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借微課之“風”,揚數學高效課堂之“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技術是從根本上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植入微課,創新教學模式,促使“知識課堂”向“智慧課堂”轉變。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三方面闡述自己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促進學習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效課堂 微課 直觀 趣味 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56-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術是從根本上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充分加以應用?!眰鹘y的數學課堂,以知識講授為主,輔以學生的練習來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知識的吸收方面,以單純的被動接受為多,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手探究則少之又少。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但教與學的效果卻時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筆者一直在思考:能否找到一種更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學得快樂,又學得高效呢?筆者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植入微課,以新的方式突破教學重難點,收到的效果明顯。
  一、巧用微課,讓教學內容直觀形象
  (一)識記知識,深入淺出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陳述性的知識占了很大一部分,這一類知識是抽象的,比較枯燥。傳統的教學,經常讓學生通過反復讀背來識記概念。學生要理解其意義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解決數學概念的抽象性與學生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將抽象的概念制作成微課,通過演示、操作進行具體化與形象化,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通過看、聽、讀、想,動手、動口、動腦,多管齊下, 教學效果明顯。
 ?。ǘ嵅俜椒?,形象呈現
  “空間觀念是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的幾何知識體驗出發,從經驗活動的過程逐步建立起來的?!崩缭诮虒W《圓柱的體積》時,學生要理解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如果單憑學生想象,是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立體圖形的。為此,筆者專門針對“為什么圓柱的體積會等于底面積乘高?”這個問題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微視頻。借助微課的演示過程,將圓柱的分割情況及長方體的拼組情況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圓柱體積是如何轉化成長方體的,印象深刻。
  二、巧用微課,讓教學過程趣味盎然
 ?。ㄒ唬┪⒄n,搭建新舊知識橋梁,讓導入自然有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步階段。有效的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去學習,讓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除了創設情境帶學生進入課堂,還可以用微課的形式做“知識串”的講解。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時,為了讓學生建立知識串,筆者在導入部分將小學一到四年級所有統計的知識用微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想:原來自己一直都在學習統計。
  在新知識點的學習中,以同類的知識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基礎。這種導入的方法簡單明了,既直觀又具體,讓學生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ǘ┪⒄n,突破教學重難點,讓新授輕松高效
  1.看微課,說想法
  教師選擇合適的微課在新授課中發給學生觀看后,讓學生以匯報的形式展示自學的結果。比如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學生看完微課后,老師問:“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了哪些?請你與同學分享一下?!睂W生大部分會根據微課的內容將知識點梳理出來,有些學生更能將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在小組內分享。讓“學生教學生”的過程,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2.看微課,理思路
  教師講完新授部分,發現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困難,可以出示一個梳理知識的微課,將整節課的重難點重新梳理一遍,讓消化得慢的學生有機會整理思路。例如一年級下冊《分類與整理》。在講授完氣球的分類之后,教師出示一個微課,專門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何分類?分類有什么作用?”制作成“三步曲”讓學生在頭腦中再過一次,幫助學生重新梳理新授部分。
 ?。ㄈ┪⒄n,銜接課內外知識,讓拓展精彩有味
  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是介紹數學背景知識、傳播數學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該以怎樣的形式讓“你知道嗎?”走進課堂,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文化呢?除了讓學生通過閱讀去傳承文明、感悟數學思想的魅力,還可以對此欄目的知識進行深挖,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體會數學文化的精彩。比如教材在六年級下冊《比的意義》后安排了一個“黃金比”的拓展知識。筆者在教學這個內容之后,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生活中黃金比的知識。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而且受到了數學文化、美的熏陶。
  三、巧用微課,讓教學目標輕松達成
  微課,針對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發散、思考和講解,采用大量圖片、動畫,授課更加直觀生動。
 ?。ㄒ唬╉槃荻鴮?,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于某些年齡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特點,導致他們會在一些特定的知識點出現相同的錯誤。例如一年級下冊《補墻磚》這一個內容,每年都會考倒一部分孩子。
  這種題型老師一般都會教孩子不同的方法:先畫線再數、總數-部分數、量一量等。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法,總有部分學生沒法將老師的方法正確運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一年級老師特意制作了一個微課,講解了兩種方法:畫圖法、計數法,將課堂中無法清楚向學生講解的知識通過實例操作向學生再次呈現,學生通過反復觀看,越來越清晰解題的思路。
 ?。ǘ╇y點重現,查漏補缺扶“后進”
  一堂課新知識的傳授對大部分學生是容易接受并吸收內化的,但也有一些學生接受得比較慢,甚至課堂中根本沒聽明白。微課的出現,解決了這批學生的難題。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畫旋轉90度的圖形》這個內容時,發現班里有三四個學生對這個作圖方法完全無法理解。于是,課后筆者給他們發了這個內容的微課,讓他們回家后進行自學,還要求他們多看幾次直至看懂。第二天筆者再檢查這幾個學生的作圖,發現他們都能基本掌握方法。學生在課后選擇所需的微課進行“補救式”的復習鞏固,對知識點能進行再梳理再鞏固直至掌握,查漏補缺。這種方法讓“后進生”能逐漸跟上其他同學的腳步,學習的動力也逐漸提高。
  微課能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為新舊知識點搭建橋梁,輕松導入;微課容易突破教學重難點,使新授高效;微課銜接課內外的知識,讓拓展精彩。利用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結合恰當的課堂教學時機,借微課之“風”,揚數學高效課堂之“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5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