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課程愛國主義教育之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校音樂教育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音樂教學之中,通過精心設計每次音樂教學課程,抓好這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工程,培養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跨世紀人才,這就是音樂課堂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愛國主義;高校;音樂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對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乃至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進步影響巨大。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振奮民族精神,使其保持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如何對大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大學音樂教師,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激發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做不到的。所以,在音樂課中有意識地通過藝術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有益。
中國文化是禮樂文化,通過音樂來教化民眾,是中國的傳統。中國古代《周禮·地官》中說:“以禮樂教和,而民不乖”,“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也即通過音樂的“和”達到天與地、上與下、人心間的和諧,學校通過音樂的教育和濡化,可以實現對學生的美育、德育和情感態度的教育目的。音樂德育的功能體現在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例如,《義勇軍進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和震撼力強的歌詞,表現出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頑強抵抗,表現出中國人民共赴國難、視死如歸的英雄品質。通過對該作品的欣賞和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被帝國主義侵略和先輩英勇抗爭的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理想信念。
那么,如何通過音樂教學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首先是要通過音樂欣賞課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按照音樂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通過生動可感的音樂形象、音樂語匯感染學生,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音樂教學中。如:當欣賞與愛國主義密切相關的音樂作品時,首先應該分析及體驗音樂所呈現的各種情緒,或慷慨激昂,或熱情歡快,或沉郁頓挫,或哀傷悲痛,更或者是多種情感的交匯融合,以此激發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并引發心底的種種聯想。其次,通過對作品創作背景的研究,再現出一幅幅與此相關的音樂畫面。最后,感受音樂作品呈現出的對祖國大好河山、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謳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梢哉f,愛國主義音樂教學是對中華兒女千百年構筑起來的深沉民族情感的體驗過程。除了對有關音樂作品音響的聽覺體驗與感知外,更重要的是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民族風格、藝術流派以及作者的經歷、思想等的認識和理解,也即把作品置于作者、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思考,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情感,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充滿愛國主義的歷史題材作品——《蘇武牧羊》,其旋律由五聲音階構成,有鮮明的中國民歌特色,節奏莊重、堅定、平穩,調式交替富于變化,具有深沉、壯烈的音樂氣質,表達出蘇武這位在患難中仍不放棄信仰和忠誠的中華兒女,在逆境中堅守信仰、堅貞不屈的愛國主義民族氣節。除了一些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作品外,還有很多近現代創作的謳歌祖國的音樂作品為音樂教學思想教育、審美教育提供基本素材。通過對音樂作品中深刻的內涵和音樂的藝術形象的感知,從心靈深處感染教育學生,陶冶愛國主義高尚情操,達到激發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目的。
在音樂的美感教育之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思想貫穿于音樂教學之中既非空洞的說教,也非有組織有約束的灌輸。音樂教育不是政治報告、哲學論文的演講。音樂進行教育的形式是形象具體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要讓大學生體驗到靈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悅,美感的享受。因此,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寓于音樂教育之中,寓于音樂藝術的美感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獲得感情的愉悅,得到理性的滿足。只有發揮藝術教育獨具的審美功能,才能獲得這樣的效果。音樂教育的功能,古今中外倍受重視,所有的時代、國家無一不以音樂作為滋養、浸潤心靈的手段,使人的情操變得高尚,優美。愛國主義的音樂教育就是要以震撼人心的音響美及旋律美、豐富多彩的抒情美及結構美,來凈化大學生的心靈。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詩”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激發出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中華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瑰寶,在國內外樂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在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這首美不勝收的抒情曲,它就如一幅山水畫卷,會使我們感受到春風沉醉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月光透過層層云霞,映入江面,遠處漁舟在江面浮動?;ㄓ霸趦砂遁p輕地搖曳,那優美、深沉的旋律將大自然迷人的景色用音樂表達得淋漓盡致。加之教師充分的揭示,會給學生帶來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沉醉在清澈的月夜意境中。樂曲旋律中呈現的的“淙淙流水”之聲,“蓬蓬遠春”之聲,“悠悠花香”之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歷史,民族音樂的偉大。中華民族不愧為是一個歷史文明古國,并且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中華的種子,使他們對祖國產生深厚的情感。
在民族樂器、音樂教材教學以及課外音樂活動中均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民族樂(器)我國音樂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為世界音樂文化貢獻了幾分絢爛和生機。我國音樂具有打擊樂(器)、民族彈撥樂(器)、民族吹管樂(器)等多種門類的民族樂(器),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教學課中介紹這些樂(器),再針對性地為學生介紹欣賞經典的曲目,從而讓學生體驗我國悠久而獨具一格的音樂藝術,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例如在向學生介紹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打擊樂(器)編鐘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其產生的年代,指出編鐘為何能夠代表我們的東方文化,為什么能夠成為與萬里長城和獅身人面媲美的世界奇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推薦·經典的編鐘曲《楚商》進行欣賞,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的感情,從而使濃濃的愛國情感得到培育。