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職電氣類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電氣類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就業率的基礎保障。下面文章主要從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地位出發,探討高職電氣類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 中國制造 電氣類 工匠精神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隨著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頒布,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校企合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新的形式下對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教深度融合”成為校企合作的最高目標。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效果,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提升人才服務“中國制造2025”的能力,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1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地位
所謂工匠精神,原本指的是具有手藝專長的人,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它與時俱進,逐步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理念,一種人文素養,更是一種專業的認真的工作態度??偟膩碚f,工匠精神有著以下幾點特征:一是愛崗敬業,精通專業。工匠們在熱愛自己的事業的同時又尊敬這個行業,并且擁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二是追求極致。所謂追求極致是指在日復一日的工作過程中,工匠們能夠不斷的創新出自己的東西,而且能夠在自身基礎上不斷的對產品和技藝進行優化。三是堅持不懈。對于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人來說,堅持不懈是他們的一個光輝品質,只有堅守自己的信念,對工作進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夠創造出人們認可、社會喜愛的產品。總的來說就是匠于心、精于工、品于行,用自身的無窮潛力為社會帶來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目前,就新疆高職電氣類的學生來說,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對學生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職業素質不夠重視。在這種辦學理念下培養出來的人缺乏“工匠精神”,很難為提高新疆制造業、中國制造業水平服務,也很難生產出高精尖的產品。對于新疆地區的高職院校來說,要跟上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的腳步,應當首先轉變辦學理念,找準辦學思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將工匠精神作為辦學理念貫穿始終。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養成“匠人”應有的職業素養和精神。
2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高職電氣類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策略
2.1精準理解創意創新創業,形成科學認識
“創意”就是創造與創新意識,簡單說就是要敢想。創意是一種通過在對事物細節深入理解與認識,結合實際條件,高效挖掘與激發資源組合方式,優化資源價值的方法。“創新”把新創意通過已經存在的思維模式,提出和常規、常人有所區別的新制造、新發明和新描述?!皠摌I”就是勞動者在“創意”、“創新”的基礎上把資源優化整合,形成具有更高經濟社會價值產品的過程。創意是創新的根源;創新以創意為基礎,以創業為實現手段;創業是創意與創新的物質呈現。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直接有效途徑是教育,社會應對教育有足夠的重視,要有優先發展的戰略思維,成為制造業實現結構性改革基礎路徑。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就是具有創意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競爭,也是整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創意創新創業能力人才培養不應急功近利,應該具有工匠精神,實現發展動力持續久遠。
2.2在培育模式上注入工匠精神
要將高職工匠精神培養注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明晰工匠精神培育思路,以工匠精神為人才培養打造規格。要確立培養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之中,從辦學思想、宗旨,教育理念、目標以及學校制度建設等方面都要凸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和質量標準;要緊緊圍繞工匠精神強化人才培養,從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后勤事務、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方面落實、見效,將高職學校真正辦成培養大國工匠,使學生都具有工匠精神與工匠素質,能夠擔綱中國制造發展戰略的骨干型工匠人才。
2.3提高師資水平
一般而言,師傅的藝術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徒弟的技藝水平。如果高職院校沒有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何談工匠型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他們需要定期去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積極參加校內外專業協會的活動,及時捕捉和補充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學校應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只要是某方面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都可以通過學校公開選聘擔任兼職教師,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將實踐技巧、業務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莘莘學子,助力其成長成才。
2.4工匠榜樣的引領
除了上述幾點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外,學校應該積極進行社會交流,通過邀請著名的工匠榜樣談話、講座、指導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工匠榜樣是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實踐,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的基礎上,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本領的能手,所以邀請他們對學生進行指導或者講座論壇等形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形成工匠精神,理解到工匠精神的含義與意義,在就業后更好的投身于祖國的發展事業之中,從而推動我國社會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2.5完善組織機構,搭建融合平臺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有效途徑,通過職業教育集團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學校根據集團內企業要求,靈活安排學習和實習、實踐、生產,做中學、學中做,系統培養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技術技能人才。
3結語
總而言之,沒有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就缺少了趕超的內在動力;缺失工匠精神,產業工人隊伍就缺少了主心骨?!爸袊圃?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專業應該重視工匠型人才培養,不斷創新實現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田田,謝仁鳳.“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J].廣東蠶業,2018,52(09):75-76.
[2] 鄭志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2):19-20.
[3] 任平,林丹鳳.“中國制造2025”視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7(06):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