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媒體手段提高植物學教學效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媒體的迅速普及,教學方面出現了有別于傳統教學的特征。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植物學教學方面,我們進行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網絡資源、電腦—顯微鏡成像系統、微信、QQ等社交軟件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此外,文章對傳統教學中植物學考試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現代教學方法,對平時成績考核、期末考試等進行了多樣化的教改嘗試,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植物學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植物學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植物學;媒體手段;教學效果;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8-0036-03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突飛猛進,各行各業都在借助這個媒介尋找發展的機遇,對于當代的大學教育而言,面對的是新技術革命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只有將新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將新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適應在信息技術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1]。
植物學是農林業院校、醫藥和理科等以植物為生產對象或研究對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也是學習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遺傳育種學、植物保護等專業基礎課和一些專業課程的基礎[2]。因此這些院校一般將植物學安排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這也是他們接觸的第一門與專業有關的專業基礎課,對于這些剛完成中學學習對大學校園生活、學習甚至專業興趣等充滿好奇心的當代青年,植物學課程的教學手段將為其大學的學習,特別對專業興趣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但把植物學放在第一學期教學,大多數植物在教學期間不是花果期,而花果又是植物分類中被子植物識別的主要依據。為了能讓學生在一個學期了解植物的生活史,利用當代媒體教學不僅克服了這一弊端,又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種種不利因素,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個由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組成的數字化信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自我創造性的廣闊的空間。同時還可以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進行網絡教學。這對于像植物學這樣的包含細胞、組織、解剖等部分以研究微觀領域為教學內容的課程,以及以大量形態術語為基礎的植物分類等包含大量的圖片信息和動態的描述,利用當代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直觀,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4]。
一、現代媒體手段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ㄒ唬├枚嗝襟w教學的豐富表現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剛進入大學校門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學習的興趣及對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授課內容和教學態度。植物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和靈活性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在授課的內容上,植物學中特別是解剖學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著,內容較為枯燥,而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圖像、語音、色彩的變化等將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動態等多樣性的顯示,從而克服宏觀、微觀、時間、空間的限制,將需要的客觀事實與過程再現于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5]。如講到具緣紋孔,學生很難理解紋孔口變小、紋孔腔變大,并出現紋孔緣、紋孔塞,從正面觀有三個同心圓環等內容,通過多媒體的三維立體演示,將紋孔的真實結構直觀地展現在大屏幕上,學生很快就可以接受。對葉綠體超微結構、木材三切面等三維結構的理解,借助多媒體的三維空間,這些難懂的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而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將有效縮小時空距離,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某發育過程的演示,還可將多個時期特征集中于同一畫面進行對比,有效地解決了時空的跨度,從根本上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范圍,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另外,我們還充分利用這些表現力,收集大量植物及其器官的圖片,制成神奇的植物世界等多個小專題,每次課間休息時播放給學生,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植物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它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某種知識的穩定傾向。在學生對植物學課程感興趣后,學習效果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升。
?。ǘ├镁W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當今社會,網絡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可以將網上各種信息資源運用于教學中。近幾年,隨著各個學科的發展,生物學的每個領域都在不斷地充實更新,其中包括動畫、微視頻等。例如,在講到果實和種子的傳播時,網上就有大量關于各種果實和種子傳播的微視頻,像“噴瓜”,當它的果實成熟時,只要稍有外力,便會自動脫落,并在瞬間從瓜蒂處將種子噴射出去,射出距離可達數米,鳳仙花科的植物會通過自動彈射來傳播自己的種子。蘭科是蟲媒傳粉最完善的植物類群,但它的花的結構非常獨特,有結構獨特的唇瓣,雄蕊和花柱、柱頭完全愈合成合蕊柱,雄蕊有退化雄蕊和可育雄蕊之分,如此復雜的結構和形態術語讓學生一時難以接受,通過課前搜集各種蘭科植物傳粉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看到昆蟲是如何給這些植物傳粉的,在傳粉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什么是唇瓣、合蕊柱,以及昆蟲是如何找到可育雄蕊的,學生既學習了知識也領略了大自然的奧妙。課堂上通過視頻、動畫的播放,不僅讓學生大開眼界,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 自己制作動畫、微視頻等來培養學習興趣和成就感。例如,在講比較抽象的雙子葉植物根、莖次生結構時,學生自己將根、莖次生結構形成過程做成動畫給其他學生播放,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機會。
?。ㄈ╇娨?、電腦—顯微鏡成像系統應用于植物學實驗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讓學生畢業時盡可能多地學到專業知識,教學改革不斷將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壓縮,這對把植物學實驗等研究微觀領域作為教學內容的課程是極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將電視—顯微鏡成像系統應用于實驗課教學當中,也就是把顯微鏡所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等顯微結構顯示在電視屏幕上,這樣不僅縮短了學生觀察需要的時間,也讓學生擺脫了長期使用顯微鏡帶來的視覺疲勞。但它的最大弊端就是一個實驗室只有一臺電視,而每個學生接受知識的快慢畢竟有差別,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實驗進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電視—顯微鏡成像系統基礎上,我們又將電腦—顯微鏡成像系統應用于植物學實驗教學當中,這樣每個學生操作的顯微鏡和自己的電腦連接,不僅可以將圖像投射在電腦屏幕上,還可以在不打擾周圍學生的情況下和教師的主機互動,隨時進行課堂答疑。教師也可以將任何一個學生的新發現、新成果展示給每一個學生學習。