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一、要合理建立學習小組。二、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三、要選擇最佳的合作時機。四、要精選小組合作的內容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下面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合理建立學習小組
  課堂教學中,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使各小組之間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以便于組內合作,組際競爭。此外,在劃分學習小組時,還應按學生自愿的原則,通常4~6人為一組,有1人擔任組長。座位的安排可以采用正常座位、前后位或U安形坐法,只要有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即可。
  二、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
  合作學習是師生之間從事理解活動的一種有效學習,其中包含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以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兩方面的互動。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比如,小組合作前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確保小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回答問題時,要使學生學會有條理地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如果對別人的發言有不同的意見,要等別人說完以后再進行補充或反駁,不要打斷別人的回答等。
  三、要選擇最佳的合作時機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睘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時間,選擇恰當的交流時機;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當學生意見不同,發生爭端時;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全面時;當學生表現欲較強,爭著回答問題時;需要學生深化自己的認識,促進內化時。在以上幾種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表揚到小組而不要表揚到個人,因為回答問題的同學代表的是小組的意見。
  四、要精選小組合作的內容
  合作學習能否收到實效,還與合作討論的內容有關,事實證明,精選合作討論的內容,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關鍵。筆者認為,選擇合作討論的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知識的重點處
  在每節新授課的教學中,總有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值得討論的。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尋找他們的特征是學習的重點,可以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就會自覺地利用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操作,分析、比較,逐步完善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要選擇知識的難點處
  教材中的有些知識,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加以解決。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由于學生受到《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往往進入了死胡同。此時,就需要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1、4、7或者2、5、8三張卡片任意擺出一位三位數,試一試所擺的這些三位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有新發現的感覺。
  3.要選擇學習的關鍵處
  數學學習中的一些問題,要解決他們往往要選準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組織小組在這些地方進行討論,有利于問題的順利解決。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還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有些知識盡管老師在教學中反復強調,但是學生在理解運用中仍然免不了會出錯。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教師能夠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新舊知識的比較研究,也同樣可以減少或者避免錯誤的產生。
  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需要教師精心培養的一種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營造課堂氣氛,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合作學習真正收到實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5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