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朗讀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導致大部分學生只是掌握字形、字音,而不能讀懂文章深層次含義。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學生朗讀教學,引發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進而提升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朗讀情境 晨讀 誦讀大賽
朗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直接對話過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要抓好語文中的朗讀教學。也就是說,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個朗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之下通過朗讀來產生情感共鳴,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合理開展朗讀教學活動,適時進行朗讀技巧指導,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朗讀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朗讀情境。具體而言,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良好閱讀環境,因為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和思想。所以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進而,讓學生自覺參與到朗讀活動中來,在朗讀中更好地體悟文章內涵,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情感共鳴。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必須在創設的情境之下讓學生充分地讀,進而才會在朗讀中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推進朗讀教學。
例如:在講授《長城》這一節課時,由于教學目的之一便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出長城的雄偉氣勢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環境,通過巧妙的制作課件,將學生與作者、作品之間的距離拉近。具體而言,我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借助長城的紀錄片來讓學生真切感受這個氣魄宏偉的工程,同時配以昂揚向上的音樂,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環境中。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多次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能夠展現長城氣魄宏偉的句子,在學生間進行交流,我再適時引導學生了解長城背后的故事,向學生講述:“僅是從居庸關到大同一段約450千米的長城,就征調民工180萬人”,進一步讓學生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與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最后,在多次朗讀中激發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重視晨誦午讀,感悟文章內涵
晨誦,也就是晨讀。即每天清晨到校,學生端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用瑯瑯的讀書聲來進行一天的學習,以誦讀的形式來體會語言的奧妙。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三到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記憶知識的多少,而在享受讀書的樂趣,感受讀書的魅力,其實,在這個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吸收部分文章中的知識。而對于午讀,則是學生凝聚心神,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自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豐富朗讀形式,通過領讀、齊讀、自讀、對話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感悟,進而對文章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給予樹》這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通過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內涵,我讓學生在晨讀時有感情的閱讀全文。通過自主朗讀,讓學生來讀出句子中所隱含的意思。比如,我會讓學生通過朗讀,然后說出文章圍繞“給予樹”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在晨讀時好好感悟。然后,我還通過讓“小老師”領讀的方式進行晨讀,這里的“小老師”并不是我指定某位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動舉手來進行領讀,作為教師,我盡量給予每位學生領讀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同時也要注重午讀的重要性,在讀的過程之中,讓學生注意要讀出與作者的共鳴,同時在朗讀時還要讀出問題。比如,在讀到文章結尾:“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边@一句時,學生可以思考“給予樹還是一棵什么樹?”,進而讓學生進行延伸,最終得到是一顆善良之樹、仁愛之樹等等,讓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來感悟文章內涵。
三、開展誦讀大賽,深化文本情感
朗讀是一門有聲的語言藝術,為了更加深入的推進朗讀教學,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誦讀大賽,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圍繞一個主題以一種更加專注的態度來進行誦讀。除了學生在講臺上展示自己,學生在臺下為誦讀比賽所做的努力更加值得被肯定,因為當教師公布完誦讀大賽的主題之后,學生自己在課下一遍遍的練習過程之中,能夠逐漸在朗讀中讀出自我,在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中,提升自己誦讀的水平。然后經過反復閱讀,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與點評,逐漸感悟文本背后的深層次含義,達到進一步深化文本情感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一面五星紅旗》這一節課時,在課程講授完成之后,我在之后的語文練習課組織了一場以“我心目中的五星紅旗”為主題的誦讀比賽。其主要目的便是讓學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身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情。在這之前,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傳達的意思之后,自己再搜集課外資料,來組織自己的誦讀資料。誦讀之前,首先讓學生多次朗讀,逐漸把握好文章的感情節奏,然后再組織進行誦讀大賽,在進行過程中,通過學生聲情并茂的誦讀,其余學生也會被代入其中,逐漸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最后,我進行點評,再通過優秀句子的展示,強化學生對于愛國之情的熱愛,同時加深學生對于祖國復興的認識:要為祖國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認真學習文化課知識,最終深化文本所傳達的情感。
總而言之,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朗讀教學,因為構建有效的語文朗讀課堂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朗讀不僅只是關系到語文學科,對于其他各科的學習和提高也很有幫助。所以說,學生必須培養、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知曉課文及其他朗讀材料的意義,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技能,最終,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艷.淺談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N].山西青年報,2019-01-05(004).
[2]張冬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35):130-131.
[3]羅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