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會遇到許多應用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生遇到了新的困難。進入高年級,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也逐漸暴露出新的問題,如處理信息問題弱、缺乏總結、思維方向單一、不會靈活運用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能夠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的應用能力、數學思維展開培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應用能力;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79-02
在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應對的應用問題逐漸增加。學生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啟蒙的階段,學生開始接觸數字、培養數學敏感等;進入高年級,學生開始逐漸需要處理一些較為綜合的問題,此時數學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被逐漸顯現。本文針對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養成展開討論。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處理信息能力弱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相對薄弱,此時對學生的引導,應當著眼于對學生較為綜合的信息處理能力的養成。小學生還處于一種思維方向單一,整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薄弱的階段,甚至有些時候,他們粗讀文意也有困難,更談不到處理。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且有邏輯性的學科,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條件,都會與結果相關,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學生就難以解決問題,這也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困擾所在。
?。ǘW生思維方向單一
小學生雖然樂于思考、愿意思考,但習慣性會走向順向思維的方式。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學生很難正向或者逆向相協調進行嘗試,往往是通過讀條件解決問題,但是當條件2讀過之后,很難與條件1發生關聯。在學生思維方向單一的情況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也往往被忽視,學習乘法時,就忽視了只有3個數字的情況下可以用加法去解決,在解決一些問題時如何用約數去初步判斷,這些都是學生的薄弱之處。
?。ㄈW生學習習慣還未養成
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未養成,這也是當前小學生應用能力弱的一個原因所在。小學生往往缺乏固定的學習習慣,這在解決問題時就會逐漸暴露出來。淺舉如下幾例:閱讀的習慣,閱讀過程中如何去把握重點的習慣;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習慣;預習的習慣;總結的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看似是學習中的細枝末節,但是在學習中能對學生應用能力的養成產生影響。如總結的習慣:主動將錯誤的問題進行總結整理,在解決一系列問題時通過對比總結整理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獨立思考與發現自身不足,實現教學的有效發展。
?。ㄋ模┎荒莒`活應用知識
不能靈活應用知識,也是當前小學生應用能力薄弱的體現。對于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不說學生是學著、忘著,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靈活運用卻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習慣于一種方法之后,在遇到各種問題時往往都會不自覺地運用這些知識,而忽視了對新方法的運用,難以實現發展。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基礎工作,也往往是被數學教師忽視的部分。指導學生具備一些閱讀能力,不僅僅是根據逐字的讀,更是找到讀的技巧,如在閱讀中如何判斷哪些是重點、關鍵詞;在方法上,可以對一些重點詞語進行勾畫,如“不小于”“至少”“不對的是”等,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對出現的條件進行勾畫整理,也能逐漸為學生養成條件意識等,這些都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的。
(二)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閱讀的基礎上,對于搜集到的信息展開處理,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而對于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教學生基本的處理信息的方法,如數形結合,是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教師不妨指導學生及時將文字信息與數學圖形相結合,統一處理。培養學生整理條件的能力,在面對一條信息時,提煉出其中的基本條件,在讀過問題之后,找到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關聯、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聯等,全面促成對信息的處理?;A的信息處理方法主要有對比、分析、判斷、倒推等,而這些都是在日常學習中逐漸培養的。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輔助,常見的習慣要求主要有以下幾種,在此簡單地加以闡釋:預習的習慣,在學習新的知識點之前,進行簡單的預習,并且思考這一新的知識點與哪些舊的知識點能夠產生關聯,判斷其關聯性等??偨Y整理的習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錯誤,以往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更正問題,之后就不再關注了,這顯然是不良的學習習慣。養成總結整理的習慣,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記錄自己數學學習過程的“數學日記”,對自己每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整理,字數不多,只要記錄自己每天的數學學習狀態即可。在遇到做錯的題目時,不僅僅是更正答案,最為重要的是,對于題目中考查的知識點、做錯原因等進行分析、整理。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似乎是學生的一種基本意識,從小學生入學起教師就會有所要求,但是許多學生僅僅是做筆記、去抄寫教師黑板上的內容,卻不知道如何記筆記更高效,這也是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
?。ㄋ模┙虒W生基本的數學思維模式
學有定法,尤其是數學這樣理性思維程度較高的學科,本身有固定的方式、方法,這些方法不是成型的公式,而是去解決問題的方式,如對比、倒推等,引導學生學習,不能僅僅將知識點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去思考。這里以倒退為例,解決如下的問題:“三個油桶,先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兩桶中;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兩桶中;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桶中。這時三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原甲桶中有油多少?”此時運用倒推解決問題顯然更為簡單。倒推的方式,在解決數學試卷中的選擇題時反而能夠更快地解決問題。盡管這樣的方式有取巧的成分,但也能極大地提高效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注重思維訓練
注重對學生展開思維訓練,是解決問題時必須具備的能力。學生思維能力弱,在課堂中不妨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如在解決問題時,注重對思路加以整理提煉;在日常學習基本的概念、定理知識時,不妨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后,加以總結整理,逐漸培養學生找到知識點之間關聯的能力。在教學中,針對練習問題的設定,不妨選擇“思維優先”,問題的提出與設計重在精,而非多,減少學生作業量的同時,增加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時間,去表述自己的觀點,并且進行指導,而非單純地憑借一個結果判斷對與錯,思維訓練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也是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的。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興起,對學生而言,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更為重要,尤其是小學生的習慣養成,關系到未來的學習。具體到數學學科,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應當是教學實踐的主要著力點。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意識、學習習慣等,能夠在點滴積累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照乾.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7,(6).
[2]王利勇,攀金花.試論做好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7,(10).
[3]李初生.試論做好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師,2013,(5).
[4]唐曉芙.談談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能力與自信的培養[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5]張旭光.談數學教學與數學美育[J].德宏教育學院學報,2001,(1).
[6]郭彩艷.從小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數學教學[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
[7]王東林.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