這樣不僅彌補了實驗課時間的不足,還可以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利用手機將微信、QQ等社交軟件應用于教學中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成了當代大學生除撥打電話和接發短信外,上網、拍照、錄像,查閱文獻等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雖然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高,成了家長和許多教師的擔憂[6],但是,由于植物學及實驗課程本身的特點,我們嘗試將手機引入到植物學及實驗課程中來,通過與互聯網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手機中微信、QQ等軟件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它不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隨時隨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植物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尤其是實驗課中形態部分實驗材料的采集,植物學實驗部分實驗材料往往受季節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大一新生第一學期就要開設植物學這門課程,但在秋季許多花冠類型、雄蕊類型、花序類型等實驗材料很難獲得,因此將平時收集的素材制成電子標本,讓學生課前通過微信平臺進行觀看,以加深理論課的印象。被子植物分類是依據植物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特征,特別是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特征。不論將實驗課放在春季還是秋季,絕大多數標本都不能滿足花、果同時被采集,而電子照片和微視頻等的保存和完善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7]。例如,通過油菜的總狀花序、十字花冠、四強雄蕊、角果的圖片,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十字花科特征了。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制作各種實驗操作視頻,以供學生實驗課課前預習。課堂上也可以錄制學生操作視頻在電腦上播放讓學生探討其優點和不足之處。通過個性化視頻的制作與分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于植物學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微信也是學生課外學習的平臺,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及家人身邊的植物及其生長環境,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養成他們善于觀察的能力。
將微信應用到植物學教學中,提問答疑方便及時,打破了時空限制,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了學習氛圍,增強了學習效果。利用再現性特點,實現個別化教學。對于不善言辭的學生,微信、QQ等可以使他們在課下和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除了對學習的探討,對專業的了解,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探討外,溝通增強了自信心,增進了師生感情。
二、現代媒體手段在植物學平時成績考核中的應用
(一)植物學考試的現狀與問題
近幾年,隨著考研格局的穩定,不少學生認為植物學課程與考研無關,因此就抱著只要考試及格的心態,平時只是保持一種被動的心態學習,導致好多學生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平時懶散,抄襲作業,考前突擊,死記硬背,使得考試通過后,把所學內容幾乎忘記得干干凈凈,等到開設與植物學相關專業課時幾乎無法進行下一門課程的學習,這門課程的開設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對于大多數院校在植物學期末考核中,平時考核成績占30%左右,期末考試成績占70%:期末考試往往是閉卷;而對于平時成績考核,往往會采用課堂提問、考勤、平時作業、課堂測驗等措施,但往往出現偏差,對于課堂提問因章節難度的差別,時間的限制很難達到公平公正,大多數情況下,加入平時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了提高及格率。近幾年隨著植物學考試試題庫的應用,考試題目出現了名詞概念等死記硬背現象,形成了只憑一次期末考試就能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考慮到考試方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因此考試改革不能孤立地進行,必須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步進行[8]。
(二)平時成績考核多樣化并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比例
平時成績考核中往往采用課堂提問、考勤、平時作業、課堂測驗等被動的考核方式,通過現代化的媒體手段逐漸變為課下主動的考核方式?,F代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當中,課下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手段自學,這樣學生的自學不僅僅局限在教科書里,還可以將所學內容擴展開來,這樣通過自學、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可以通過微信、QQ等隨時和教師溝通,教師在學生思考、探索、研究問題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肯定的同時按照學生所提問題的層次與數量評分,并計入平時成績[9]。例如,現在的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于分類部分的教學很難將南、北方常見植物及經濟植物統一起來,對分類部分采用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家鄉常見植物及形態特征進行自學,用自制檢索表進行區別,也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交流、分享,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打分,作為植物分類部分的考核成績。對于果實類型的考核可以讓學生列舉當地常見果實的食用部位,既能將所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又考核了果實的結構,還能照顧到來自不同地區學生對家鄉特有植物的了解。同時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又能克服學生對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恐懼感。
?。ㄈ┚砻婵荚囍性黾討眯皖}目
充分利用互聯網知識,增加應用型題目等部分開卷考試內容,閉卷考試中為避免學生考前死記硬背、猜題押題,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全面復習和歸納總結及應用上,期末考試應選材靈活,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甚至是平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期末考試的閉卷部分收回后,適當增加10%與生活相關的開卷部分的自選題目,允許學生上網查閱。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學生平時知識與能力的考查,改變學生對植物學的學習態度,避免死記硬背。近幾年通過這種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以及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等措施,學生的及格率大幅度提高。通過第二學期末植物學實習發現,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比往年大有長進,并且提高了利用互聯網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 合理使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 不但可以豐富植物學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獲得一把通向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邢海燕.信息技術在藥用植物學綜合實踐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4).
[2]劉朝輝.植物學課程建設中的幾點體會[J].中國林業教育,2008,(5).
[3]戴偉民,石志華.中美《植物學》教材編排比較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
[4]呂艷杰,于海燕.多媒體技術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3).
[5]劉雪琴,仝瑞建.提高高校植物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7,(7).
[6]張莉,高靜.智能手機在高等院校中的應用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6,(1).
[7]楊文權,姜在民,慕小倩.智能手機在植物學實驗和實習課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1).
[8]胡俊麗,張旭峰,劉興來,等.增大平時考核的大學物理教改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2,(6).
[9]慕小倩,苗芳,楊文權.以多元化課程水平評價方式促進優良學風建設——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學”課程.
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