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析分式方程增根例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初中分式方程的教學中,我們會碰到分式方程增根與無解的情況,教材中內容簡單,要求也不高,教師在處理教材時,一般不會深入挖掘教材。如果我們去深入挖掘,那么這個內容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好素材。筆者在課堂教學和練習中不斷強化數學思辨,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分式方程;增根;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它包括: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探索創造能力,而其中分析、概括、抽象是思維能力的基礎表現,判斷、推理是思維能力的發展表現,探索創造是思維能力的高級表現。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長期的系列化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意識,并長期堅持,針對教材內容發掘教學內容的內涵,進行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培養。下面筆者以分析分式方程增根為例,談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講初中數學分式方程增根的時候,如果我們只從應付中考的角度去思考的話,只要讓學生明白兩個問題即可:一是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二是如何判斷增根。教學內容非常簡單,學生也很容易掌握,但是我們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去分析、挖掘,效果就完全不同:
一、通過分析、概括、歸納,找到產生增根的原因和判斷增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思維能力
例:解分式方程:
生: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1得:x2-(2-x)=0
即 x2+x-2=0
?。▁-1)(x+2)=0
∴x=1或x=-2
師:將∴x=1或x=-2代入原方程試試,看有什么發現?
生A:x=-2時,方程成立,但x=1時,原方程分母為0。
生B:x=1時,原方程分式中有分母為零的現象,但分母是不可以為零的,x=1應該不是原方程的解。
師:同學們分析解方程的步驟,能否發現或找到使分母為零的原因?
生A:因為我們在將方程中的分式化為整式時是將方程兩邊同時乘以了(x-1)
生B:兩邊同時都乘以(x-1),應該沒有問題呀。
師:同學們,我們分析一下下面的這個現象:①5=5,②4≠5
現在我們將它們的兩邊都乘以2:
5×2=10,5×2=10
4×2=8,5×2=10
5×2=5×2
4×2≠5×2
現在我們將它們兩邊都乘以0,再看一下結果:
5×0=0,5×0=0
4×0=0,5×0=0
5×0=5×0
4×0=5×0
師:這個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生A:將兩個不等的式子兩邊都乘以零,可使原來不等的式子變成相等。
師:能否舉些例子?
生A:如與-2,≠-2,
但×0=0,-2×0=0
×0=-2×0
師:在上述解方程時,將所有項都乘以了(x-1),這個(x-1)的值有幾種可能?
生A:3種,正數、零、負數。
生B:2種,①x-1=0,②x-1≠0
師:兩位同學按不同范圍來分都對。
師:請大家思考當x-1=0時,將方程兩邊都乘以(x-1),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
生A:方程兩邊都為零。
生B:方程兩邊原來可能不等,但兩邊都乘以零后,就相等了。
師:很好。當x-1=0即 時,方程兩邊可能由不等變相等,也就是x=1本來不是原方程的根,但因x=1時就是x-1=0,所以兩邊同時乘以(x-1)(即乘以0)而使方程成立,變成了方程的根,也就是增加的根。
師: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生:方程兩邊乘以一個為零的式子。
師:而這個可能為零的式子是怎么確定的?
生:是分式方程中各分式的公分母。
師:請大家歸納一下分式方程的解題步驟。
生:解分式方程步驟:①找分式方程各分式的公分母;②方程兩邊都乘以公分母,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③解整式方程;④檢驗。
師:在檢驗時,用什么來判定求出的根是否為增根?
生:使公分母不為零就行。
通過這種分析、概括、歸納的思維過程,學生深刻理解了數學知識的內涵,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二、通過判斷,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各種形態,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思維能力
1.通過解分式方程,讓學生掌握分式方程的步驟,培養學生應用思維能力
例:解分式方程:
生: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1,得:4x+3x+x2=0
?。▁+1)(x+3)=0
∴x=-1或x=-3
經檢驗:當x=-1時,分母x+1=0, ∴x=-1是增根
當x=-3時,分母x+1≠0,∴x=-3是原方程的根
2.通過判斷,掌握分式方程解的情況的各種類型,培養學生深度應用思維能力
師:以上三題最后結果都是“無解”,能否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生A:①③都是無解,②是無實數解。
生B:①可以求到一個增根,無解,②是無實數根,③根本不成立。
師:①③實際上是同一類問題,都不可能成立,②在實數范圍內無解,言外之意,在實數范圍外有解。但從表現形式上分類:一類除增根外,無其它解,一類是根本無解。
三、改變提問方式,通過推理得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在分式方程學習中,教師注重分析、概括、歸納,而往往忽視逆向思維的培養,造成學生思維受約束,思維不靈活,導致學生能力不強。若我們在教學中善于轉變提問方式,可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例:已知無解,求a的值。
師:此題就是的變形提問,將原來“已知a”分式方程無解,轉換為“已知分式方程無解”求a。
師:你們能否找到這個題的解題思路?
生A:剛才講了分式方程無解有兩種情況:一類只有增根,無其它根,一類是根本無解。
生B:本題可否可分兩種情況討論,一是只有增根,也就是找分母為0的未知數值,二是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后,等式不成立。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對前面的內容理解到位,大家一起完成解答。
師生解:方程兩邊同乘以3(x-3)得:2x+9=12x+3a+6x-18
16x=27-3a
師:16x=27-3a可能是一個恒不成立的式子嗎?
生:不會,因為任意給一個a的值,都有一個x的值。
師:既然如此,就只剩下另外一種情況,什么情況?
生:取增根x=3,而無其它根。
此時,水到渠成:∴a=-7
再變換,例:已知無解,求a
師:此題如何?
生:方法一樣?。ü?
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3(x-3)得:2x+9=3(ax-7)+2(3x-9)
?。?+3a)x=48
師:是否兩邊同時除以(4+3a)?
生A:是。
生B:不行,因為不知4+3a是否為0。
師:非常好,分兩種情況:
師生共同:①當4+3a=0時,即a=時,方程不成立,所以原方程無解。
?、诋?+3a≠0時,取增根x=3,即
∴a=4
這樣的逆向提問讓學生深度學習,深度理解,培養了學生深度思維。
四、擴展問題外延,通過探索創造拓展知識應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
維和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要善于發現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著手創建問題,擴展問題的外延,這樣才能讓學生視野開闊,創新發展。
例:已知的解為正數,求a的取值范圍。
師:這題與前面講的有何相同和不同?
生:式子相同,問題不同。
師:能找到解題思路嗎?
生:能。
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3x-9得:2x+9=3x+3a+6x-18
a)師:是否就考慮a<9?
生A:是。
生B:不對,應該還要滿足x≠3
師:真棒。
例:的根為負數,求 的取值范圍。
師:此題解題思路難找嗎?
生:不難,同上題。
師:有區別嗎?
生A:有,方程不同。
生B:上一題x≠3,這一題x≠-1且x≠2
師:非常棒。
師生共同: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2)(x+1)得:
∵方程根為負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