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活動經驗積累與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對于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其學習內容主要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利用,以及對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和描述,以幫助人們作出科學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這就決定了其學習的過程,既包含學習新的知識,又必定會經歷各種數學活動。本文將主要探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活動經驗積累與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活動經驗積累
  我國將統計與概率內容加入到小學數學課程已有十幾年時間,小學統計課程教學取得了顯著進步,隨機觀念、統計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在小學階段,統計初步知識的學習主要指統計的有關概念、公式以及圖表的學習,即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等。小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是在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得到的,但是,由于教師自身或一些客觀原因,出現“老師教的累,學生學不會”的現象。本文在剖析影響統計內容教學效果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有效教學的五項策略,以期引起教師本身和教育機構的重視,改善目前的教學狀況。
  1 影響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經過調查問卷以及與同事的交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發現現階段小學“統計”內容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1)教師業務素質不高,教學方法死板陳舊。在平時教學中,只重視概念的識記、統計量的計算或者統計圖表的制作等書本知識,忽略了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2)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相同的統計內容在義務教育不同學段中反復出現,個別教師沒有意識到這是螺旋式上升課程教材編排方式的一種體現,誤認為是知識的重復與羅列,在教學時沒有區分不同年級的學習要求和關注點,所以在進行相關知識教學時,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越位和不到位的現象。(3)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在活動中收集數據、分析問題應該是小學統計教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時間和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組織活動瀕于應付,即使是在課堂上創設情境,也存在情境創設不合理、問題設置隨意等問題,學生對統計知識的學習沒有充分理解其真正內涵,僅僅停留在表面。
  2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活動經驗積累及教學策略
  2.1 親歷統計過程,提升運用能力
  “重視經歷,強調體驗”是小學數學對于統計教學的一大重要目標,教師反復強調的作用往往比不上學生的親自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把統計知識作為一個過程,而不是僅僅讓學生了解統計的結果,讓學生切身經歷統計的提問、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決策、交流、評價和改進的整個過程或是若干過程,讓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感悟統計的內涵,對統計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分布在小學數學每一個年級的教材中,可見這部分內容對于小學學生的重要意義,所以學生的學習不能只是逗留在理論知識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感受到統計與概率知識的實用性,鍛煉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身邊的事物為對象開始統計活動,給予他們充分的鍛煉機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統計”這部分內容時,給學生設計一份特別的作業,那就是調查家里這個月的支出情況。這對于學生來說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學生需要先從父母那里獲取這個月的“家庭賬單”,然后對支出進行一定的歸類,學生的歸類方法大同小異,接著將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當然這還不算完,更重要是學生如何處理這些數據的問題,數據的羅列僅僅只是反映了客觀的事實,為體現家庭支出的特點,學生有的嘗試用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反映各類支出的數目,還有的學生用餅狀圖展現各類支出占家庭這個月總支出的比例??梢哉f每種分類方法、數據處理方式都凝結著學生的智慧,當學生親歷統計過程,他們才能盡情散發智慧的光輝。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自我體驗、深入認識、主動構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與生活接軌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見識到統計知識解決問題時條理清晰、簡潔明快的優勢,引起學生對具體統計與概率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借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
  2.2 強化數學活動、發展統計觀念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組織相關活動,營造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以高漲飽滿的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在“統計”內容教學中,應強調數據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體會統計的必要性,感受統計的價值。例如,在《復式條形統計圖》一課中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時,不是直接在黑板上教給學生怎么畫,而是先提出問題:“如何在一個統計圖里描述上面你們所說的這些信息?”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和自主分析,獨立尋找繪制方法,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對知識理解的更深刻,掌握的更扎實。
  2.3 推進教學反思、健全多元化評價
  統計內容與其他公式等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同,有其不確定性,需要從多方面考慮,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多個正確答案,所以教師應該選擇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不只是單純的學習計算方法,還要知道這樣做的道理。統計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可行的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評價也要多元化,注重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習要基于數學活動,促使數學活動經驗發生“激活—融入—再生—應用”的反復迭代,才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數學知識,形成有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艷.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12):39-40.
  [2]  王芳.小學數學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思考[J].數碼設計(上),2018,(10):268-269.
  [3]  李星云.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教育時政),2018,(9):60-63.
  [4]  陳花蓮.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8,(9):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4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