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因為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語言組織以及理解能力上正處在重要的發展時期。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學好語文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都會用最傳統的方式講課,不注重朗讀教學。本文將通過現階段朗讀教學的現狀,來對其教學的有效性做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在很多教師看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基礎的識字、重點課文內容背誦以及作文這些可以用分數來衡量的內容。但是對于朗讀教學,就明顯不那么重視了,因為朗讀教學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分數。但是,語文課程并不是一門只有寫和背的課程,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應用課程,朗讀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一、目前朗讀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教育事業中,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在延續,雖然近年來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是收效甚微。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讀、寫、記”三大塊內容,寫和記成了教學重點,而讀作為語文課程中最為基礎的一種能力,卻被忽略了。具體說來,有如下原因:
首先,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老套,過于關注學生成績以及班級成績,過于注重分數,忽略了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1]。并且在課堂上,教師也將自己的地位不斷強化,將學生的自主能力不斷打壓,以此來塑造自己的權威形象。
其次,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很容易讓人忽略對語文課的研究。由此導致了教師照本宣科的現象,大大降低了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最后,在朗讀教材的選擇上也存在不合理現象,比如,將難度較高且生詞較多的課文或讀物作為了朗讀教材。這會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斷受到困擾,降低了朗讀教學的效率。
二、提高其有效性的舉措
(一)改善教學環節,將學生作為主體
在傳統地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率,往往會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或者是減少學生提問和討論的時間,以此來加快教學進度的推進,這種做法雖然也會有一些效果,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沒有好處。一來教學進度推進太快,很多學生可能無法在一節課中消化如此多的內容,二來變相剝奪了學生的發言權,無異于是將學生的積極性扼殺在了搖籃。這對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對于朗讀教學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實際地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改善教學環節,優化課堂氛圍,促進朗讀教學的順利推進。
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下冊中,有一篇課文為《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文章講解了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含義、發展以及應用??傮w來說難度較大,并且課文內容的專業性較強,如果單純讓教師進行講解的話,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耐性,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文朗讀穿插進每個教學環節,而不是單純的講課,通過朗讀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ǘ┨嵘n堂趣味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以往的課堂上,很多老師在教學中,一般都會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講解上,而學生作為一個缺乏完整三觀的個體,對于這樣的上課方式,一般不會有個人意見,由此造成了學生缺乏表達自己的能力,學生也因此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改變上課方式,將朗讀趣味化,讓學生可以主動去學習。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課文是《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貓的習性以及小貓淘氣的模樣。文章中對小貓的描寫十分傳神,因此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與課文風格比較符合的背景音樂,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朗讀課文,可以有動作也可以有表情,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2],讓學生喜歡上朗讀。
?。ㄈ┮鶕嶋H情況進行朗讀教材選擇
對于朗讀教學,最讓人困擾的除了教師的上課方式以外,還有便是朗讀內容的選擇,很多教師雖然有一定的朗讀教學意識,但是在朗讀教材的選擇上,卻犯了錯誤,比如選擇了難度較高的文章或段落,導致學生無法完整順暢地將內容讀完,又或者是選擇了十分容易的文章,把握不好朗讀內容的難易度。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下冊中,有一篇課文為《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文章對自然界中動物共生現象進行了講述。文章的結構清晰,分別介紹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金黃鼠之間的共生關系,內容雖然較為復雜,但是理解起來很容易,十分適合作為學生的朗讀教材。只要在朗讀前將課文中專業性強的詞語進行解釋,就可以將學生在朗讀中的障礙清除,幫助其更好地進行朗讀。
三、結束語
由此可見,在小學的語文課上,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記憶和寫作,朗讀作為一種“軟實力”,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針對這種情況,及時地作出改變,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控朗讀內容的難易度,再配合以一定的教學趣味性,來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同時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徹到實際教學中。
參考文獻
[1] 竇素平.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 學周刊,2017(8):180-181.
[2] 許景.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6):54-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