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平臺。課堂提問教學作為師生有效交流對話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良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能夠遵循素質教育理念,通過有效的提問打破傳統課堂中沉悶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真正感知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學習貫穿于學科教育的始終,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以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我認知與思考,在探尋數學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鑒于此,本文立足課堂教學,從以下四方面探究問題的設計及應用策略。
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進行提問
有意義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探究興趣之上的,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加投入地深入到課堂學習中,就需要通過提出質疑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情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從學生感興趣的點著手提問,燃其“渴求”之火,讓其聚精會神地順延教師計劃展開學習,實現教學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軸對稱現象”一課時,我通過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圖形對折起來后,左右完全重合了。你能舉幾個例子嗎?(生答:窗花、大門)”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初步認識后,我接著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進行討論。由于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問答中提高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目的進行提問
問題是數學課堂的引領,是思維的試金石。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并不僅僅是單純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而是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構建探究空間,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本質,提升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能夠在教學目標引領下深入淺出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比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迅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能夠理解方程建模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復習舊知,通過一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的題目讓學生作答,在歸納總結一元一次方程有關概念的前提下,在問題的基礎條件上做出相應的變動,讓學生思考,遵循“特殊——一般”的形式引導學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來,在類比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掌握建模思想,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三、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進行提問
問題是促使學生增長知識的助推器,提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遵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在提問中引導學生領會數學知識,指導學生恰當處理問題,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課堂教授知識點時,可以轉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讓學生解決。比如,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一課時,可以給出數據讓學生計算學校旗桿的高度;又如,在教學“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出示情境,A、B兩點位于一個池塘兩端,小明想測量A、B兩點間的距離,但家里最長的繩子還是不夠長。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識,你能幫他測量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在班級交流中派代表陳述組內的解決方案,在討論交流中,不同小組給出了形式各樣的解決方法,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學習完統計調查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完成,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四、以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為原則進行提問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學生對知識認識和吸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效的引導與點撥是幫助學生強化理解、內化知識的有效手段。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水平各有差異,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提問時要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問,在層層探究中實現教學目標。
比如,在教學“二次函數”一課的“最值問題”探究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簡單的二次函數讓學生動手畫出其圖象,在動態區間變化的過程中,通過問題引導步步深入,讓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圖象觀察過程中總結出規律:二次函數的最值與區間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利用運動的觀點看問題的意識,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理解。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立足課堂提問展開初中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其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教學途徑。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唯有轉變思想,創新提問方式,秉承循循善誘的原則啟發學生展開思考,使學生愿意并樂于學習數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林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探討[J].才智,2014(2):128.
[2]王晶新.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135.
編輯 劉曉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