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審美意識與審美對象的關系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人的審美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審美活動的關照中與對象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時代的文化環境與審美對象都決定了人的審美意識形成,審美意識也是對審美對象與時代文化背景的反映。因此,本文以審美意識與審美對象的關系為切入點,通過闡述二者關系體現其深刻內涵。
  關鍵詞:審美;審美意識;審美對象;獨立精神實體
  人的審美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審美活動的關照中與對象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審美對象決定了人的審美意識,審美意識是對審美對象的反映。這是符合人類審美意識發展規律的,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審美意識,就必須對審美意識與審美對象的關系問題加以探討。
  審美意識來自于審美的對象,是對審美對象的反映。審美對象具有多種形態,反映審美對象的審美意識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不同的社會、時代的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人生體驗等等,他們都是審美意識的基本源泉,是人類審美這一精神活動的歷史基礎。
  審美意識會隨時代背景的變化而變化。新的歷史條件產生,要求有新的審美意識與之相適應,審美意識的更替,其原因歸根到底要從時代審美的變化中去尋找。時代審美的發展是具體的、永恒的變化著的,相應地也就沒有永恒不變的審美意識。例如早期時尚攝影的審美意識主要是以再現商品的“真”為主要目的,作為商品的視覺呈現,外加一些藝術性的修飾,用來促進商品的出售。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新的歷史條件產生,資本擴張的強烈欲望,就有的再現意識不再適合新的時代條件,此時的時尚審美意識從追求商品的“真”轉向到制造夢境般的“虛幻世界”,其目的不在是促進消費,而是為了引導消費,讓消費者誤認為購買了這個商品就會成為時尚攝影所呈現的那樣。此時的時尚攝影會主動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欲望,制造一種符合大眾審美的意識形態來引領時尚。
  在階級社會中,審美意識是審美對象的階級關系在觀念上的反映。人們處于不同的階級地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不同的階級意識,是該階級對自身所處
  的特殊的經濟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也必然會占統治地位。例如中國早期封建奴隸社會,孔子的美學思想代表的是封建奴隸主的統治階級,強調藝術的感化作用,認為藝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對藝術和審美持肯定的態度。相反,代表小生產者即被統治階級利益的墨子對藝術、審美則持狹隘的、相反的態度,提出了“非樂”的審美觀點。當然,孔子和墨子對審美的看法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不能盲目的加以否定,但是,至少說明了身處不同的階級立場,對審美的看法是不同的,所產生的審美意識也是不同的。
  審美意識不是與審美對象無關的獨立的精神實體,而是以觀念的形式對審美對象的主觀反映。反映者必須依賴被反映者,這是審美意識對審美對象的依賴性。但這只是二者關系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審美意識也具有相對的獨立的性質。在它對審美對象的依賴中,同時就存在著與審美對象相背離的傾向。審美意識的獨立性之所以是相對的,是因為他的非依賴性是以依賴性為前提和基礎的,是發生在對審美意識依賴審美對象的關系中的獨立性。
  審美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由審美主體的內在本性決定的。審美意識作為審美對象的反映,雖然根源于審美的客觀對象并以時代背景為內容,但它卻是以審美主體自身所固有的審美觀念和符合自身的藝術語言的表達去反映審美對象的。二者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形成了即符合時代特點,又具有多樣表達性的審美意識。
  無論是社會審美意識還是個人的審美意識,在其發展過程中均具有特殊的歷史繼承性聯系。就每一時代具體的審美意識的形成來說,都有兩個來源:一是反映時代的審美對象,二是繼承歷史所留下來的精神文化成果。審美意識就是在這兩種來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方面,人們根據自己時代的審美對象的要求去理解、選擇、揚棄前輩們留下來的精神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人們又在繼承前者留下來的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去反映他們所處時代的審美對象。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審美意識,對審美對象就不可能是一種絕對的依附關系,而是一個具有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系統。
  其次,審美意識的形成還受到同一時代不同意識形式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如哲學、科學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審美意識的發展。每一種特殊的意
  識形態都具有與審美意識不同的特殊本性、特殊的形式。例如美學所研究的審美,與具體藝術所研究的審美所呈現出來的形式就不同。美學是以理論的形式在討論人的審美意識,而具體的藝術如時尚攝影則是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現審美意識,但是二者間卻具有不可分割的繼承關系,因而形成各具其自身特點的審美意識存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宗教對當時的藝術的影響以及現在科學的發展對攝影藝術的影響等等,都是不同意識形式
  之間相互影響的有力證明。這也是審美對象在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由于審美意識與其他意識形態的不同相互作用而造成了審美意識的很大差異。
  這些說明,審美對象并不是審美意識發展的唯一原因,審美意識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就使得審美意識對審美對象既有依賴性的一面,又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獨立性一面的特點。但是,審美意識的歷史繼承性和各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歸根結底都對審美意識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在進行審美意識研究的時候,應全面的加以認識,才能保證論文的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 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葉朗,2009
  [2] 《美學散步》:宗白華,[M].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劉紀綱著,[M].安徽文藝出版社。
  [4] 西方文藝理論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章安祺等,2007
  [5] 《美的歷程》:李澤厚,[M].三聯書店。
  作者簡介:
  郭銀珠(1998.9~)女 遼寧省蓋州市 大連工業大學17級產品設計專業;
  李晨(1998.3~)男 遼寧省沈陽市 大連工業大學17級產品設計專業;
  畢玉湄(1999.7~)女 遼寧省大連市 大連工業大學17級產品設計專業;
  朱睿(1999.7~)女 貴州省畢節市 大連工業大學17級風景園林專業。
 ?。ㄗ髡邌挝唬捍筮B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0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