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隨之得到了相應的改革,在新課改之后,小學數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多種新型學習模式隨之出現在了如今的教學當中,并得到了教師的廣泛關注與應用。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相關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新課改之后,教育部的相關人員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探究性學習模式逐漸出現在了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從中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一、改革教學模式
?。ㄒ唬┫葘W后教,以學定教
此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先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有一種“讓我先去試試”的欲望。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很快地適應新的學習活動、獲得心理滿足,而且還能使學生的學習在時間和精力的支配上更加經濟、合理,并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更加簡捷而有效,從而達到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目的。
?。ǘ┫冉毯髮W,以教導學
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于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這條規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必須先教后學(邊教邊學),但是教的著眼點是為了不教,學的著力點在于自主、獨立學習。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生學會學習。
?。ㄈ毓手?,滋生興趣
一切教學都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溫故知新的本質是化難為易,由于變簡單了,學生就能學會,而學會了,學生便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學習就能進入良性循環的機制:學會―興趣―愿學―學會。
二、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
?。ㄒ唬┞撓瞪顚嶋H創設問題情境
由于農村學生生活在比較封閉的環境,他們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卻又知之甚少,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聯系生活實際,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并運用設置懸念法、開門見山法、問題導入法、情緒感染法、游戲切入法等方法,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進而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準備了一張大水牛的圖片,上課時讓一個學生描述大水牛的特征,其他學生不能看圖片,而是通過前面學生的特征描述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學生們興致勃勃,積極參與,很快就猜出了答案。接著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為什么能猜對?是因為前面的同學對大水牛的特征抓得準,而你們又在生活或通過其他渠道見過大水牛。生活中對特征的描述,數學中也有。比如三角形,你們都能從圖形中找到它,但如果我讓你們像描述大水牛的特征那樣,把它的特征描述出來,讓其他同學一下就能猜到它是三角形,你們行嗎?”學生們踴躍嘗試,很快投入學習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ǘ┘訌姾献鲗W習
要使學生能高效地合作交流學習,教師首先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與技巧。同時,教師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角色是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有時也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指導者。這時,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三、教師轉變角色
?。ㄒ唬┳龊媒虒W活動的組織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資源。如我在教學“比一比”這一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室里面的人和物,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大家聽聽,有的學生會說:“我看見一位老師,很多同學。”這時我馬上提出問題:“同學比老師怎樣?老師比同學怎樣?”然后我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請其他同學回答,同學們爭先恐后說個不停,由于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找到的數學問題,他們自然會主動、積極地去思考解決。
?。ǘ┳龊媒虒W活動的引導者
引導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啟發學生的思考。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這節課中,當學生列出算式“10+20”后,教師問:“為什么用加法算?”學生回答:“因為是一共,所以用加法算?!苯處熯B問幾位學生答案還是一樣。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做,顯然教師沒有引導學生突破思維的難點。但假如老師利用情境圖來引導學生理解“因為求紅花和黃花一共多少朵?也就是把紅花和黃花的朵數合起來,所以用加法算?!边@就比空洞地陳述的效果好得多。
?。ㄈ┳龊媒虒W活動的合作者
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開展了一個師生競賽,讓學生任意報一個整數,我很快地說出哪些數能被2整除,哪些數能被3整除,并讓學生當場檢驗。當學生檢驗結果與我說得完全一致時,他們個個驚訝不已。這樣,學生會帶著渴求的心情去思考、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對學生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設計一些具體探索性的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同桌合作等方式,積極主動地建構數學模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當初步得出結論后,再進行一次競賽,讓某一列學生按座位順序依次出題,我和其他同學比賽。這樣,教師角色的轉換不但增進了師生情感交流,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
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最終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要提高學生素質,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佚名.小學數學課有效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1):259.
[2] 劉萬朋,馮丹.改進教學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園,2018(6):102-103.
?。ㄗ髡邌挝唬嘿F州省興義市紅星路小學富康校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