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天然氣供應長期短缺,煤炭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由于媒制天然氣的低熱值高于國家天然氣質量標準規定,能量轉換率也高,所以,開發煤制天然氣是非常必要的。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煤制天然氣的競爭日益激烈,本文將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分析。
  【關鍵詞】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前景
  1 前言
  與傳統的煤化工相比,我國新的煤化工正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但各種產品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障礙,許多品種已接近跨越式發展。中國的能源儲備是少氣,貧油和富煤。煤炭的一次能源消耗接近70%,中國是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來源的國家。為了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將會大大提高。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天然氣的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工業與民用的需求,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為了有效的緩解這一矛盾,除了要立足于本國的資源基礎之上,還應該積極的拓展不同的渠道,通過多種方式加大資源的攻擊,為煤制天然氣的發展創造空間。
  2 煤制天然氣技術的市場前景分析
  2.1 煤制天然氣技術的發展風險
  在煤制天然氣發展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與環保風險等,在煤制天然氣工藝上來說,煤化工技術是比較成熟的,尤其是煤氣化與CO變換與凈化等,甲烷化作為歷史悠長的反應技術,其工藝流程比較短,技術簡單,在甲烷化生產中,英國的戴維公司與丹麥的托普索公司可供借鑒,我國只有小型的甲烷化工藝,對于煤制天然氣技術還在不斷創新與改進當中,我國要想在短時間里實施商業化運作,其困難較多,技術風險集中于大規模的工程開發當中,不僅面臨大量的配套技術研究開發,還要面臨技術壟斷、技術支持力與產品標準化等方面的風險。煤制天然氣方面,我國新增年產量將達305億m3,占我國天然氣年產量的1/3左右,大量天然氣的市場投入,其風險顯而易見,配套設施的建設與終端用戶開發,也會面臨市場風險。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并不均勻,大多數分布在西部地區,目前煤制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新疆及內蒙古等生態環境較弱區域,煤化工對于環境承載力,可能需要一筆看不到的成本,其環保壓力大,在煤制天然氣中,需要重視環保問題,降低環境污染。
  2.2 技術發展的市場前景
  在煤制天然氣技術當中,蒸汽與純氧氣化的技術是現代工業化生產中最成熟最經濟的技術,對于蒸氣催化氣化與加氫氣化等技術還處在開發研究階段,我國當前的煤制天然氣技術多采取第一種成熟的化工技術,而蒸氣催化氣化與加氫氣化等技術,在美日澳等國家均處在研發當中。由于我國的資源結構為少油貧氣富煤,天然氣的儲量不是很豐富,因此,在長時間內,均會以煤的消耗為主,合理利用褐煤與高硫煤等煤炭資源,建設一批煤制天然氣的技術項目,加強煤向天然氣的轉化利用,對于我國的能源需求是可行的。從消費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未來天然氣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增長,其利用方向會出現變化,其消費結構會得到優化,消費結構將會由化工與工業燃料等向多元化的消費結構進行轉變,加強煤制天然氣技術水平的提高,充分運用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能源,可有效解決我國能源的供求緊張局面,促進我國煤制天然氣市場的良好發展。
  3 關于我國發展煤制天然氣的幾點建議
  3.1在科學、有序、合理規劃的基礎上發展我國煤制天然氣
  盡管與煤制油、煤制烯烴等其他新型煤化工產業相比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天然氣的供需矛盾,但是基于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情況,煤制天然氣的規劃和布局必須在科學、有序、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同時要避免以上項目為由圈占資源而一哄而上的局面出現。
  3.2選擇好建設地點和采用技術
  在目前天然氣價格未能反映供求關系的條件下,大量建設大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還不合時宜,但示范性裝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煤制天然氣裝置的建設應實現煤的本地化,首先應選擇好既有豐富穩定的煤炭資源,完全可以滿足項目每年上千萬噸的用煤需要,還要保證水資源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供應和通暢的交通條件,又要盡可能靠近終端目標消費市場,配套輸氣管線的投資也可接受的地址,同時還應采用安全可靠,先進成熟,經示范驗證有成功業績的技術,重點扶持自主創新的國內新技術,統籌國外引進技術和采用國內技術,并要注重一定的規模效益。
  3.3實現其他煤化工和副產品的聯產
  在煤制天然氣的同時實現和其他以煤為原料,經過煤氣化生產的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多種煤化工產品的聯產。以及利用煤制天然氣甲烷化裝置副產大量的高壓蒸汽發電。在煤制天然氣的過程,也同時產出焦油、粗酚、硫磺、液氨、石腦油等高附加值的副產品,在天然氣產品由于市場變化不能保證盈利的情況下,可以靠這些聯產品或副產品取得經濟效益,增加企業市場適應能力,提高煤加工綜合效益,增強裝置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實現煤炭利用的“集約化、大規模、多聯產、清潔利用和有效利用”的現代潔凈煤技術模式,走跨行業。多聯產、集團化發展的道路。
  3.4配套輸送管道的建設應同步進行
  天然氣產品的運輸方式也很重要,一定要及早規劃,和裝置的建設同步進行,把褐煤轉化成天然氣后,是用管道輸送到消費市場,這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緩解了交通壓力,也間接地降低了能源消耗,顯現出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應該考慮當地是否有天然氣產品市場或是否能進入長輸天然氣管網進行輸送,價格是多少。作為天然氣產品,依賴國內日趨完善的國家,地區天然氣管網系統進行分配銷售,使得天然氣產品的市場空間巨大。如果僅供民用,管道輸送的緩;中容量可能是個問題??梢钥紤]由國家統一協調有效利用現有天然氣管道,就近輸入天然氣管網,開發更多的終端用戶,同時也可以把煤制合成天然氣并入西氣東輸管線,以解決合成天然氣的運輸問題,促進煤制天然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5盡量控制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
  雖然煤制天然氣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是生產成本與煤價高低息息相關。劣質煤的成本雖然較低,但含碳低,轉化率也較低,經濟效益不會太高。關鍵是原料價格和管道投資,同時要實現節水轉化。褐煤發熱量低、粉塵多、二氧化碳排放高,歷來被視為低質煤。在資源越來越短缺的背景下,不開采可惜,開采出來直接燃燒又污染太大,這反過來導致煤制天然氣的成本過高。因此需要就地建設煤制天然氣項目,進行煤炭轉化,大規模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天然氣產品,使天然氣產品的價格低于入境價格(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的氣源有300億m3來自土庫曼斯坦,入境價格要2元/m3,這個價格遠遠超過了我國新疆的天然氣價格)。
  4 結論
  煤制天然氣立足于國內能源結構的特點,通過媒體的高效利用和清潔合理轉化,生產清潔能源,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有其發展的市場空間。但切記盲目發展煤制天然氣,需選擇資源保障充足、配套運輸管網的地區發展,充分考慮區域市場容量及天然氣經濟性因素,在國家政府指導下發展煤制天然氣項目。
  參考文獻:
  [1]周淑慧,郜婕,楊義等.中國LNG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市場空間[J].國際石油經濟,2013,2(6):5-15.
  [2]韓茜,阿斯甫江·阿不都熱義木.2013年新疆煤炭工業運行形勢分析及2014年展望[J].煤炭經濟研究,2014,34(2):11-16.
  (作者單位: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0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