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上好課是每一位大學教師必備的素質,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種種問題。大學教師沒有相應的教學質量考核,教學與科研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在當前情況下上好課?這值得每一位大學教師深思。
關鍵詞:教育;高校;師生關系;教材
2. 上好課需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為了使教學切合實際,能夠與學生的學習進度相結合;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全面地了解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要了解當代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
全面了解學生后,就要依據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做出比較準確的規劃。要預見到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有哪些困難,結合自己的教學規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記憶。同時要注意準備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認真思考,謙虛做人。師生關系影響著教育的每一個方面,教學的過程、結果、效率,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學生尊敬師長,老師愛護學生,相互之間平等、尊重。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當然占據主導地位,所以說,教師要首先從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不要迷信尊嚴權威,與學生打好關系,傾聽學生的需求,從課堂上的獨裁者,轉變成學生的引導者。學生雖然年紀小,人格還不健全,但他們仍然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將教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教師和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有各自的分工,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教師先進行轉變,才有機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二、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
教師首先要搞懂教材,搞清楚每個概念的含義、每個例題的做法,熟練掌握整本教材的知識點。搞懂教材之后,還要把教材研究熟練,整理清楚。教師和學生不一樣,學生只需要學會定義,會做題,但教師要融合貫通,搞清楚哪些是重難點,每個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的程度。教師不僅要掌握課本和知識,還要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所謂因材施教,學生在哪里容易迷惑,在哪里容易混淆,這些都是教師要弄清楚的。
做到以上要求,還只是一個基礎,因為教師不僅要自己理解教材,還要用語言復述出來,同時要兼顧邏輯和流暢度,這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一定要把握大綱,抓住重難點,輕重有度,簡單的內容簡單講,重點內容重點講。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容易理解,千萬不要只讀課本,課堂上之所以要有教師,就是要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像復讀機一樣把書復讀一遍。
吃透教材,才能跳出教材,教師不是把教材教給學生,而是用教材教學生。例如《線性代數》這門課,學生學習相當吃力,原因就是課本中只講結論,不講內涵,當我們告訴學生,這門課是研究空間的,向量組的秩與空間的維數相對應,學生會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這就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一些更加深入和內涵的道理教給學生,這些是課本上沒有寫明的,卻十分有利于學生學習。
高校學生沒有很高的學習要求,不必研究拐彎抹角的難題,所以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教材中知識的本質,教師也是一樣的,看到教材中沒有卻和教材相關的內容,然后教給學生。當然,雖然說要吃透教材、跳出教材,還是要遵循大綱要求,合理把握,不要走極端,做到張弛有度。
三、上好課要注意教學方法多樣化
目前來說,高校教師還是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也是現今飽受詬病的一種授課方式。這種方法使課堂氛圍變得嚴肅、不活躍,學生也不喜歡,所以教師還是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增加一些案例、討論等等,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氣氛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講授法本身并沒有錯,它將長期存在于課堂之中。雖然本身有很多缺點,但講授法不可能被拋棄,而是會與新的教學形式相結合,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習慣。
自主探究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思維、探究過程和能力發展,通過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教師給予一些幫助。這種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合作,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前共同預習,提出問題并互相交流。課堂上由教師引導,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合作討論,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當然得出的結論還是需要教師的指導。這個教學方法可以延續到課后,教師鼓勵學生課后合作,廣泛閱讀,合作探討,互相交流,掌握更多的知識。
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各種教學方法之間也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能夠將不同的教學方法互相融合、互相補充,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教師上課要放低姿態。
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并不是生來就學富五車、知識淵博,學無止境,教師也在不斷學習,所以一定要端正心態,與學生探討,不必在意地位高低,高高在上的人從來不是好的教師。教師也不是萬能的,也會出錯,這種時候不必在意學生的眼光,承認錯誤并不可怕,并且學生也會對相關知識點記憶深刻。比如經常會見到有的教師怕卡殼,一直盯著課本。實際上,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一次都不出問題,倒不如說出現卡頓是正常的,如果講錯了,意識到了立刻就改,或者也可以稍加掩飾,問學生,我這樣有沒有什么問題?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師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要充滿自信、熱情,但也要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學生一起努力,傾聽學生的意見,盡快的去完善自己。課堂上碰到難以解決的題目時,也可以與學生討論,暢所欲言,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能留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有時候學生提出的方法,真的能讓人眼前一亮。
五、讓板書設計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板書可以起到統領課堂的作用,實際上,課堂時間是比較短暫的,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很少,教師需要通過言語和板書來傳授知識,言語往往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板書的作用不可小視。
板書可以長時間呈現知識點,將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引發學生思考。板書應該是整堂課知識的濃縮,完整的記錄所有重點內容,并且要做到系統、精煉,做到加深學生記憶、幫助學生理解。板書的優點是:不需要完全按照預先設計的情況進行,可以根據學生反饋,靈活的進行刪改,因為課堂上可能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板書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板書設計要內容簡介、思路清晰,能夠引導學生。這就需要對教材內容精確歸納,必要時使用圖表或索引,抓住教材的特點,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寫板書要有計劃性,黑板的面積比較小,如果隨意寫畫,能夠呈現的知識相當有限,所以首先要有一個大致的安排,黑板中央寫重要內容,按照順序從左到右書寫。
六、上課后一定要進行反思和總結。
教師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過程,對課堂上自己的表現、學生的反饋進行分析,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完善課堂教學。實際上,大部分學校的教案里都留有備注欄,但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課前備課,對課后反思并不注意,備注欄也成為一種形式。這種情況不利于教師積累心得,不利于教師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完善。教師要保持敏感的心態,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時間,面對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進行反思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將每節課的收獲總結到一起,在一點一滴中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教師獲得豐碩而又長久的收益。
總而言之,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需苦練基本功,熟悉教學內容,不斷進行總結,同時多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的完善自己。時代在進步,教學在不斷改革,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 李昱,宗曉琴,練雪梅,張雄.高等院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與學生應用技能培養協同促進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02).
?。ㄗ髡邌挝唬簾熍_黃金職業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