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性環節,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切實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1閱讀的必要性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重課內輕課外、重死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傳統觀念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關注點在課本,忽略了閱讀,因此閱讀水平提高較慢。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家長過分注重學生分數,給學生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學校課業負擔較重,造成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閱讀,體會不到閱讀樂趣。更有甚者,學生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沉迷網絡、游戲,缺乏閱讀方法,閱讀的時效性不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更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口頭上鼓勵學生閱讀優秀的書籍,但是只是流于形式,缺少監督,沒有及時的進行閱讀反饋,再加上學校也沒有積極舉辦相應的閱讀大賽或其它活動來創造閱讀環境,這些都導致初中生不能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2.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離
  由于一直以來受到應試考試的影響,許多初中學校都極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水平,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上面,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閱讀能力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再有就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實際脫離,語文教師只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技巧,卻沒有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進而導致學生不能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閱讀教學的效果根本不能發揮出來。除此以外,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也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
  3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
  3.1培養閱讀興趣
  沒有興趣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就會在內心產生閱讀的主動性。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閱讀,在點滴中提高。
  3.1.1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在課前制作精美的視頻,導入新課前給學生觀看,吸引學生注意力,利于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3.1.2表演激發興趣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表演欲,尤其對于外向、主動的學生來說,都希望自己被關注。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改變成故事,組織學生進行表演。
  3.1.3設問激發興趣
  問題激發思考。所有發明創造都是由問題開始,有了疑問才有學習的需要與動力,才能獲取新的知識。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使學生有閱讀鉆研的興趣。
  3.2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要讓學生理解閱讀的重要意義,進而自覺的投入到閱讀中去。初中語文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課文講解以后,給學生留懸念,引導學生課下自己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解決等,這樣不僅能夠把學生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還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3提供閱讀平臺
  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
  3.3.1結合教材內容推薦閱讀書籍
  教材中有很多部分都是選取課外書籍的文章,如《景陽岡》《草船借箭》。教師在講解完課文知識后,可以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相關的名著,拓寬學生視野。
  3.3.2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推薦閱讀書籍
  低年級學生識字少,可以閱讀些童話古詩、繪本、寓言等,如《365夜故事》《我爸爸》《我媽媽》。中年級學生漢字基本都可以認全,可以閱讀些革命故事、短篇小說、詩歌等,如《神筆馬良》《海底兩萬里》。高年級學生可以閱讀反應現實的小說、國內外名著、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等,如《三國演義》《魯濱遜漂流記》。
  3.3.3建立圖書角
  有的學生家里的書都看過了,有的學生喜歡看書但是要抽時間去圖書館。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平臺,在班級建立讀書角,讓學生將個人的書籍暫時放在圖書角供大家一起閱讀,班級組織專人管理借閱。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隨時閱讀,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養成學生愛護書籍的習慣。
  3.3.4保證閱讀時間
  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信念。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督促學生閱讀,例如晨讀、午讀的時間;對于中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制力,可以在學校或者家里自行閱讀,閱讀后摘抄好詞好句,進行素材積累,為寫作奠定基礎。
  3.4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引導學生去感悟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讀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文章中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從生活中發現美,對生活有所感悟,從而熱愛生活。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引導學生去感悟,讓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能夠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想法和感悟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
  3.5學習閱讀方法
  有閱讀的興趣是遠遠還不夠的,還要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在閱讀中體會文字、語言的美。(1)略讀法。這種方法是用較少的時間了解書的大致內容,根據學習需要,再進行選擇性閱讀重要或者相關部分。略讀大致有:讀書脊、讀封面或扉頁、讀插圖、讀目錄、讀前言、讀開頭和結尾。(2)精讀法。精讀是對文章的字、詞、句、段等進行精思閱讀,邊讀邊想,培養認真讀書的好習慣。精讀法有:摘抄法、背誦法、復述法等。(3)默讀法。默讀是不發音的快速閱讀。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進行瀏覽,獲取較多信息。(4)讀后感。學生在閱讀后,有所感悟,可以將自己的見解寫下來,再與教師或者學生進行交流,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
  4 結束語
  總之,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總結能力等等,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大影響。在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習慣的培養。習慣對于人生今后的道路有著決定性作用。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會在不斷地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為各個科目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燕華,鄭國民,關惠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表現研究[J].教育學報2015.6
  [2] 景更霞.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28
 ?。ㄗ髡邌挝唬荷綎|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初級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2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