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的教育環境背景下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教育力度。高職院校的學生相比于在校本科生具有更強的實踐技能,因此,在未來的創新創業過程中應當發揮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努力將自身所學投入國家建設當中。而工匠精神作為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種重要精神,在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通過將工匠精神引入高職創業創新教育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在校高職生的職業技能。
  [關    鍵   詞]  工匠精神;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60-02
   中國作為一個生產大國,其產業化發展越來越朝著發達國家前進,從這一點也體現出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發達,由此可看出工匠精神在中國產業發展當中的關鍵性作用。通過將工匠精神引入現階段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當中,讓高職在校生領會到工匠精神的意義所在,從而提高自身在進行實踐工作時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一、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逐漸被提上日程,在大學生接受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及時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大學生所學專業的一個合理化預測以及將來就業時會遇到的一系列可能性進行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眾多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規劃目標不明確,對個人的定位不準確
   在高職院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針對大學生未來就業所面臨的情況和實境所提出的一門必要教育課程。隨著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對畢業后的大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由于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對就業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這給更多學生未來就業帶來挑戰。在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時,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不夠明確,不能合理地分析自我的優劣之處,導致無法發揮自身的長處和優勢,這對日后工作的選擇以及能力的施展都存在一定弊端。
   再者,大學生自身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也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個人的定位不夠準確。主體定位的不穩定性也會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自我定位出現問題的關鍵在于遇到具體情況不懂得分情況來具體分析。對自身的理解認知不夠全面,對自我的過分否定,不能發現自我優勢。通過分析現階段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可看出大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不能做到全面、具體。
   (二)教育方式死板老套,教學內容不夠創新
   高職院校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是通過專業性的教師講解并結合不同的專業進行合理化分析和預測,幫助學生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判定,因此教學課堂是學生接受相關知識的主要場所。而目前,大多數教學課堂都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相關的專業性名詞僅僅是生硬地進行講解,其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消化。再者,對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不能夠結合專業性特點進行適時的調整和更新,這導致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比較模糊。
   由于學生在校學習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并沒有仔細鉆研相關的知識點,因此對未來的定位和規劃存在差距?,F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的進展情況不甚樂觀,學生對許多關鍵點的理解力還不夠。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各項指標與標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此外,教學內容與時代跟不上也會導致在創新創業教育時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成長環境有所不同。對自身專業的未來發展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用人單位的相關制度也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這就阻礙了學生在結束學業后走向社會的進程。
   二、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義
   通過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中引入工匠精神,可以幫助在校高職生對未來的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真正領會工匠精神的實際內涵,并通過自身的努力推動中國的發展進步。
   (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動高職創新創業教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質量耍求越來越高,對產品的工藝要求越來越精細。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也體現了精細化的產品在目前人們生活當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也可看出高職生在未來的創新創業環境下面臨的巨大挑戰。將工匠精神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明確在領悟和學習工匠精神的過程中要增強對產品生產的精細化程度,由此生產出符合大眾所需的產品,從而帶動我國的工業化生產,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一項必要措施。
   快速經濟的發展使很多產業只注重規模、速度,不注重質量、效率,這導致很多產品的質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使很多購買者將購買目光轉向國外市場,這也體現了我國產業結構的不協調、供需之間的矛盾以及產品的質量不高。通過這些矛盾和問題也突出體現了工匠精神在目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領會工匠精神的實際內涵,為將來就業打好基礎
   針對中國目前的發展現狀,要實現中國制造強國夢,就需要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產業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工人師傅的努力和付出,而工匠精神作為支撐工人師傅工作的主要精神支柱,在推動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這一點與現階段高職在校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共同之處。在校階段引進工匠精神是幫助在校大學生形成良好思想的基礎,引導大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環境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另外,高職院校將大學生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實踐能力上,也就是說重點培養大學生在畢業后的就業能力,通過在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期日后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工作能力的體現是最終工作成果的呈現,這也是檢驗在校高職生學習成果的一方面。適時地引入工匠精神是幫助大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努力工作,是為日后的拼搏和努力打地基。
   三、在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徑
   (一)開展相關的經驗交流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對在校高職學生來說,在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是針對目前我國的發展教育現狀提出的一項必要措施。針對未來高職院校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環境,激烈的競爭會使許多畢業生無法適應就業的壓力和環境,而擁有正確的就業態度和良好的心態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因此,作為學校而言,要高效利用學校內的優質資源。
   例如,在校內開展相關的經驗交流會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優秀工人榜樣的高尚精神,從中領悟工匠精神的真實意義和內在品質,通過學習和交流來發現自身的不足和未來就業所要注意的地方。通過學習交流的方式,使自身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此外,校方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大的便利,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來完善現階段的教育體制。
   (二)打造優質教師隊伍,推動教育教學質量
   在開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工匠精神的融合發展時,教師團隊建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師作為傳達知識的橋梁,通過其專業性講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感知度和認知度。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合理而客觀的規劃。
   建立具有實力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讓教師在進行課程開展的進程中加入對工匠精神的發揚和傳播。在建立相應師資隊伍的同時,及時地對教師進行相關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師資力量力保各方面知識的平衡,避免出現專業偏頗,適實提高教師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力。只有教師真正感悟和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所在,才能夠以身作則地將這種高尚的精神傳播下去。
   四、在“工匠精神”的研究基礎上,根據高職教育特點探討具有一定普適意義的高職創新創業路徑
   (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領會工匠精神
   在課堂教學相滲透的同時,適度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帶學生進企業參觀學習;聘請企業人員開展相應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需求相關信息;讓學生去親身體驗一線工人的工作環境,適當地開展實踐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去感受工匠精神。明確工匠精神在中國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才會鑄就今天中國制造業的繁榮與發展。這些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會幫助學生將理論化的知識更好地吸收和接納,也為校企合作帶來契機。
   在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去感知工匠精神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領悟創新創業教育在未來就業方面的體現。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為學生提供可實習的機會,通過真實體驗未來的就業環境和就業狀況,讓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領悟以及應用有真實的感受。這樣也有助于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變為實踐,從而推動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當中的發展與融合。
   (二)傳播和發揚工匠精神,將思想與行動密切結合
   要幫助現階段的高職大學生領會工匠精神的實際內涵,明確在實現中國復興的道路上刻苦鉆研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十分重要。通過分析中國近幾年的工業發展和制造業的不斷繁榮,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國工業化水平和產業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這其中離不開工人朋友的辛勤付出,而作為第一線的工人來說,其身上的工匠精神便是在校大學生應當學習和發揚的。
   讓學生走出學校、踏入社會時有提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通過對在校高職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加大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將優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精神發揚下去,幫助在校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明確在未來的就業過程當中應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結合。
   總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要順應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地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8):54-59.
   [2]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5):6-10.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