對于高校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教師要認真挑選有代表性的曲目,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需求進行欣賞和品鑒,在欣賞和品鑒的同時,向學生講解曲目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讓學生不僅感受音樂的音響美、旋律美、結構美,更能體會作者濃厚的愛國感情,從而進一步激發自己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熱情。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有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開展課外音樂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學校的廣播站,每天課間休息間歇為學生播放愛國主義歌曲或音樂,使學生在課間休息中得到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經常性地邀請著名的音樂家為學生做音樂講座,在講座中剖析歌曲或音樂中的愛國主義元素,在提高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同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校還可以每年組織一次愛國主義歌曲演唱大賽,賽出文藝水平,也賽出愛國主義激情,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愛國意識。 在音樂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選擇適合的曲目也很重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漫長的歷史中,愛國主義題材的音樂作品汗牛充棟數不勝數。如何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來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是擺在每一位音樂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一方面要選擇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同時又有深刻的思想性,能培養學生美感的優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涵及藝術形象,才能達到以音樂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目的。
適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很多。如《游擊隊歌》、《滿江紅》、《在太行山上》等,都是生動的抗敵御侮的愛國歌曲,《歌唱祖國》、《長江之歌》都是謳歌新中國,鼓舞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歌曲。這些歌曲的內涵豐富,藝術性強,感情飽滿,易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队螕絷牳琛犯柙~分兩段,它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展現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背景下活靈活現的游擊隊生活,在樂觀主義精神中體現了必勝的信心:“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通過歌曲的學唱,激發大學生對中國解放軍戰士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的理解、對祖國的深厚感情?!陡璩鎳繁憩F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記錄了剛剛解放的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步伐。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祖國頌歌,非常適合愛國主義的教育。幾十年來,這首歌響徹了祖國大地,已成為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的象征。
通過深入分析處理愛國題材歌曲來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也是一個好方法。例如可以把教材中愛國題材的歌曲分成三類:古曲類有《蘇武牧羊》、《滿江紅》等,革命歌曲有《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現代歌曲有《我的祖國》、《國旗多美麗》等。在教唱這樣題材歌曲時,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歌曲,深刻發掘歌曲內涵。比如在《義勇軍進行曲》教學中,可以首先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義勇軍進行曲》是故事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曲,當《風云兒女》開拍時,田漢作詞,聶耳譜曲,但田漢歌詞還未完成,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田漢后來被關在龍華監獄,他在獄中偷偷把歌詞寫在兩個煙盒的背面,趁家屬探監悄悄帶了出來。聶耳拿到歌詞時,已準備去日本,他立即譜出初稿,由于時間的關系,來不及修改,只好帶到日本。聶耳到日本后不久,,就將曲譜修改好寄回電影公司。隨著影片《風云兒女》的上演,《義勇軍進行曲》迅速流傳開來.很多中華兒女唱著這首歌開赴抗戰最前線。接下來,可以讓學生仔細聆聽歌曲,請學生暢談聽后的感受后。最后老師做總結:這首歌曲的旋律是不朽的,因為它樂觀向上,催人奮進,它是中華民族的進軍號角,激勵著億萬同胞同心協力,以天下為己任,投身于挽救祖國危亡的斗爭中,在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處理:歌曲開始時有幾小節出現強勁的小軍鼓獨奏,接著在隆隆的炮聲中奏響軍號的前奏,再引出以后半拍(弱拍)起唱的、心靈深處的吶喊:“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此處要注意引導學生應該用適當的力度演唱,學生當然會選擇較弱的力度來演唱。在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時,作者突然運用休止符,營造一種緊迫感來突出“最危險的時候”,從而引出了“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在“起來!起來!起來!”由弱到強層層遞進的召喚聲之后,號角式的音樂再次響起,它象一聲沖鋒號,鼓舞·著無數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歌曲尾聲反復強調“前進”二字,音樂更富有推動力,象征著中國人民寧死不屈、勇往直前的頑強意志。
利用現代多媒體把課件,音像、圖片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融于情景之中,既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蛇_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欣賞《歌唱祖國》這一課時,播放《建國60周年閱兵儀式》和《祖國新貌》等影像資料片,讓學生融于情景之中,同時講述我國曾經經歷的苦難歷程和人民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精神,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和自豪感,以及人民對祖國的歌頌、贊美、熱愛之情。
結合國外的同類音樂,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感情。聯系國外的同類音樂,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表現對祖國熱愛的音樂作品。如《伏爾塔瓦河》,它是捷克代表性的民族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伏爾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搖籃,在捷克人民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被捷克民族稱為“母親河”。在《伏爾塔瓦河》的旋律中蘊涵著深厚的愛國熱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作品的欣賞教學來激發同學們熱愛自已祖國的熱情,把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融入這堂課的教學之中。
總之,高校音樂教育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音樂教學之中,通過精心設計每次音樂教學課程,抓好這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工程,培養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跨世紀人才,這就是音樂課堂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呂慶權.音樂欣賞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8).
[2] 韓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 黑龍江教育,2000,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