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麥春季凍害發生危害及防御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寶雞市陳倉區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區,小麥作物是我區重要的大田類糧食作物,近幾年來,由于氣候條件的變化,小麥凍害時有發生,對小麥生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春季凍害根據發生的早晚又可分為早春凍害和春末晚霜凍害,早春凍害發生較為頻繁,多發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份;春末晚霜凍害多發生于4月上中旬,此時正值雌雄蕊發育、花藥形成,若突遇遇強降溫,易導致小穗或小花敗育,影響結實率,對小麥生產危害極為嚴重。
2018年 4月上旬,我區小麥生產遭遇了較為嚴重的凍害。全區氣溫普遍驟降10℃以上,最低溫度達到-3.4度,致使大部分麥田遭受不同程度低溫凍害,給小麥生產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凍害發生以后,區農技中心組織技術人員立即深入麥田開展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我區約有9.23萬畝小麥受到凍害的影響,占小麥播種面積的25.8%,不同品種、川道塬區丘陵山區不同區域均受到了影響。經對96個樣點田間調查統計,此次受凍面積占全區麥田總面積的25.8%,以塬區受害較重,受凍株率嚴重的達27.9%。受凍害情況的影響,2018年我區小麥平均單產305.9公斤,總產 10.96萬噸。較2017年相比,單產減少86公斤,減產21.9%,總產減少3.23萬噸,減產22.8%。
一、原因分析
1.極端的氣候條件 2018年春季我區氣溫變化劇烈,4月6日夜間到7日凌晨我區普遍經歷了近年來歷史罕見春季降溫,全區平均最低氣溫-1.5℃,此時正值小麥孕穗敏感期,突然大幅降溫影響了小麥幼穗分化及花粉粒的生長發育,對小麥幼穗造成了傷害。從小麥發育進程來看,降溫對應的兩個幼穗敏感時期幾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一是小麥幼穗形成期,二是花粉粒形成期。受凍嚴重的田塊小麥穗部顏色變黃,發干失水,整個穗子喪失結實能力,中度受害田塊穗子部分失水,約三分之二以上小穗受害,受害較輕田塊變現出葉尖干枯,穗子畸形,麥芒扭曲。
2.品種特性:品種類型不同,抗寒性不同。冬性品種抗寒能力強,半冬性和弱冬性品種抗寒能力相對差一些。雖然今年我區小麥主要種植品種均為半冬性品種,但各品種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受凍較嚴重的品種有:小偃22、鄭麥366、西農20等。
3.麥田播種質量差。今年我區9月下旬降水量為6.2~49.9mm且分布不均,與歷年同期值偏多4~9成。10月上中旬降水量為82.4~121.5mm,與歷年同期值偏多2倍以上。持續陰雨天氣,導致小麥播期跨度較大,10月20日之后晚播麥田占播種面積的16.7%,加之播種后,氣溫偏低(10月上中旬平均氣溫10.2~14.3℃,較歷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低0.7℃~2.8℃),造成小麥冬季苗情弱,抗逆性差;部分晚播麥田畝播種量超過了20公斤,播種量偏大導致小麥返青后群體過大,形成假旺苗,個體發育差導致凍害重。
4.整地質量差異 整地質量好壞也是影響小麥受凍的重要因素。整地質量差,播后未鎮壓、跑墑快、土壤水分含量低,小麥根系發育差,遇到低溫時植株凍害發生就重。相反,整地質量越好的凍害程度相對較輕。
5.田間管理措施:相同條件下,一般肥水條件好,管理到位,冬前形成壯苗的麥田受害輕。冬前旺苗未采取控旺措施、未澆越冬水的麥田、返青起身拔節期干旱缺肥的麥田凍害重。
二、小麥春季凍害的防御措施
1.選育抗寒品種
選用經過農業部門試驗示范、確定適宜本地推廣的早熟、高產、抗寒性好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種。如果因秋作物成熟延遲或天氣原因導致播期晚,可適當選擇半冬性偏春性品種。
2.提高播種質量,培育壯苗
配方施肥,施足底肥。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播量控制在每畝13公斤,適播期為10月8日-15日,適播期每推遲3天,畝播量增加0.5公斤,播種深度3-5公分。
3.凍前澆水
凍前澆水是防御倒春寒有效措施之一。在有強倒春寒到來前,對有凍害危險的麥田,要及時澆水,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能顯著減輕凍害。
4.采取鎮壓、化控措施
小麥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進行鎮壓,抑制基部節間生長過快,增強抗寒能力。返青后,若氣溫高,小麥生長過快,可采取化控調節,抑制植株過快生長,增加抗逆能力。
5.增施有機肥:在小麥起身拔節期,增施一些有機肥和磷肥、鉀肥,以促進根系發育,抑制麥苗地上部分旺長,增強抗寒能力。
6.積極預防
進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搞好天氣預報,在大風降溫天氣來臨之前采取澆水、煙熏等措施,提高地溫和近地面氣溫,預防晚霜凍害的發生。
三、凍害發生后補救措施
1.補充營養??蓢娛?-2﹪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氫鉀300倍液,或噴施碧護、愛多收(復硝酚鈉)、蕓苔素內酯等抗逆劑及營養液,促進受凍小麥恢復機能,增強抗逆性。對葉片發黃的麥田及有根腐病的麥田,可噴施葉面肥+百菌清1000倍液+磷酸二氫鉀300倍液,以促進麥苗早生快發,由弱轉壯。此外,視苗情、墑情適時灌水,并結合灌溉畝追施尿素5-7.5㎏,以防脫肥防早衰,達到增粒、增重的目的,降低災害損失。
2.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對小麥條銹病、白粉病、麥穗蚜發生的田塊畝用80%苯甲·醚菌酯水分散粒劑8-10克或30%苯甲·多菌靈粉劑20-30克,加45%吡蟲·毒死蜱乳油20-25毫升或150克/升聯本·吡蟲靈懸浮劑30-45毫升,加磷酸二氫鉀100g或含磷鉀腐殖酸水溶肥40-50克,兌水50公斤混配噴施,兼防小麥赤霉病。小麥吸漿蟲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畝用3%辛拌磷顆粒劑3-4公斤細拌干土25公斤,于下午6點后,均勻撒施在麥田地表防治。對于小麥紅蜘蛛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可用20%掃螨凈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加80%苯甲·醚菌酯8-10克混合噴霧防治。
3.翻犁改種,挽回損失。對于受凍害影響嚴重、小麥受損穗子占到80%以上的田塊,及早翻犁改種飼用玉米、蕎麥、油葵等作物,千方百計挽回損失。飼用玉米品種以春播品種西蒙208、大豐30、萊科818、先玉335等生育期短、脫水快、品質好的品種,畝播量2公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