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章闡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功能、分析了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提出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及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 校園文化 培養定位
基金項目: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2017004)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特定的校園生活方式和校園精神為特征,是每個學校在辦學實踐中逐漸孕育和形成的獨特的辦學理念、道德規范、組織制度。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是高職的精髓和靈魂,是高職教育理念與高職院校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構成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它貫穿學校發展始終,體現師生共同追求,激勵師生共同成長。在加快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內涵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是當代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選擇。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隨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主客體的變化、社會文化大環境的要求提高及高職院校本身所具有的職業性特點日益彰顯,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重在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工程,包括辦學理念、學院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铡⑿8璧?。辦學理念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統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而學院精神是對辦學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它們與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一樣,都是師生員工經過長期努力積淀而成的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與追求。校徽是一個學校的象征,也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校歌是學校的重要文化標志,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師生對母校的理解和熱愛,對于弘揚學校精神、凝聚師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是指校園人在交往過程中締結的社會關系以及用于調控這些關系的規范體系,是校園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包括學校管理體制及其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特定的行為規范等。校園制度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校園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是校園精神文化的保證。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它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
3.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的外顯文化,是以某種文字符號為載體,將校園精神顯現于校園的各種標記物之中,它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條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校園物質文化是以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景觀,即通常所說的硬件,以校園基本設施、圖書資料為主,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這些物質設施和外在環境既是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也是學校內在精神的外化,體現一個學校的內涵和品位。
4.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
高職校園文化作為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育、導向、凝聚、激勵、控制、輻射等功能。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不可替代的。
一是教育功能。校園文化作為區別其他組織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教育功能,高職院校內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的文化影響。二是導向功能。校園文化本身所蘊涵的價值體系為個體行為提供了參考,指導個人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學校組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學校組織目標上來,使他們向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三是凝聚功能。高職校園文化是一種亞文化,起著心靈黏合劑的作用,它把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人都聚合到一起,使師生員工對學校產生—種使命感、自豪感、歸宿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意識。四是激勵功能。良好的文化氛圍,往往能產生一種激勵機制,激起校園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校成員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精神,獲得各種精神需求的滿足。五是控制功能。高職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心理制約力量,使校園人接受必要的約束,使個體行為符合共同的準則。六是輻射功能。高職校園文化的輻射功能是指校園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向師生教育、影響的同時,也對周邊及社會產生影響,這種輻射主要通過塑造學校的形象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來實現。
二.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主要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尤其是高職院校擴招和網絡技術的普及,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高職校園文化認識片面,缺乏科學而系統的規劃
一些人對高職校園文化認識不清,簡單地將校園文化歸結為校園文體活動,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層次上,把校園文化建設附屬于學工處和團委,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簡單化、低層次化。其次,將高職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政工、宣傳部門的事。
2.只注重外在物質文化的堆砌而忽視內在精神文化的積累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改變發展歷史短,社會認同度低這一不利局面,片面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熱衷于校園硬件建設,力求校園整齊、劃一,認為校園整潔了,就是上層次了;而在精神建設層面如校風、學風、教風以及制度文化建設上比較“疲軟”。
3.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脫離高職培養目標,未能體現高職特色
當前不少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脫離高職教育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而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缺乏內涵,精神文化建設缺少特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脫節,學術氣氛與實踐氛圍缺失等問題。 4.信息技術和網絡文化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造成很大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文化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現代人學習、生活的重要載體,網絡在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機會和知識的同時也使很多人沉迷其中,不參加任何的校園文化活動,沖淡了校園文化主題的意義。同時不健康的網絡文化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面臨倫理道德的異化與行為的失衡。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各種意識形態都存在。一些庸俗、病態的網絡文化、垃圾信息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所有這些都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三.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和途徑
校園文化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針對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所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要從發展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自我,找準定位,合理規劃,建構適合自身發展的,富有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
1.以思想理念更新為基礎,提高認識,合理規劃
要充分認識到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樹立環境育人的大教育觀念,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切實做到黨政齊抓,系部共管,師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園文化健康發展,使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質。著眼長遠,規劃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現實措施,不斷挖掘和繼承自身辦學中的優良傳統,積極借鑒、參考兄弟院校的經驗與做法;以創新為主題,充分作好校園的綜合規劃,注重校園硬件建設與精神建設的結合,校園文化同實習實訓相結合,大眾化與先進性相結合。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學校建設的各個環節,培育符合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要求的校園文化特色內容,形成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2.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主導作用和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高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通過學校校史資料的整理、編撰,提煉出學院自身發展的精神之魂,將學院精神作為自身發展的核心要素,對能傳承、發揚學院精神的文化進行加工、升華,提煉出彰顯自身特色的辦學理念,通過回顧學院發展歷程,展示輝煌成就,樹立先進典型,弘揚優良傳統,把學習、誠信、合作、創新等作為優良的校風和辦學風格。
以制度文化建設為保障,堅持以人為本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積極發揚民主,構建先進、合理的制度,堅持分工協作,將校園文化建設的階段目標,合理融入各部門的年度計劃,從實際出發,注重方法實效與整體效能。不斷完善的制度建設和多層次的管理網絡,形成學校“嚴、實、細”的德育方法,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制度完善中著力彰顯校園價值追求。
3.遵循高職培養定位,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遵循高職院校培養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定位,按照高職教育的特點、規律和辦學理念,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融進更多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人文素質。從高職業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自身的文化特色與專業特色為導向,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三個方面著手,以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格局;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將職業特色和文化建設相結合制定具體的發展目標和切實可行實施步驟,著力弘揚校園文化特色。。
高職校園文化能促進整個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變革,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職業意識,是高等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所具有的獨特財富和資源;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按照“系統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定期更新”的原則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王鋒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7(14).
[2] 王曉輝.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探索.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3(12)
[3] 趙金玲.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改變學校氣質[N] 中國教育報,2016—12—14.
[4] 王維新.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傳承與創新并重[N].中國教育報,2012-02—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