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東莞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東莞的中職會計教育多是采用的封閉式傳統教學模式,以應試為主,多以教授式、封閉式、內容灌輸、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忽視綜合發展,忽視能力培養,理論性較強,實踐性較弱。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東莞中職會計教育應順應時代,擴展教學內容;結合理論,貫穿實踐;建立校企合作,有效實施實訓教學;采用互聯網+時代,改進教學方式等舉措來提升東莞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
【關鍵詞】擴展教學內容;貫徹實踐;校企合作;互聯網+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35-02
一、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正式發布,提出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升級轉型能力,并在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方面統籌謀劃。
2018年6月份,《廣東省職業教育條例》出臺,《條例》對新時代廣東職業教育培養人才賦予了新內涵: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是對過去實用型技能人才標準的升級,是創新驅動和創新型社會的需要。周常青(2014)認為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在會計教學中,我們可適當甚至可大膽地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化的教學工具,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莫海菁(2015)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到來,社會及經濟對會計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會計人員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東地區的中職會計教育必須加大步伐去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明確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的重要性,透徹地了解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客觀科學合理的擴展,不斷地豐富所教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甚至熱點,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會計知識、會計技能和技巧,以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對會計人才要求。孫麗莉(2016)認為在中職會計教育中,想要更進一步促使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有效實訓教學,建立校企合作是必然的新舉措。
目前,東莞中職會計教育“生本理念”有所轉變,但實質上多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為主,較多教師仍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教學講解,對理論知識采取灌輸式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掌握,然而這樣的傳統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很難讓學生掌握綜合應用能力和會計專業操作能力。再加上課程設置不能更好地適合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更新不夠及時,教材內容的滯后,導致學習自主能力差、厭學情緒較濃的環境下,跟中職學校培養實用型的會計人才有點背離。因此,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要順應局勢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專注培養中職會計的教育能力,讓會計教育能力的培養得到可持續發展。
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東莞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現狀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計行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會計知識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不斷地更新,如今我們東莞的中職會計教育多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應試為主,多以教授式、封閉式、內容灌輸的方式進行,忽視綜合發展,忽視能力培養,理論性較強,實踐性較弱。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在知識應用到工作當中與實際相悖的嚴重問題,這樣很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容易對各大企業造成財務性的虧損。在中職會計教育中,這樣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也存在較大的問題,很容易忽略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只會理論處理會計方式,而忽略了實踐處理方案,嚴重缺乏動手和判斷能力。中職學生,起點低,學習自主力不足,缺乏學習競爭意識,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些連中考都沒有參加。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的教學內容要更貼近生活,教學方法要更直觀,才能培養出適用型人才。我們的中職教育目標應該定位為培養學生具備會計專業人員的基本知識和實操技術能力。
三、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東莞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新舉措
1.順應時代,擴展教學內容。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到來,社會及經濟對會計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會計人員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大步伐去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不斷地豐富所教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甚至熱點,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會計知識、會計技能和技巧,以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對會計人才要求。如今,國家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模式注重升學,注重講授,注重知識記憶,很難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利于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時代的“創新人才”的培養。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是世界最大的灣區,經濟、科技的發展需要培養更多有思想、有主見、有情商、有創新的專業人才,我們教育要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知識的存儲終將被機器所替代,但是思考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深度學習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探索未知世界是機器無法實現的。所以,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需要借鑒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的東京灣區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將這些發達國家的教學理念、實戰經驗靈活地運用到我們的中職會計教育中,讓其成為具有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特色中職會計教育。尤其在會計教學的內容上,必需與我國目前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進程情況緊密聯系,從而構成我國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會計教學的重點內容。
