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研究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研究生的擴招導致就業壓力的增大,與此同時研究生的就業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主要討論研究生的就業心理現狀,并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四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研究生 就業心理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生就業心理分析
  1.1自我認知不合理,從眾或者自傲
  由于社會環境、多元思潮和成長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對自我認知不合理,存在著對自我能力過高估計或容易被別人思想影響的問題,即自傲或者盲目從眾。對自我認知的不合理在找工作過程中表現為,或有學生盲目追求熱門行業和高收入工作,或有學生追求穩定工作,或有學生對工作存在消極的看法,或有學生找工作時存在某些功利性想法等。這些不合理的想法,一方面會增加就業時的挫敗感,一方面又反過來會加重研究生的就業心理問題。
  1.2自我調節能力差,矛盾或者自卑
  研究生在擇業時,存在著復雜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若是選擇與本科生就業同類型的單位,那么在工作經驗上則不如同齡本科生積累的多,同時擔心別人對自己投來異樣的眼光,就會陷入矛盾的情緒中。若是選擇學歷要求為研究生及以上的單位,由于競爭過于激烈和就業形勢過于嚴峻,則會產生自卑等心理。此外,由于研究生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投在科研上,在綜合能力提高、參加社會實踐方面鍛煉少,因此會產生與社會環境脫節的情況,使學生在面試時缺少勇氣、底氣和信心,進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1.3自主擇業能力缺乏,焦慮或者偏激
  調查數據顯示,43%的學生因 “提高就業競爭力、提升畢業后薪水”而讀研,13%的學生因“暫時不想就業、逃避步入社會” 而讀研。因此,大部分同學在讀研時的目標并不明確,而且在研究生階段也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進而導致求職時的迷茫和焦慮。此外,仍有部分學生認為找工作要依靠關系,與自己努力與否關系不大,這種偏激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降低了求職時的競爭力。
  2就業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
  2.1社會環境的影響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影響,導致剛畢業的學生在經濟上的壓力很大,這就導致學生在求職時的功利性較強。同時,研究生數量的大幅增加與勞動市場所提供的崗位數量不匹配,易于造成就業心理困境。
  2.2高校原因
  學校課程體系老化,課程設置不能很好的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相匹配,不能根據企業需求做出及時、靈活的調整,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陳舊,不能很好的適應崗位需求。此外,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重學術輕實踐,與企業接軌較少,因此學生在技能鍛煉方面欠缺。
  2.3家庭環境的影響
  90后畢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盡己所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愿孩子受一點委屈。同樣,當子女在找工作時,父母對會孩子的工作單位和地點進行限制和干擾。即父母大都希望子女找個穩定離家近的工作,而且好多父母會按自己的想法來安排規劃孩子的人生,這就導致了學生自主擇業能力差,在找工作時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
  2.4自身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成長環境塑造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樣90后畢業生也有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一方面,他們都是在家長老師的呵護中長大,自信又脆弱,張揚又依賴,抗挫折能力差。另一方面,與互聯網同成長的他們,自我意識強,叛逆心理強,對周圍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弱。因此,當遇到困難時,就容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
  3改進措施
  3.1加強社會關注
  政府應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對研究生的就業困境進行深入了解,出臺相應的幫扶政策和保障政策。同時,為減輕研究生的就業心理困擾,應規范就業單位用人機制,鼓勵其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崗位,減輕就業壓力,進而提高畢業生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3.2構建合理的學校培養機制
  學校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方面要根據社會需求和市場反饋更新調整修改研究生培養方案,同時建立好反饋機制,做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設置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和模擬面試等求職活動,輔導員應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導師要發揮好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
  3.3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在找工作時,結合子女的實際情況和未來規劃,提出一些合理可參考有價值的建議,多鼓勵多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同時,父母應配合學校的工作,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共同為孩子的就業出謀劃策。
  3.4研究生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首先,研究生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學會處理不良情緒,及時釋放壓力和調整心態。其次,研究生要轉變擇業觀和就業觀,要對自己有正確認知和合理定位,理性看待就業形勢與就業環境。最后,學生應注意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各類活動和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并且不斷儲備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4結語
  總之,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培養和自身原因等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這些因素會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調節和自主擇業能力產生影響,進而引起從眾、焦慮、自卑、依賴、矛盾和偏激等一系列就業心理問題。為此,社會、學校、家庭、研究生應共同努力并采取積極措施,幫助研究生樹立健康、積極、正確的就業心理,進而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高學歷層次、高知識水平、高綜合能力的精英人才。
   基金項目:201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輔導員工作室建設項目:小水滴“生涯”工作室。
  作者簡介:吳喬,1993年11月,女,陜西省華陰人,現工作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魏鵬程.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 2017(07):107-109.
  [2] 梁子瑜.當前研究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02).
  [3] 劉蘊.“90后”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引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6):64-65.
  [4] 吳春生,溫曉林,劉海英.農林院校研究生就業心理現狀調查——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