。?)線蟲:線蟲是指無脊椎動物線形動物門線蟲綱的生物,分頭、頸、腹、尾。
二、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苗木檢疫
很多病蟲害的分布范圍并不大,僅僅能在局部地區造成危害。但這些病蟲害能隨著人類扦插、播種等人工繁殖防治遠距離傳播到其他區域,并擴大危害范圍。因此抓好苗木檢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險性病蟲害擴散的重要措施。
2.園藝技術
園藝措施是貫穿在整個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害的根本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1.選擇培育擁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植株。由于不同品質植株之間對病害的抗性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一個品種就算是具有速生豐產的優良品質,但沒有抗病蟲害的能力,也很難成為農業生產中的寵兒。基因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植物的遺傳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基因工程來培育具有新型抗病害的植株。我們還可以按不同立地條件選擇不同樹種和密度。并且營造混交林,避免樹種的單一化。用無病蟲害的植株進行農業生產。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病蟲害具有成本低廉、節約能源、不污染環境、效果持久等優點。近幾年來,生物防治技術也越來越收到人重視。主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如下:(1)微生物制劑。微生物制劑類殺蟲劑主要有蘇云金桿菌、昆蟲病毒、白僵菌、等。(2)昆蟲天敵。我國應用較多的寄生性天敵昆蟲有赤眼蜂、蚜小蜂、姬小蜂等;捕食性昆蟲天敵有各類瓢蟲等。(3)益鳥??梢酝ㄟ^在大田設置人工鳥巢的方式吸引益鳥,可以極大程度降低侵蝕作物的害蟲的密度。另外,貓頭鷹、貓也對鼠類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4)性外激素的應用。近些年來,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越來越普遍的運用于害蟲的防治工作中。我國應用的舞毒蛾信息素所制作的誘捕器,在誘捕舞毒蛾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化學防治
目前,在消滅蟲源以及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方面化學防治措施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在正確的時間使用農藥,還要搞好病蟲害的預測。目前主流的施藥方法包括:放煙、熏蒸、拌種等。隨著科技的發展,飛機超級容量噴霧給藥的防治技術被廣泛使用。這種防治措施,不僅降低了成本,節約了勞動力,還提高了防治效果。
5.物理防治
由于害蟲成蟲具有趨光性,我們可以再生產上利用好成蟲的這一特點。通過設置高壓滅蟲燈等方式滅蟲。同樣的道理,超聲波、射線照射、熱處理等方式均可作為物理防治的方法之一來消滅害蟲及病原物。
6.使用有機肥
一是推進農村發展畜禽養殖,多使用農家堆漚肥料。二是要有目的的推進秸稈再還田技術。目前大部分農村多使用沼氣、液化氣等潔凈能源做為生活用燃料,所以可以進行部分秸稈還田。另外進行雜草青貯漚肥也是不錯的解決辦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結合到物種、氣候與生態環境等因素,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堅持以預防為主,最大程度的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保證農產量的質量,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秀華.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J].吉林農業月刊,2014(3):81-81.
[2]羅云.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策略初探[J].農技服務,2014(11):98-98.
[3]楊曉旭.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J].吉林農業,2016(3):105-105.
[4]余欣榮.加快理順農田建設工作體制機制集中力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J].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23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