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數學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數學教育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已逐漸脫離分數至上限制,進而轉向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尤其數學作為一門知識點關聯性較強的學科,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點,更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數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從巧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科學設置課堂問題等分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望給予數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毫無疑問,當前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極力追求的目標之一即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即實現預期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發展,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從多方面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由教師掌控課堂,學生只需聽講記憶即可,整個過程缺乏靈活自主,長此以往必然消磨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此背景下也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當中,一方面打破傳統單一沉悶課堂氣氛,最重要在于為學生清晰直觀地呈現重難點數學知識,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性。借助多媒體可以將數學教材內容制作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圖文并茂的課件,數學教師在講解課件時只需借助相關配圖就可解釋文字內容。以“克與千克的認識”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就借助現代多媒體圖片和視頻為學生清晰直觀地展現不同物體的質量,例如幾十千克的人、幾十克的雞蛋以及幾克的戒指等,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經??吹降母鞣N物質,加深學生印象。而在學習計量工具以及簡單使用方法時,運用現代多媒體可以促使學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因而其意志力、自控力、學習信念等都缺乏,一旦在獨立學習時出現孤立無助情況,則會喪失學習自信心,甚至抗拒和厭惡數學學習。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問題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課堂教學廣泛應用的途徑。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改變學生單打獨斗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所有學生均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彌補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產生的各種問題,更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增強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動力。例如在學習“圓柱”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就將學生分為7個小組,每個小組有7名學生,各個小組在組內探討“如何才能滾得遠”問題。待學生進行充分探討后,可以去戶外驗證討論結果。各個小組都開展各自設計的實驗,有的學生搭建斜坡,有的學生測量和記錄滾動距離數據,有的學生則負責拋圓柱體,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任務。經初步實驗后,各個小組對斜坡的坡度進行重新調整,之后再開展實驗收集數據,最后經多次綜合對比實驗后得出結論。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考慮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情況,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形成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有利于提升學生探究問題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相互配合和競爭,增強探究動力的同時實現共同進步。
三、科學設置課堂問題,全面啟發學生數學思維
問題是課堂教學常見方式,即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并通過尋找假設進行檢驗,由此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心理層面分析,問題屬于探究性和啟發性教學方法,在于讓學生深入思考,達到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目的。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话闫戒佒睌⒌闹v解方法不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對此需要數學教師根據教材特點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求知欲望。再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以下環節:鴨媽媽給兩只小鴨分發端午節月餅,請學生用手指個數表示每只小鴨可以分到幾個月餅。此時再提出問題①: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只小鴨,那么每只小鴨可以得到幾塊月餅?由于該問題較為簡單,學生很快就能比出兩根手指。問題②:有兩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只小鴨,每只小鴨可以得到幾塊月餅?學生也很快伸出一根手指頭。問題③:有一塊月餅,需要平均分給兩只小鴨,每只小鴨可以得到幾塊月餅?這個問題讓學生很多產生疑問,部分學生伸出彎著的一根手指說:“每只小鴨可以分到半塊月餅,因為不到一塊,所以手指彎一下?!贝藭r教師提出問題:“那大家可以用一個數表達半塊嗎?”學生都紛紛搖頭,數學教師順勢引出“分數”概念。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充分體現“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原則,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使其從理性角度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最重要的是,打破傳統單一沉悶教學氣氛,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真正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伊犁第四師六十三團中學 新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