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教學方法 構建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是中職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學科。在中職學校,由于受社會就業形勢等因素的影響,語文教學普遍存在不受重視、效率不高等問題。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構建高效的中職語文課堂,使中職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為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服務。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教學;高效課堂;內涵;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06-02
語文課作為職業學校的一門文化基礎課程,根據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旨在培養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就目前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來講,受社會就業形勢等因素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學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對此,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
高效課堂是相對于低效課堂而言的。所謂低效課堂就是課堂活動低效率運轉,教學效果不佳,費時、費力、費物,高耗能、低產出。高效課堂就是以相對較少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較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構建高效課堂便能很好地解決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構建高效課堂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就高效課堂的構建問題,許多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長期都在探索、研究和實踐,無非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談。單就教師方面而言,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等來提高教學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要素皆屬于教學方式與方法范疇。因此,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就要創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否則,構建高效課堂便是一句空話。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已普遍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它強大的功能能構建出跨越時空的教學情境,聲音、圖像、動畫、場景等能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精彩的視頻和悅耳的音樂伴隨下,激發學生想要學習的欲望,同時也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對《荷塘月色》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筆者就在上課之前找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制作成課件,上課時讓學生觀看。學生在讀過《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之后,結合多媒體構建的情景,均被朱自清先生的荷塘與月色構建的意境與氛圍所陶醉,借著這種情趣與學生學習、探討。筆者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作者的心情,從而加深了對此文主題的理解。
尤其是對一些難學的文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可以化難為易。如某些曾被改編并搬上熒屏的名篇佳作,可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認識文本中的場景、人物形象,增強對主題的深刻理解。在詩詞教學中,營造詩詞意境,加深學生理解。此外,教師可通過網絡讓學生在電腦上或新媒體上完成作業,節約時間,減少程序,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支配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教學任務在具體的結構環節中得以呈現,結構決定質量,結構科學,設計合理的課堂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事先要有預見性,課前精心備課,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便事先設定教學流程,對課堂結構、環節逐一論證推敲,以求得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墒怯行┱n堂,尤其是教學觀摩課堂,一味突出教學結構的完整性、環節的齊全性、手段的多樣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接受過程,其教學效果讓人陡然生疑。形式美觀、華而不實、對新課程改革理念落實不到位、認識有偏差,最具典型性的為“討論”這一教學環節。這一教學環節幾乎是每課必有,每堂必有,人人必有,似乎是沒有這一環節就不是新教、不是完美的一節課。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原因是能培養學生的諸多優良品質,可偏偏有些教師把“合作”當成了新課程的代名詞。有形式,無內容;有方法,無措施;有活動,無策略。熱熱鬧鬧十分鐘,爾后一切煙消云散,白白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傊Y構完整不在簡單復雜與否,環節齊全不在多寡與否,手段恰當不在單一多樣與否,關鍵看能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能力。固化的教學結構模式是我們所摒棄的,追求形式美觀的結構環節是我們所倡導的,但必須努力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提升學生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教學流程、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包括教學手段都要為它服務。
錢夢龍說過:“我反對程式化,但是并不反對一定的模式?!碑敿扔薪虒W模式不合時宜時,必須打破既有的固定模式,創建新型教學模式。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師唱主角,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課堂結構呆板,形式單一,嚴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根據《中職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摒棄以教師為主體的“理解性”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突出感悟、質疑和運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活動要以先行模式為主導,創新課堂教學結構,力爭效益最大化??梢?,優化課堂結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打造高效課堂,創新課堂教學結構是必然選擇。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的活動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這里既包括教學方法,又包括學習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兩者是師生間溝通的橋梁,交流的紐帶,兩者并重,和諧統一。“教是為了學”?!敖谭ā笔乔腥朦c,而學法則是落腳點。如果教學方法不恰當,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效率了。不同的教法決定了不同的結果。方法恰當,則事半功倍,反之,徒勞無益。“教是為了不教”(葉圣陶語)。用學法決定教法,擺正教與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應隨教學內容的變化,并考慮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這樣,既保證了教學的效率,又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最終提高了教學效率。 經過教育工作者長期研究和實踐,出現了大量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推進新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也日益顯現。可是,這并不等于我們可隨意撿起一種方法就能起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呢?適宜于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首先,對自己定位要準確。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開展高效課堂,教者的能力有時“功力”不足,這在所難免。這時,不應追求“時髦”,應講求務實,能用自己得心應手的教法來解決問題。針對同一個問題,解決的辦法不是唯一的,就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常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可偏偏在課堂教學上,學生的表現是“啟而不發,發而不動”。一個問題老師引導啟發后,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當然,此課堂便是無效課堂。這種現象表明,教師的主導作用出了問題,教者缺乏對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力,這種情況在年輕教師身上最易發生。這時教者可以通過個別提問、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嘗試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其次,學生情況要知底??鬃诱f:“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習情況,教師采用與之相匹配的學習方法。質疑、探究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喜歡采用“質疑—探究—釋疑—提升”的教學方法。可在課堂活動中,學生面對一篇課文,老師讓學生閱讀文本,提出問題,可學生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無質量,何以出現如此被動的教學局面?教師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因為大家都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對基礎薄弱的班級采用探究法教學,無疑為學生的學習設計了人為障礙。這種教學現象在“原生態”課中最容易出現,改變這種狀況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教學環節中取消質疑、探究兩個環節,直接從釋疑環節開始。教師課前自行設計問題,變質疑型為引導型。通過問題的引導,逐步讓學生探究出問題的答案。最后,對教學要求要明確。所有的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奔著目標去的,目標不同,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也不同。目標大,要求高,難度系數相應增大,這時手段、方法應相應地“高明”一些。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將“高要求”分級處理,逐級提升??傊?,一切教學方法都應圍繞學生的學法而設計,拋開學法指導,教法意義將不復存在。
(四)優化評價機制
1.根據專業定考核內容
中職教育的考核內容中應體現出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及課程要求。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及基礎知識的積累應是考核的主要內容,不同專業可根據具體內容來確定。對幼師、文員等專業可著重考查學生的朗讀、欣賞及口語表達能力;而數控、計算機等專業,多考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應用能力等。對同一篇文章也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計不同的考查內容,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語文教學要求的內容,還能提高本專業的應用能力,鞏固、提高本專業的知識技能,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2.實施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根據不同考核內容可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常用的考核方式有閉卷、開卷、口試、技能操作等,還有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個人見解等)。如在考查“求職信”內容時,可以現場招聘的形式來進行:教師以主考官的身份,通過筆試、口試、實際操作三者結合,先讓應聘者通過現場操作制作、打印出一份簡潔明了的求職信,然后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來進行口試,通過考核與實踐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3.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語文成績的評定可通過設置的各項指標量化進行,而這些指標都應體現學生的綜合水平,包括學習自主性、創新能力等。只有結合學生各項水平的提高狀況,才能更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睒嫿ǜ咝дn堂必須以新課改為宗旨,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愛上語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瑞.淺談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J].文理導航(中旬),2013(Z1).
[2]段海青.完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呈現活力[J].考試周刊,2015(96).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