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文體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受以往“淡化文體”觀念的影響,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常用文體閱讀還不太重視,造成了學生的常用文體意識比較差、閱讀能力不強等情況。對此,本文對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的特征進行了簡單分析,并詳細提出了初中語文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常用文體;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95-01
  前言
  我國擁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產生了豐富的文章體裁,并且這些文章體裁成為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全面培養學生的常用文體閱讀水平,對于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大影響,而從當前初中語文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現狀看,還存在學生文體意識混亂、文體閱讀混淆等情況,從而影響到學生綜合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全面分析初中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策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一、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特征分析
  對于常用文體閱讀教學,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循序漸進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應該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為主,其中初一階段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記敘文,初二階段以說明文為主,初三階段以議論文我為主,因此,初中語文常用文體閱讀教學是一個從簡單到困難的過程,其從淺到深的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培養。(2)文體意識,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文體意識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常用文體閱讀教學,可以指引學生樹立相對應的文體意識,并掌握不同文體特點、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閱讀效率提升。(3)因文而異,由于不同的常用文體具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需要結合不同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如在記敘文閱讀中,要指引學生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而在說明文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透過說明事物的表象了解其本質,以此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具備條理性,對于議論文這需要學生掌握各個部分支架你的邏輯關系,提取出文章的依據、論證方法、論證過程等,以此促進學生明辨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策略
  對于常用文體,其主要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幾種類型,而對于七年級的學生,其接觸的大多是記敘文,因此,本文以記敘文閱讀教學為例,展開分析。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記敘文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感知文章整體,把握中心,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同時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理解,分析文章是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2)把握記敘文結構特點,合理的對文章段落進行劃分,從而理清文章脈絡。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時空變化、內容變化、描述角度變化、事情發展變化、作者情感變化等方面進行段落劃分。(3)突破閱讀教學重難點,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記敘文時,還應該注重突破重難點,如寫人的記敘文要通過閱讀人物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心理、表情等來判斷人物性格;對于寫事的記敘文需要理清事情發生地點、時間、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還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4)靈活應用多種閱讀方式,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靈活的應用各種閱讀方式,如略讀、反復讀、小組合作閱讀、角色扮演等,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經驗,有助于學生同類型文本閱讀活動開展。
  為了更好的分析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本文以《植樹的牧羊人》一課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1.課堂導入:教師在進入課堂后,利用多媒體將植樹及樹木成長的相關視頻展現出來,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感受植樹的喜與淚,同時也讓學生對植樹人產生好奇。
  2.自主閱讀: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對課文進行閱讀,并思考課文主要對植樹牧羊人的哪些事跡進行了介紹?并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完課文的感受。教師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后,也要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
  3.合作探究: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再次閱讀課文,并對課文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梳理,找出關鍵詞句,并盡量簡單的復述故事。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評價、修改,形成最佳答案,然后再全班進行交流
  4.反饋交流: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中表現牧羊人句子,并對牧羊人身上的品質進行思考,并通過這樣的語句進行回答“...句中,作者應用了....描寫,看出牧羊人是一個...的人”。通過這樣的分析、感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課文中塑造的人物魅力,并且能讓學生深層次的感悟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總結文章行為思路有什么特點?文章首尾部分是否可以刪除?牧羊人的形象代表了什么意義?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啟示?學生通過文本閱讀、深入思考,就會感受到文章主要是對牧羊人這一“平凡而特殊”的人進行深入描述,平凡之處在于他不求名利,默默種樹。而特殊之處在于他幾十年如一日,不停的種樹,希望改變環境,這一人物也代表了現實生活中默默無聞卻不斷奉獻的人,值得我們學習、敬佩。
  六要素可以說是記敘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引其快速找出六要素所對應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分析,分辨文章的主要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描寫方法、作用等,事情的開端、發展、結局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做到層次清晰、主次分明,有助于學生記敘文閱讀經驗向記敘文寫作的遷移。
  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常用文體閱讀教學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其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綜合化發展。因此,在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掌握常用文體閱讀教學特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常用文體閱讀中,滿足學生各項能力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張肖俠.實用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定位與原則確立[J].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上旬),2017(2):14-16.
  [2]柴可忠,李燕.實用文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7(1):85-87.
  [3]蔡曉梅.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用性[J].課外語文,2018(09):66.
  [4]李蔚平.直中的靈動——淺談說明文閱讀教學的環節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
  [5]魏斯化.依據體類特征建構實用文的“閱讀經驗”[J].江蘇教育,2017(33):23-25.
  作者簡介:陳盈(1981.7-),女,漢族,湖南,大學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實用文體教學,湖南省邵陽市第三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7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