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評價入手,例談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關于閱讀評價的指標包含理解、分析概括、領悟體會、欣賞評價、拓展運用五個方面。課堂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主陣地,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得靠課堂教學長期有序的方法訓練,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規律。
  關鍵詞:閱讀 能力 課堂 教學
  一、溫故知新,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理解方法
  理解能力,簡單說就是指理解詞語、句子、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進行閱讀,理解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能聯系上下文和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它的表達效果等等。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是一種挑戰。《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單元的單元訓練重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課后練習題3也指向了這一訓練要求。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落實這個訓練目標,溫故知新,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理解方法,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引導學生對詞語理解的教學片斷,供讀者參考。
  1.字詞自學檢測。強調書寫完“囫圇吞棗”,提問:什么是“囫圇吞棗”?
  2.回顧已學的方法:理解詞語有哪些好方法?(引導學生回顧分解詞素、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查閱工具書等方法)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囫圇吞棗”。
  參考教學案例:
  生1:“囫圇”是“整個兒”的意思,“吞棗”是“把棗吞下去”?!班駠魍虠棥钡囊馑际恰鞍褩椪麄€兒吞下去?!?
  師:把詞語拆分開來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用詞素分解的方法理解詞語。很好。
  生2:我查了詞典,它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師:借助工具書理解它的意思。文中指?
  生3:周曄讀《水滸》不認真,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那些好漢的個性、復雜的內容,全搞不清。
  師:理解詞語能融合于課文,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也是個好辦法。
  生4:它的近義詞是“不求甚解”。
  師:用近義詞替換的方法理解。
  生5:我讀玄幻小說的時候也是只注意緊張的情節,細節都不看的。
  師:你能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談,不錯。
  4.舉一反三理解“張冠李戴、恍然大悟、飽經風霜”。
  詞語理解的方法很多,只有經常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實踐機會,學生才能熟能生巧地運用不同的方法更清晰和準確地理解詞語。
  二、緊抓關鍵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文本能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認識篇章結構,把握大意,概括段意、主要內容、小標題,分析文章表達技巧等。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筆者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讓學生通過默讀課文,以了解“作者寫了哪幾件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關注每件事,給各部分加個小標題。學生對于作者寫的事件能說出大概的意思,但無法作出提煉和歸納。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聚焦到第一件事:“伯父去世了,許多人都來萬國殯儀館來追悼、吊唁他”,提煉出關鍵詞“吊唁”,歸納出“吊唁伯父”。然后遷移運用,讓學生模仿著“抓關鍵詞,提煉歸納”出其他事:笑談《水滸》,趣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串聯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內容就水到渠成了。
  巧抓關鍵詞,讓學生不僅學會從文本中檢索出重要信息,還學會把這些信息進行提煉、歸納、整理。學生只有經歷了自讀檢索,提煉受阻——教師引路,交給方法——遷移運用,實踐習得這一學習過程,才能真正學會分析概括文本。[1]
  三、問出精彩,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能力
  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主要由分析、綜合、評價、問題求解、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些能力構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對文本的內容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后能跳出文本的行文思路以及固定的思維,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評價文中的人物,對句子或文章欣賞評價,都是針對深層次的閱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我設計了“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這個問題引領課堂,讓學生緊扣文本,通過自學、小組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大有乾坤。一是需要學生涵泳在課文中魯迅先生所做的事情,二是需要抓住關鍵句子,緊扣魯迅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品出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三是需要學生組織語言在大家面前有理有據地清楚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要很好地解答這個問題,學生必須在文字里穿行,不僅要找對關鍵句子,而且要抓住詞語認真揣摩、準確理解,四是需要把感悟和朗讀相結合,讀出魯迅先生不同的情感。可以說,這個問題集分析、理解、體會、領悟、欣賞評價能力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挑戰性,也能引領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發展。[2]
  四、閱讀鏈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拓展運用的評價要求是進行閱讀想象、寫法遷移、比較閱讀,一篇帶多篇,結合課外資料進行理解閱讀,進行探索閱讀,學習從多角度理解閱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后面有一個閱讀鏈接,分別節選了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和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這兩篇材料,第一個寥寥數語,就刻畫出魯迅先生鮮明的性格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學生學習人物描寫很好的一個范例。第二個材料內容與本課的第一部分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是寫民眾失去魯迅先生的悲痛,對魯迅先生深切的緬懷。學生學完課文后,我充分運用了這些材料,讓學生讀鏈接的內容,并讓學生自由談談讀后的感受。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點撥: 同是緬懷魯迅先生,兩位作家的視角相同嗎?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和表達效果?通過閱讀鏈接,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魯迅先生有了更豐滿的認識。
  結語
  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核心,是重要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滿足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之一。以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為準繩,在課堂教學中層級遞進,螺旋式發展閱讀能力,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王亞云.小學語文五層次閱讀能力層級框架的構建[J].廣東教育,2012.9:68-70.
  [2]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152-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