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幾項舉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淺薄,心理脆弱,養成教育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要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培育道德情操,激發求知興趣,培養良好情緒;講求教育方式的科學性,與校園活動、課堂教學和傳播媒介相結合,切實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淺薄,心理脆弱,養成教育薄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針對青少年心理現狀,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ㄒ唬┡嘤呱械牡赖虑椴?
  學校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八禮四儀”教育,重視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如通過省級課題“農村高中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研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常規教育相結合;通過古詩文經典吟誦,讓學生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千人詠唱活動,唱響“開學第一課”,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在每一位師生的心田;通過舉辦板報大賽,開辦畫展、講座和演講比賽等,活躍學生課余生活,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激發強烈的求知興趣
  學校積極挖掘校內外資源,借助省級教育課程基地建設,積極打造“綠色文化”,堅持“辦適合學生的教育,育適應時代的人才”的辦學思想,培育“至勤、至韌”學風,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學校組建校園廣播站,開辦校刊《南山行》,舉辦各類學生社團50多個,為學生搭建多元、特色發展的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挖掘潛能、培植優長、展示風采、感受成功的機會。通過課內外各種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在某個學科、某個專業、某項活動方面的特長,在成功的喜悅中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三)培養良好的思想情緒
  皂莢是學校的校樹,它樸實無華,不懼貧瘠;它渾身是寶,莢果、種子、枝刺等均可入藥。據此,我們提煉出“質樸、堅韌、致用”的皂莢品質,作為全校師生的精神引領,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耐挫力,助推學生用農家子弟勤勉的作風和行動成就自我,奉獻社會。教師團隊善于發現學生思想情緒的每一個變化,適時幫助學生解決不良的情感問題;創設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幫助學生學會調節和控制情緒,及時發現并褒揚學生優點,讓學生時刻得到被關注的存在感、學習的獲得感、成長的幸福感。
  二、講求教育方式的科學性
 ?。ㄒ唬┡c校園活動相結合
  依托江蘇省綠色教育課程基地“四區二室、一園一館”(四區:水循環體驗區、風力發電體驗區、太陽能發電體驗區、生態農業體驗區;二室:新能源新材料探究室、數字化探究實驗室;一園:生態教育園;一館:生命教育館)平臺,在校內外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娛樂活動,愉悅學生身心,磨煉學生意志,強化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定期開設“家長講堂”,開展諸如“怎樣認識家庭教育對孩子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創設家庭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等專題講座,增強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幫助家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學校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你問我答”,適時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
 ?。ǘ┡c課堂教學相結合
  學校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常規教育教學,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情緒、合作、人際交往教育,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學校深入推進“三問五環節”綠色生態課堂教學改革,引領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掌握高效、有個性的學習策略。課堂教學改革注重創設民主氛圍,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積極質疑,注重學生知識的自主生成,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生成性”課堂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育健康人格,錘煉良好心理品質,同時,能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難題,激發學生投入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培育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互助合作中提升交往能力。
 ?。ㄈ┡c傳播媒介相結合
  學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進修,目前已有5名教師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設立學生“陽光驛站”,配有宣泄室、團體咨詢室、“心吧”(個體咨詢室)、心理閱覽室等功能室,滿足開展心理咨詢、心理指導講座、心理健康測試等活動的需要;定期聘請專家開展學生心理監測,有效防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每月編輯出版一期《心理健康知識簡報》,面向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學習心理指導、生涯規劃指導等。
  此外,借助“e學”、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等媒介平臺,積極開展中學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適時向學生、家長傳播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定期開展諸如《如何健康上網?》《擊敗你的消極情緒》《手機的利弊》《平和的心態是制勝的法寶》等20多個主題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力爭做到內容系列化、主題針對性,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萍.面向新世紀的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簡論[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3).
  [2] 宋偉濤.情感教育要向說教說再見[N].中國教育報,2014-9-23.
 ?。欀凵剑K省鹽城市時楊中學校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0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