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措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幾年來,每到春季往往出現小麥不同癥狀,因此,小麥早防應提上重要日程,關系小麥產量的重要時期是春季管理,加強春季間田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實現穩穗、增粒,主要措施包括蓄水保墑打基礎、水肥運籌講科學、合理調防促壯苗、未雨綢繆早安排等。
[關鍵詞]蓄水保墑;水肥講科學;合理調防;促壯麥苗
小麥是昌邑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國民生活的糧食之重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昌邑市小麥生產,由于秋種期間墑情適宜,播種進度快,適播面積大,播種基礎好,冬前苗情明顯好于去年和常年,是近幾年來苗情較好的一年。
1昌邑市春小麥主要特點
昌邑地處平原地帶,適宜小麥生長,一是群體合理,個體比較健壯。全市小麥冬前平均畝莖數63.7、單株葉片數6.3、單株分蘗數4.1、單株次生根數4.6,分別比去年增加11.3萬、1.10片、1.0個、1.30條;二是一類苗面積擴大,二類、三類苗面積減少。全市62萬畝麥田,一類麥田41萬畝、二類麥田17萬畝、旺長麥田3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3.4萬畝、7.9萬畝、3萬畝;三類麥田3萬畝,比上年減少12.8萬畝。三是小麥播種后全市平均降水量偏多,目前墑情普遍較好。
2小麥春季管理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針對目前昌邑市小麥苗情特點,春季田間管理應突出分類管理,構建各類麥田的合理群體結構,搭好豐產架子。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措施:
2.1澆水保苗,早動手
對于因旱而嚴重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地塊,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9C、白天澆水后能較快滲下時,就要抓緊澆水保苗,時間越早越好。澆水時應注意,要小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地表積水,出現夜間地面結冰現象。要按照旱情先重后輕,先砂土地后黏土地,先弱苗后壯苗的原則,因地制宜澆好“保苗水”。小麥返青到拔節期,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小麥穗分化確定穗粒數和促進分蘗成穗保證畝穗數構成兩個產量要素的重要時期,此時蓄水保墑,加強春管十分重要。一是鎮壓,在小麥返青后進行鎮壓,對麥田可壓實下層,疏松表層土壤,既可起到蓄水保墑作用,又可使麥苗由旺轉壯,壯苗更壯;二是鋤劃,適時對麥田進行鋤劃,既可起到蓄水保墑作用,又可促.進小麥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這兩項傳統農業措施,不僅可蓄水保墑,減少水分蒸發,而且還可促進和調節小麥生長發育,提高穗分化程度,增加分蘗成穗能力,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長勢弱的、有凌凍時或早晨不宜鎮壓,以免碾傷麥苗,影響生長。這是農民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現代農業也不應弱化。
2.2施用適肥,促生長
對于因旱受凍黃苗、死苗或脫肥麥田,要結合澆水每畝施用10公斤左右尿素。并適量增施磷酸二銨,促進次生根噴出,增加春季分蘗增生,提高分蘗成穗率。要因苗制宜,分類管理。對缺水、水源不足或灌溉周期較長的麥田,要提前謀劃,分類制訂預案,根據小麥長勢類型,排出先后澆水順序,根據不同苗情、墑情適當提前或延后澆水,早動手,澆小水,擴大灌溉面積,防止集中爭奪水源,造成重旱發生。對不缺水或有水源的麥田,要分類管理:三類田群體偏小、長勢偏弱,應以促為主,在保墑蓄水、提高地溫的同時,應盡早補足水肥,在返青期,利用土壤返漿或降雨,必要情況下可澆水,畝追施尿素8~12kg,在拔節后再澆水追尿素7~10kg;一、二:類田群體適宜、底肥充足、墑情較好的,也應以蓄墑為主,并分別在拔節期和起身期澆水追施尿素10~15kg;旺長田群體過大,有旺長現象和苗頭的,要以控為主,蓄墑控苗,返青期鎮壓1~2次,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控節間、促壯苗,拔節后期澆水并畝追尿素8~12kg。各類麥田在追肥時,都應配施適量磷酸二銨或磷酸二氫鉀。
2.3診斷用藥,防治病蟲草害
要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等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各類麥田均應在小麥返青后進行化學防除雜草,農業技術部門要認真指導農民使用除草劑的濃度和操作規程,以免發生藥害。在返青到拔節期適時噴施葉面肥、殺蟲殺菌劑、除草劑等,以利保持麥田合理群體,促進苗健苗壯。畝用噴施寶10~20ml、1.8%的阿維菌素4000倍液或5%的吡蟲啉乳油2500倍液、25%的三唑酮2000~3000倍液、微生物菌劑碧拓1000倍液等,可有效防治小麥蚜蟲、紅蜘蛛、紋枯病等病蟲害的發生;畝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2%的尿素濾液和1%的葡萄糖液可防春寒促壯苗;噴施苯磺隆+唑草酮+二甲四氯,可殺除播娘蒿、薺菜、澤漆等多種闊葉雜草。對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生麥田,可用6.9%驃馬水劑+20%溴苯腈乳油或噴施異丙隆防除。用水量在30~50kg、平均氣溫在8~109C噴霧防治,有利于藥效發揮。
2.4分類管理,因地塊而異
目前昌邑市不同地區水澆麥田墑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異較大。因此,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類指導。可按照先管三類麥田,再管二類麥田,最后管一類麥田的順序管理。近年來看,春旱是積累起來的,而抗旱也應預防為主,以“早”為先。因此,要做到水源早貯備、機井早維護、機具早維修,缺少的機具、水具早購置,人工降雨早準備。對流動的地上水源,可引入水渠、水塘貯水備用,對易滲、易蒸發的水塘可鋪蓋塑料薄膜以減少損失,對所有的水站、機井、機器、電機、線路、管道等要普遍體檢、有“病”早治。在春旱到來之前,要對病井、病機、殘塘、毀渠等都進行維修、“保健”,一旦需要,便可立即發揮作用。
3結語
春季是小麥生長發育和苗情轉化的重要節點,也是田間管理的重要時期,各地要根據當地生產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田間管理技術措施。要切實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和宣傳工作,做好各項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為小麥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