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三大谷物之一,小麥富含淀粉、礦物質、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還具有藥用價值和食療價值。小麥幾乎可全作食用,僅整株的約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小麥的穎果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面條等面食,也可發酵來制作啤酒。由此可見,小麥是一種優良的不可替代的農作物。我國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然而一些地區的麥收效益并不高,種植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針對這一現象,本文探討一些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并在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解決策略來提高小麥收成。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措施
  隨著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小麥相應的占有不同組成部分,作為三大谷物之一,其種植量和種植面積都是相當大的。小麥的種植不僅為人民提供了糧食,也致富了當地的農民耕作者。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我國應該儲備更多的糧食來保證人們的糧食來源。我國種植小麥時間長久,有一定的小麥種植經驗,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種植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種植技術不斷更新,新品種作物也在不斷改良。
  一、小麥種植過程中現存的問題
  1.農田分散,種植規模難集中
  目前,農村勞動力人口轉移到城市,農村人口多為老人和孩子,導致農村勞動力人口不平衡,對于小麥種植的積極性不高;有些地區將農田轉為種植經濟效益高的果樹和其他農作物,使大面積的農田分隔開來,小麥不能大面積的種植,這也就對小麥大型收割機的使用和水渠的建造產生了障礙。
  2.小麥零散收購,企業、政府參與控制力不強
  對于大型的小麥加工廠商或者是企業來說,他們都有自己固定的供應商,一般不收購零散農戶種植的小麥,使農戶的小麥只能賣給小商販,由于小商販可能會壓低小麥的收購價格,導致農戶的小麥種植積極性較低,從而可能降低全國的小麥產量。
  二、提高小麥產量的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措施
  實現小麥的高產,應該從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兩方面出發,一方面是種植方法,根據小麥品種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種植技術,另一方面是種植環境,我國南北東西跨度大,溫度和地質都不同,應該做好田間管理,為小麥的生長提供一個肥沃的土壤環境。
  1.栽培技術
  小麥的栽培技術是高產的關鍵,培養出高質量的小麥需要科學先進的種植方法,首先應該注重選擇優良的小麥品種,再注意麥苗的培育及成長期間的病蟲害防治,結合種植技術和農機的使用,做好小麥種植的技術配套管理。
 ?。?)選用優良品種。小麥品種的選擇應該考慮到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和病蟲害情況等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到種子的不同特性,比如耐肥水、抗倒、抗病性、抗早衰,抗干熱風等。選擇好優良品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和處理,進一步提高種子的質量。在選擇品種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通過國家或省區農作物品種審定的種子,這樣可以保證種子的質量。在選種過后要經過試驗田的播種實驗,以試驗選擇的小麥品種是否真正的適用于本地的生長氣候及土壤條件
  (2)適時播種,不錯過最佳播種期。小麥的播種期一般是根據氣溫而定的,半冬性小麥品種最佳種植溫度一般為14-16度,弱春性小麥品種的最佳種植溫度一般為12-14度,所以應該根據選擇的小麥品種來確定其播種的最佳適宜溫度,在臨近小麥播種期,應隨時關注當地的天氣情況及其溫度變化,以最終確定小麥的播種時間,確定小麥播種在最佳時期。
  (3)合理種植,注意種植間距。小麥在種植過程中,應該注意種植間距,不能為了追求小麥的產量而密集種植。對于不同品種的小麥,應該考慮到留給小麥后期的不同成長空間,在種植技術方面,科學計算出種植面積與種植小麥種子數的比例,保證每顆小麥盡量達到產量最高化。
 ?。?)正確使用撒播栽培技術。目前,小麥種植主要使用撒播栽培技術,這一技術具有高效率和省人力的特點,可以一次性完成小麥種植過程中的整地、施肥和播種這三個環節。使用這一技術的正確步驟如下:先在地表均勻撒施適量有機肥和底化肥,后播撒種子總數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再把余下的種子均勻播撒,最后是將土地進行旋耕,為保證土壤的緊實程度,再將土地耙耕兩遍。這一技術需要結合旋耕機械設備,機械設備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小麥種植的效率,節省時間,保證小麥有最優的時間進行種植。
  (5)做好施肥和農藥噴灑工作。對小麥施加肥料可有助于小麥的生長,提高產量。主要對小麥施加氮肥,氮肥施加的時間也可會影響小麥的生長,若比傳統的施氮肥時間稍延后,可以增加小麥的穗粒數,從而提高小麥的產量。也可從施加氮肥的次數方面進行改進,把一次性施加氮肥,轉換為分兩次施加。田地底氮肥先施加總肥量的50-60%,到小麥的起身拔節期在施加剩余的40-50%。這樣是施加氮肥有效滿足各個時期不同的有機物需求量。
  對于農藥的噴灑工作,為了節省人力和減少對于小麥生長的影響,可在小麥抽穗后噴灑葉面混合配液,混合配液主要成分為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葉面肥等,這種混合配液可以一次性達到多種防病防蟲害的目的。
  2.田間管理
  對于9-10月份種植、年后收割的冬小麥來說,其生長的關鍵在于年前的積溫控制,如果土地的積溫能力不強,則會影響麥苗年前的生長,無法形成壯苗,影響年后的生長。所以為了保證土地的積溫能力,在冬季來臨之前不進行追肥澆水,以防止追肥澆水使得土地土壤的溫度降低,影響小麥的發苗率。另外可以對土壤進行前出2-3遍,使土壤保持寬松的狀態,可以提高土壤的積溫能力。
  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控制地上部分過于旺盛生長,防止越冬期低溫凍害和后期的倒伏現象發生。對于這一目標可以采用噴灑生長抑制劑來抑制地上,生長旺盛的葉部分,也可以采用適當的人為損傷部分葉的方法來抑制其生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不斷提高小麥栽培技術和加強田間管理,可有助于提高小麥的產量。及時發現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尋找到相應解決對策,結合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是提高小麥產量的優良對策。小麥產量的提高,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全國的農業生產量有著巨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黃慶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9(09).
  [2]楊愛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8(02).
  [3]郭宗虎.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1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