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細雨育桃李 愛心雨露孕成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直接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他們是祖國的桃李,是末來和希望,他們需要園丁和風細雨般的滋潤,更需要講求教育藝術。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談談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教師 學生 師生關系 教育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216-01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對于班主任來說,做學生思想工作,尤其是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的前提就是要熱愛學生,在關懷與愛護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對學生循循善誘,以情感人,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談談我在轉化后進生方面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動之以情,深于父母
教師的感情是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教師只有動之以情,把自己的心靈向學生敞開,才能打開學生心靈之大門,收到感化的效果。品學兼優的學生,老師一看到他們就從心眼里高興,就喜歡他們,這是很自然的事。但作為一個教育者,我認為不能只停留在這種自然感情上,還要愛你乍看起來并不可愛的學生,一些品學皆劣,甚至于走上了邪路的學生。我所教的班曾有一個叫小宇的學生,他父親下崗,母親沒有固定工作,靠每天賣青菜或打一點零工的錢交租和維持生活,根本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所以小宇的大哥在小學畢業后就不再上學,與一些不務正業的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專門干一些不正當的事。小宇受他哥的影響,也無心向學。在課堂中常高聲說一些怪話打斷老師的講課。老師批評他,他就和老師頂撞,以致于上課的老師常常把他趕出教室。他還學著電視上“黑社會”的做法,與校外一些青少年結拜成所謂的兄弟,整天嘴里說是都是去斬這個、打那個的,同學們都不敢接近他。他經常逃學,成績很差。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是怎做的呢? 我沒有嫌棄他,而是滿腔熱情地親近他,從關心愛護他入手。他一次次逃學,我就一次次放棄休息時間把他找回來。和他談心、談理想,促使他不再隨便缺課。他早上沒有吃早餐回校上課,我就把我自己的早餐分一半給他。他上體育課回來滿頭大汗,我就遞上紙巾提醒他擦汗,小心感冒。他家庭困難,我常常自己帶頭,發動全班同學為他捐款。同時,也說服教育同學親近他、幫助他。漸漸地,他懂得了老師、同學對他的幫助是為了他好的,他開始有了一些明顯的轉變,課堂上不再隨便大聲說話,老師提的淺顯的問題,他能主動舉手回答,作業也能完成一部分了。我根據他的進步,在班中表揚了他,使他樹立起改正錯誤的自信心。通過小宇的這個事例,我相信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也體會到了班主任的感情對學生陶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曉之以理,細如雨絲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應該像春雨一樣,一點一滴,灑在學生的心坎上,“潤物細無聲”。我班有個女同學,是班內穿著打扮最出眾的一個。她今天穿一條新裙子來,明天戴一對漂亮的蝴蝶發夾來。上課不是摸頭上的發夾,就是看身上的裙子。整天無心聽課,在班內影響很不好。我沒有嚴厲地批評她。而是耐心地開導她:“家里生活好了,穿好點是應該的,但我們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打扮上,而忽視了學習。你看班里其他同學,他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是專心注志地聽課的。人的美不單單表現在外表,重要是心靈美。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學好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位女同學聽了我的話后,慚愧地低下了頭。我以此為契機,在班中開展“什么才是美”的主題班會,又請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美的事例,在班會課上講給全班同學聽。通過這些活動,不但那位同學改正了過去不良行為,全班同學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假如我一開始只是粗暴地禁止那位女同學不準穿這個,不許戴那個的話,那么,最后的結果肯定不會是這樣的。所以,班主任對學生教學時應該曉之以理,細如雨絲。
三、導之以行,以身作則
小學生的模仿性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吧斫讨赜谘越獭薄=處熞獓栏褚笞约?,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方面,特級教師斯霞老師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事,她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學生要有禮貌,她早上看到學生就先給他們打招呼:“同學們早!”他們立即也叫:“老師早!”要求學生說話和氣、文明,她對學生的態度就首先要親切、和藹、文明用語;要求學生熱愛勞動,她帶頭搞教室衛生;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她聽到上課鈴響就進教室;要求學生寫字認真,她首先板書端正、批改作業也認真;要求學生把課本保護好,她也把教科書包好。由于斯霞老師的表率作用,不用她說什么大道理,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言論行為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持之以恒,誨人不倦
班主任工作對象主要是學生,是人,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作為小學生,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總會經過多次反復后才會穩定。那么,后進生的反復次數會更多些。這就決定了班主任在進行教育工作時,必須持之以恒,要有耐心。我班曾有一個叫小潘的學生,在我接手以前,他就是全校有名的“打架王”!而且是那種“你批評教育,我繼續”的后進生。我接了他這個班后,課余時間積極與他交朋友,以談心的方式幫助教育他。我通過對他的了解,認為他時時打架是因為他遇事沖動,自制力差造成的,他本人也想改好,但總克制不了。針對這些情況,我專門利用一周的課間時間呆在班里,與他和同學們聊天、做游戲,提醒他遇事要冷靜。在那一周時間里,他沒有打過一次架,也樂于與同學們一起玩了。我抓住他這難得的進步,勉勵他繼續堅持下去,改掉愛打架的毛病。使他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克制自己、管好自己的。第二周,沒有聽說他打架,但到第三周星期五,他又與一個男同學大打出手了。當時,我真有一種很厭倦的感覺。便本著教師神圣的職責,我又振作起精神來。我把他找來,沒有責罵他,只是好言好語地問他為什么又沖動了,他漲紅了臉,告訴我,他本來是不想打架的,是那個男同學在下課的時候,用腳擋住路,不讓同學通過,他看不過眼,才與那男同學打起來的。我在他打架的背后,看到了他的進步,也就是見義勇為的精神。我先表揚了他,然后再耐心地勸導他:在學校里,有校長、老師,有什么事可以報告老師,由老師來解決。再說,大家都是同學,應該友好相處,團結一致,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影響了同學間的友誼,影響班集體的團結。我根據他“好管閑事”這一特點,讓他擔任本班的勞動委員。從此以后,小潘的思想品質、行為、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有時,遇到有同學打架,他也會像老師一樣,好言好語地去勸架,而不再參與了。從小潘的成功轉變,說明當后進生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時,班主任不能把他們的“反復”當成“不可饒恕”或“不可救藥”,而是要耐心地透過缺點錯誤看到優點長處,要透過屢犯錯誤的現象,看到重犯錯誤不是簡單的循環,而其中也有某種進步,以此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他們以上進和力量。
總之,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須堅持用愛心化作春雨,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導行。這樣,在和風細雨的環境中,我們的桃李才會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麗萍.講究溝通技巧,用心教育孩子[J].教師,2013(186).
[2]梁煜.班主任工作應做到“六要”[J].生活教育,20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