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需求,近年來,大田農作物的種類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而病蟲危害卻始終影響著農作物的培育和生長進程,為此,廣大農戶結合多年的治蟲、防蟲經驗,總結出諸多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方法,并在實際應用中收到了顯著效果。
  關鍵詞: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思考
  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是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的必經途徑,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種植方法的不斷創新,病蟲危害的程度在逐年下降、影響范圍在逐步縮減,但是,這個制約農作物良性發展的因素依然不容忽視。
  一、大田作物病蟲害種類及病變特征
  農作物病蟲害不僅會破壞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環境,而且對農作物的新陳代謝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制約其生長或使作物的外部形態發生病變,比如腐爛、霉粉、枯萎等。
  1.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引起農作物發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細菌、病毒侵入植物體引起病害,這種病害具有傳染性。而非生物因素包括旱、澇、嚴寒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破壞農作物的生理功能而引起的病害,這種病害又稱之為生理性病害。
  2.昆蟲的危害。危害農作物的病蟲種類有很多,而昆蟲是最主要的一個種類。各種昆蟲的食性與取食方式各有不同,口器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為咀嚼式器與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的害蟲可包括蝗蟲、蛾蝶類幼蟲以及甲蟲等,這些害蟲對農作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直接造成機械式損傷。刺吸式口器害蟲包括蚜蟲、椿橡、葉蟬及螨類,這類害蟲將針狀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食食料,使農作物出現皺葉、卷葉、枯死斑、生長點脫落的現象。
  3.真菌性病害。農作物病害種類很多,而真菌性病害所占據的比重最大,這種病害的存活性強,一般寄生在種子、病殘體以及土壤當中,病菌孢子借助于風和雨水的傳播,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孢子萌發,依靠于長出的芽管侵入農作物體內,造成植物死苗、倒伏、黑果等病狀,病害部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黑點與霉層,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4.細菌性病害。桿狀菌是侵害農作物的主要細菌性病害,桿狀菌一般具有一至數根鞭毛,通過氣孔、皮孔、水孔等傷口侵入農作物體內,借助于自然界中的雨水以及昆蟲等介質進行傳播,在溫度與濕度較高的條件下最容易發病。細菌性病害的病癥表現為作物穿孔、腐爛,如果氣候潮濕,在發病部位會溢出粘液,進而抑制農作物生長。
  二、作物病害的診斷與鑒別
  1.病蟲害的診斷。第一看出現異常的作物植株在大田的分布特點,由于生理因素導致的植株生長異常,在大田當中分布比較均勻。比如長時間處于陰天狀態下,突然天氣放晴后,作物的幼果上面出現日灼,而病害部位往往偏向于陽面。而侵染性病害由于具有傳染性,出現異常的作物植株往往從稀疏的態勢到成片顯現的態勢呈現出來。
  第二看生長異常的作物植株的表現順序,比如缺氮的癥狀一般是黃葉首先從下部葉片開始慢慢向上蔓延,而缺鐵的植株通過從頂端葉片向下蔓延。
  第三看病害癥狀,農作物受到病蟲害侵襲后往往表現出不同的病狀,比如缺氮黃葉、缺磷紫葉,葉片皺縮花葉以及葉片斑點等。
  第四看農作物表面是否有附著物。真菌性病害對作物植株的正面或背面造成侵害,有時出現白粉、黑粉,有時出現黑霉、青霉、灰霉以及綿霉等,而受到細菌性侵害的植株表面常常附著膠?;蛞缒摗?
  因此,在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診斷時,除了對作物外觀特征進行分析判斷時,也應該利用科學的方法對作物病理進行深入研究,得出診斷結果,并制訂有效的防治方法。由于多種病原會造成相同或類似的病害,在診斷時,也應充分考慮農作物的周邊環境,從而得出科學的鑒定結果。
  2.植株病原體的鑒別方法。病原體的鑒別可以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侵害過程,發現農作物植株受到病蟲害的程度,這種方法也是最為普遍的鑒別方式。因為細菌病毒體態微小,肉眼無法看到,只有借助于高精度的顯微鏡才能完成病原體的鑒別過程,進而結合病原體的特征采取適當的防治方法進行有效診治。
  三、大田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1.作物植株檢疫。廣大農戶在選種時應充分考慮作物種子是否經過了檢疫部門的檢驗,不能購買未經檢疫的種子、苗木或者農產品,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從源頭抓起,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
  2.科學的農業防治。農戶應培育和利用抵抗力強的作物品種,轉換思想觀念,改變耕作及栽培方式,進一步加強田間管理,在栽種農作物時,合理安排好作物種類的布局,調整好作物間的間距,為農作物生長創造一個良性環境。
  3.物理機械防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態勢,尤其在物理機械防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物理機械防治主要包括:光學、電學、聲學、放射物理等,不過,廣大農戶出于方便,往往采取器械捕殺、燈光誘殺、性誘劑、阻隔以及設置臨時的障礙物等方法,使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也從源頭抑制了病蟲害的發生。
  4.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比如在自然條件下,凡是有花生、玉米病蟲害存在的地方,必有一定數量的天敵存在,在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的條件下,天敵對控制病蟲害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農戶應盡量保護害蟲的天敵,大力發展有益生物,或者施撒一些生物農藥,以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
  5.化學防治方法?;瘜W防治一般是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控制和預防。這種方法可以從源頭阻止病蟲害的侵入,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噴灑農藥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比如飛機的大面積噴灑,不但省時、省力,而且效果也較為明顯。
  四、病蟲害防治遵循的原則
  雖然防治病蟲害有很多方法,但是農戶在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時,也應遵循下面的幾項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更加顯著的成效。第一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提早防治、根除病癥、不留后患;第二是能采用農業防治方法,盡量不要采用化學防治方法;第三是能借助于生物農藥的,盡量不用化學農藥,因為化學農藥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也會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帶來影響;第四是能采用低濃度農藥的,盡量不要用高濃度農藥,以免傷害作物葉片;第五是用藥時應循環交替進行,防止植株產生抗藥性。
  五、結語
  大田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廣大農戶就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應科學規劃、合理組織,根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蟲害,制訂出高效、便捷的防治方案,將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進而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劉勇.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23):131.
  [2]張蘭.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J].河南農業,2018(26):23.
  [3]李勤玲.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7(12):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