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機器換人”背景下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時代在高速發展,利用機械手、自動化控制設備或流水線自動化對企業進行智能技術改造,從而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已成形式,“機器換人”勢不可擋。在此形式下,社會必將涌現出大量工業機器人的工作崗位缺口,對高等院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委以人才培養重任。主要定位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的策略,將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團隊建設、實訓室建設、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面略談,和大家共勉。
[關 鍵 詞] 專業定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團隊建設;實訓室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08-02
一、“機器換人”的時代背景
“機器換人”指的是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機械手、自動化控制設備或流水線自動化對企業進行智能技術改造,從而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實現半自動或全自動的生產,最終讓企業實現“減員、增效、提質、保安全”的目的。自2014年“東莞一號”文件及各項扶持政策出臺后,“機器換人”在東莞轟轟烈烈地拉開序幕,并輻射全國各地。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躍升為15萬多臺,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6.28億美元,專家預計未來年均增速有望保持25%。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在金屬成形、電子電氣、塑料工業、鑄造和家用電器行業、化工、煙草、冶金等行業中廣泛應用。幾年內,中國將趕超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25年基本達到自動化水平。
二、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的迫切性
“機器換人”已勢不可擋,社會必將涌現出大量的工作崗位契機。有專業調查顯示,一臺機器人,大約需要3人進行運作,因此,在當今形式下,工業機器人缺口非常大。高等院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必將努力完成“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任務,因此,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迫在眉睫。
三、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策略
中職學校作為技工人才重要的輸出場所,建設有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專業,為社會培養對口機器人技術人才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在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策略上,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確立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定位
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機器人”為一種自動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編程能力的多功能機械手,這種機械手具有幾個軸,能夠借助可編程序操作來處理各種材料、零件、工具和專用裝置,以執行種種任務。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涉及的大方向主要有三,即機器人研發、機器人操控和機器人維修。其中,機器人研發方面設計機器人開放性模塊化控制系統體系結構的設計、模塊化、層次化的控制器軟件系統搭建等,這需求學生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夠熟練編寫調試程序,因此該層面更適合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培養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目標。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專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自主編程研發能力有限,但經過專業的培養訓練,中職學生能夠扎實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熟練上手操作。因此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更適合定位在機器人操控和機器人維修方面,對接的崗位諸如工業機器人裝配工程師、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工程師、銷售工程師、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工程師等。
(二)制定詳細的中職工業機器人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指的是切實結合各種職業和崗位的要求,對人才進行專門的教育、培訓的過程。人才培養方案應該緊密圍繞專業定位,并且根據專業定位做出詳細的實施過程。例如,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定位在培養機器人操控和機器人維修方面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目標和規格需要緊緊圍繞機器人操控、維護方面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基本能力、應該遵循的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意識、該掌握的核心技術等方面進行規劃,詳細制定專業知識列表、崗位與職業能力要求表等。
(三)合理設置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
專業定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是環環相扣的關系。課程設置的根本目的在于踐行培養方案中確立的目標,詳細來說,一方面,在課程目標的引領下有助于培養和形成一支高水平、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另一方面,合理的設置課程能夠讓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實現預期的能力,更好地培養輸出和專業需求對口的技術人才。在中職工業機器人課程設置方面應包含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在于培養學生該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如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職業素養等課程;專業課程在于培養學生扎實的技術技能、專業基礎,如機械制圖、模擬電路技術基礎、數字電路技術基礎、電工技術與實訓、單片機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PLC編程與應用技術、電機拖動、AutoCAD等,專業方向課程如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工業機器人與維修等。另外,如果是有深度的、專業的校企合作,還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課程,如Solidworks、3Dmax等建模或者編程軟件等。
(四)培養卓越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的水平層次直接影響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影響人才
輸出質量,更重要的關系到專業的發展興亡。因此,建設數量適度、結構優化、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型”結構專業教學團隊是工業機器人專業壯大發展的基本保障。在教學團隊培養中,應著力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素質專業教師。建議至少培養1~2名工業機器人專業帶頭人,同時聘請1~2名企業專家組成校企結合的專業帶頭人隊伍;在骨干教師隊伍培養中,應培養4~6名高水平的、綜合度高的、應用能力強的隊伍;在“雙師”素質專業教師培養中,使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培養“雙師”素質專業教學團隊。 (五)建設特色工業機器人實訓室
實訓室是中職院校的主要硬件設施,是建設實訓基地的基本單元,是專業教師的“現場教室”,能夠融教、學、做為一體,是承擔專業實踐訓練的場所。因此,建設特色的工業機器人實訓室是課程設置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實訓室設備采購應該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需求,中職的培養目標是能操作、維護機器人的人才。設備要滿足對這些崗位人才能力鍛煉的需要,例如,庫卡和ABB公司就針對機器人操作和維護推出不同性能的機器人,得到眾多學校甚至是企業的青睞,倘若有校企合作的,也可考慮引進校企合作公司的專業設備。在實訓室布置上,應該實現理實一體化,但是理論和實操區域分開,基于工業機器人用電和操作中存在一定危險性的問題,在場室布置中一定要注意用柵欄把每一天的工業機器人分開,避免意外情況發生。最后,在實訓場室配置上,除了應該配備工業機器人相關的實訓軟件設備之外,由于教育2.0時代的到來,還應該考慮Wifi全覆蓋、希沃平板一體機寓教于樂信息化教學條件。
(六)尋求合適的校企合作單位
中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能夠實現校企強強聯手,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具體來講,一方面,企業給學校提供了設備和技術支持及人才,給學校專業建設帶來保障、無盡的活力,同時也指明了方向,對學生培養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從而有助于學校實現“精準育人”。另一方面,學生所學知識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就業更加容易、更加精準,從而實現“精準就業。”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也是一樣,想要培養能夠進行機器人安裝、操作、維修的技術人才,并且服務于社會,就必須尋求精確對接的校企合作單位。而對校企合作單位的選擇,一方面可以依托招聘會進行搜尋,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往屆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介紹,當然,如果有相關的協會,如機器人產業協會、電子技術協會等進行推薦更加便利。
(七)制定頂崗實習計劃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其使學生完全履行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學生能力鍛煉起到很大的作用?,F在眾多中職院校實施《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2+1”的教育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2年,1年到專業對口的指定的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實際參與對應專業的實踐,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習扎實的專業技能、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規范等,在畢業的時候能夠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的骨干,滿足企業需求,完成中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環節。因此在工業機器人頂崗實習環節中,一方面要尋求真正能夠讓學生達到實習目的、專門從事機器人操作和維修的企業進行合作,才能使培養的人才不偏離目標。另一方面,要詳細制定頂崗實習規定,如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工業機器人校外頂崗實習承諾書、頂崗實習申請表、頂崗實習協議、實習情況登記表、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周記回報表、頂崗實習公司評價表等內容,切實做到有過程、有保障。
四、結語
在“機器換人”形式下,誕生了工業機器人專業,這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在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上,除了需要牢牢把握專業定位、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團隊建設、實訓室建設、頂崗實習六大方面之外,還需結合本校實際、周邊企業實際需求進行相應調整,只有這樣,中職院校才能把該專業辦得有特色、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李瑞峰.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戰略[J].航空制造技術,2010(9).
[2][美]杰瑞·卡普蘭(Jerry Kaplan).人工智能時代[M].李盼,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