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生的個性化管理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美術生是通過專業美術老師的指導,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繪畫技法的美術知識,向高校輸送具備美術能力的全能型人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此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展。本文從高中美術生管理現狀入手,分析高中美術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性,進而闡述對高中美術生開展個性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美術的創新思維發展,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美術生;個性化管理;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79-02
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不僅需要對美術專業知識進行強化,還要系統學習其他基礎知識。在實際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美術生兼具創新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培養其個性化發展是極為重要。當下高中美術教學作為非重點考察內容,高中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基于此種背景展開的美術專業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更起不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一、高中美術生教學現狀
在我國當下教育背景下,美術作為學生的特長,在學生高考中起到重要作用,美術特長生與普通素質教育下學生的考試內容以及考試成績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將美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科分類細化,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設計思維和創意思維,而美術生在高中階段并沒有對此類課程進行過系統性的學習,由此可見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斷層現象,不利于學生美術能力的提升[1]。
高中美術老師的教學理念與高中文化課的素質教育理念存在的一定矛盾,導致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性,難以幫助學生美術水平達到質的飛越。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定問題,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審美意識難以進一步提升。這一系問題的產生,需要高中美術教師及時認清形勢,強化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素養,更新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主,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2]。
二、高中美術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美術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個性發展符合我國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創新精神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教育教學中的位置日益突出。我國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首要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義務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因此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管理在教育界日益收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現階段,個性化管理已經成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手段。
2.有利于強化學生美術素養的進步。
美術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科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術課程做為一門兼具人文性、歷史性、藝術性的學科,對于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對美術生展開個性化的管理,培養其創新思維,提升其審美能力,強化其在學習美術知識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運用美術思維去看世界,去發現問題,進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其創造出具備個性的美術作品。
三、高中美術生個性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1.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展開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不應該固守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帶學生走出教室去寫生,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發現事物的構成、色彩、結構等。結合寫生活動,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按照自己想象法創作一幅作品。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沒有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興趣。在提升學生繪畫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發現了生活的美,創造生活之美。
2.結合名師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高中美術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繪畫能力和美術基礎知識能力為主,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對中外美術發展史的了解,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一定生活閱歷以及藝術作品欣賞的累積才能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便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名師優秀作品,啟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養成分析作品的習慣,在名師作品中感受其美術繪畫的精髓,使學生引用審美意識去感受生活之美,用自身繪畫水平升華審美意識。以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為例,教師可以先介紹達芬奇,結合該畫背后的宗教故事向學生展開教學,分析作家的內心活動,強調名師在作畫過程中運用的手法以及畫面布局等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將波提切利創作的《維納斯的誕生》與中國的《簪花仕女圖》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東西方在繪畫風格以及人物肖像描繪方面的不同,通過對比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
3.結合現代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強化自身專業素養,轉變教學觀念以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思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否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及時改正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廣泛性,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達芬奇的畫作《最后的晚餐》時,美術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的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對該畫作進行放大,讓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的對畫作進行欣賞。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美術教學開展對高中美術生的個性化管理,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開展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耿東.高中美術教學實現審美教育校本化的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8(3).
[2]趙詠絲.高中美術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管理培養研究[J].時代教育,2017(4):77-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