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思維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過對事物的感知、表象進行分析、概括、歸納而獲取事物的本質的能力,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能顯著促進質量。本文從情境、操作、興趣、表達四個方面,通過實例論述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一、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習的教學情境”。有趣的教學情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由于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概括水平比較低,所有在教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例如,我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整理和復習》時,開課直接出示詩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個,八九十枝花”。全班學生興趣盎然,大聲地跟著老師讀,接著介紹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美景的詩歌,你能說出這首詩歌中有哪些數字是我們學過的嗎?學生興趣很濃,齊聲回答了這些數字。根據學生的匯報,貼出數字卡片:1、2、3、4、5、6、7、8、9、10,我又抓住時機又追問:還缺什么數字?教師補上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復習的內容。很明顯,這樣的導入就把學生的心給“抓住”了。由此證明,有趣的教學情境,妙趣橫生的數學問題,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使學生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二、加強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應把動手操作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動手中引導學生去思維,在思維中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識歸納總結,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后再擺出三根,提問1捆小棒表示什么,3根呢?現在桌子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一,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學生作出正確地回答。我又引導學生總結出,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13里面有1個十和3個一。課堂練習時,我又出示了15、17、19、20。讓全班獨立擺小棒,然后說出各數的組成。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通過擺小棒,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去觀察,掌握了11-20各數的組成。在動手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動手,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一步提高了動手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用心去學習,才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才能調動他們的主觀愿望.
真正的興趣來源于思維活動自身的過程,是學生利用自身的思考尋求答案的興趣。在教學《左右》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的特點,讓他們尋找自己身上的左手右手,左手、右手各干什么?學生爭先恐后,興奮地回答:“我寫字用右手,吃飯時用左手”、“我用左手寫字,右手拿東西”……課堂氣氛活躍了,激發了學習的欲望,思維活躍起來,同學們帶著求知的心理走進新課。左手右手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大。接著又讓孩子們玩了一個小游戲:“伸出左手擺一擺,伸出右手擺一擺,左腳跺跺1、2、3,右腳跺跺1、2、3,……”學生興趣很高。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之中。只有教師精心設計學習情境,學生才會產生極大興趣,才能激發主動思維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語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靈活。反過來語言促進思維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必須發展學生的語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最終達到能力與智力的雙向發展。例如教學《上下前后》時,學生在生活中對“上下前后”都比較了解,在課堂上學生對位置的相對性也感受比較深,如:A在B的前面,也可以說成B在A的后面。但是在練習二第1題中,沒有出現小兵前,學生對于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比較清晰,當小兵出現后,因為小兵和小玉是面對面的,小玉在小兵的前面,小兵也在小玉的前面,跟前面的位置相對性有了認識的沖突。在這兒還是要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以胸圍標準、胸前就是前面,背后就是后面。又例如:教學“比較物體的長短、數量大小”時,教師指導學生完整表述為“誰比誰長(或誰比誰短)”“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以突出數學知識間存在的數量對比關系,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會促進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對于低年級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維因素,還要立足于課堂,功夫下在課堂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造條件,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共同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多角度加以正確引導訓練,學生的思維才能變得越來越活躍,思維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2] 劉芳 尤明才,《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M〕,重慶出版社,2008.4.1
[3] 楊麗菊,《智慧數學》〔C〕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6.1
[4] 楊家海,《小學低段數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踐行記,2017.18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