2.結合理論,貫穿實踐。
在中職會計教育能力的培養中,會計理論知識多是從社會實踐中抽象形成的,而工作中,又能將會計理論運用于實踐工作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結合理論的同時,貫穿實踐,才能讓理論來源于實踐且運用實踐,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會計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教師在對會計課程的設計之時,可以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形勢,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調整,讓理論過渡到實踐操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東莞相對港、澳地區,在中職教育方面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東莞教育以應試為主,多以教授式、封閉式、內容灌輸的方式進行,忽視綜合能力培養,理論性較強,實踐性較弱。香港教育崇尚學術自由和開放式教育。香港沿用歐洲的教育模式,采用較為寬松、自由的教學方法,尊重個性,以學生為中心,崇尚學術自由和開放式教育。整個教育注重學生的技能,而不單單是成績,看重學術,更看重綜合能力培養。又如,對于香港中職學生來說,上大學不是追求的唯一目標,他們以學生的本性發展為出發點,學校在以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任務的正式課堂教學之外,還開展了各種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實踐類活動。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幫助與支持。所以我們東莞需要借鑒港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實踐。除此之外,教師應當要多位學生創造實踐操作的契機,多鼓勵學生動手做賬,讓學生在激烈的崗位競爭中知識過硬,操作過硬,滿足當今大灣區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3.建立校企合作,有效實施實訓教學。
在中職會計教育中,想要更進一步促使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有效實訓教學,建立校企合作是必然的新舉措。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在企業實踐中自我總結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在企業實踐中很快地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能及時向教師或企業管理人求教,加以解決問題,這樣也更能讓學生適應會計工作,才能更順利的符合社會崗位要求。同時,利用計算機互聯網去搭建校企信息交流平臺也是不錯的校企合作交流的方式,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深入了解企業會計的情況,教師也能針對各企業的情況對教學方案做一定的調整,這樣才能使得中職會計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而中職會計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企業實踐鍛煉所遇到的問題,多進行教學總結,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多總結優秀和失敗的實踐案例,開展會計實訓教學,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綜合實用性的會計優秀人才,使得校企雙方合作共贏。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們東莞大多中職學校都有做,但有待提升的空間很大。我們去參觀過廣州和深圳的部分中高職院校,有幾家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如:廣東省機電學院和廣州白云職業學院。
4.互聯網+時代,改進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在會計教學中,我們可適當甚至可大膽地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化的教學工具,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如會計電算化、word編輯文檔、Excel數據處理、PPT展示文檔、微課、MOOC、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工具,都可以充分運用到會計教學中,當然我們早就已有會計電算化、word編輯文檔、Excel數據處理、PPT展示文檔做教學工具,近年來還用荔枝微課、MOOC教學,目前我們開始嘗試用藍墨云班課、雨課堂,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有順應時代的趨勢,與時俱進才能讓學生盡快地適應社會工作崗位,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更需借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的先進的教學方式和實戰經驗,從而形成適宜我國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中職會計教學方式。
雖然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三大著名灣區的教育有著耀眼的光芒,但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東莞的中職教育所處的教育生態環境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也不能生搬硬套他們的那一套,我們應該積極吸收他們先進的教學法和教育理念,在我們所特有的教育環境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開展中職會計教學活動。每個地區的教育都有其特色和特點,也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我們要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要真正的回歸到學生人的發展和成長層面實施教育。其一,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要拔苗助長;其二,突出學生的健康教育,不能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換取所謂的成績;其三,開發深度學習,提高思維能力的培養質量;其四,腳踏實地搞中職會計教學,落到學生心里并兼顧用人單位需求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根據學生及用人單位需要什么就教育什么。
總之,我們在看到發達國家三大灣區的教育特色和優勢時,也應該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特色和優勢。我們要有開放的心態接納先進的理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取長補短,我們也要不斷反思沉淀我們的教育經驗,始終我們要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將學生這個人的成長需求作為教育依據和課程設置的依據才會真正實現我們強大的教育夢。
四、結語
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是目前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這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積極激發學生內在潛能,針對性地對每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同時教師在中職會計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積累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的反思教學成果,高度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莫海菁.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中職會計教育能力培養探究[J].商業文化,2015(6).
[2]崔曉鴿.論中職會計教育中的能力培養問題[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6(2).
[3]孫麗莉.基于能力培養的中職會計教育探索[J].港澳經濟,2016(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