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與應對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由于氣候的變化以及小麥新品種的不斷出現等因素,導致冷害現象在小麥的栽培以及管理過程中時常發生,冷害對小麥的產量以及品質的危害很大,本文對小麥冷害的類型、危害以及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對應措施
由于農業技術以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小麥的種植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冷害現象發生的頻率很高,會造成小麥的產量降低以及品質下降。尤其是在氣候條件比較復雜的情況下,其發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必須對冷害發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預防冷害的發生,提高小麥的產量與品質,以保證農民的收入以及糧食的安全。
一、冷害的類型
1.按照天氣分類。根據冷害發生時天氣的情況,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一是霜冷型冷害,由于氣溫比較低以及霜凍的存在,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冷害的發生。二是濕冷型冷害,氣溫比較低并有陰雨,太陽照射少,并且氣溫的日較差比較小但是相對濕度比較大。三是干冷性冷害,當冷空氣來襲之后,天氣比較晴朗,并且空氣的氣溫的日較差比較大但是相對濕度比較小。
2.按照危害分類。根據冷害對小麥的危害,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一是障礙型,在小麥處于生殖階段過程中,低溫短時間的出現在孕穗以及抽穗開花期,其生殖階段的發育將會受到影響,對小麥的授粉不利,使小麥出現空殼的現象,導致產量下降。二是延遲型,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出現較長時間的低溫,小麥的生理活性減弱,導致其生殖階段推遲,不能在正常時間內成熟。三是混合型,將以上兩種類型的冷害結合,它的危害比其中的任何一種都大。
3.按照成因分類。根據冷害的成因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一是蒸發型冷害,這種類型大多發生在冷空氣來襲的雨后,由于小麥上的水分蒸發的比較快,導致小麥失去熱量而發生受凍現象。二是輻射型冷害,大多出現在北方的春天末與秋天初,在晴朗并且沒有風的晚上更容易出現,因為在晚上熱量已經幾乎散失,空氣比較干冷。三是平流型冷害,該類型大多發生在春季與秋季,并且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危害比較嚴重,主要是因為冷氣團的襲擊和基本不受云以及地形的影響。
二、冷害的危害
冷害的危害主要有三個,一是可以將小麥的光合作用減弱,若小麥的光合作用在24℃是為100%,則其光合作用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弱。二是能夠將養分的吸收減小,若小麥的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在24℃時為100%,則其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弱。三是降低養分的運轉能力,由于低溫對光合作用的產物以及養分向器官的輸送具有不利影響,因此會導致器官由于缺乏養分而生長的較小或者直接死亡,并且還會影響花藥的正常作用。
三、冷害發生的原因
1.品種的影響。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小麥品種的選擇,若小麥的品種不好,會使小麥的抗冷害能力降低。因此,要想得到高產并且品質優良的小麥,必須要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提高小麥的抗冷害能力。不同的地域以及氣候,需要選擇的小麥品種也不同。冬小麥的品種一般分為三類,一是春性小麥、二是冬性小麥、三是半冬性小麥。一般地區氣候寒冷則多選用冬性,因為如果溫度驟降,選用前兩種類型會導致大面積冷害的發生,地區比較寒冷則多選用半冬性,地區比較溫暖,則多選用春性小麥。在進行播種之前,可以將小麥進行晾曬以及浸種等操作,提高小麥的抗凍能力。
2.耕作與施肥管理的影響。對于小麥的整個種植過程,其播種時間非常重要,如果小麥的播種時間太早,那么其生長速度會非???,在入冬前就會拔節,導致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不斷減少,從而減弱小麥的抗冷害能力。如果在播種時,土地沒有進行有效的平整,田地中將會存在過大的土塊,會對小麥的扎根生長造成影響,使小麥的扎根較淺,在冷空氣入侵時,將小麥的苗根凍壞,影響正常生長。此外,如果對小麥的施肥管理不足,會使小麥的苗比較弱小,抵抗能力降低,從而導致小麥出現冷害現象。
3.氣候變化的影響。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冬季的溫度明顯升高,導致在冬季小麥會快速生長,進而導致小麥可能在春季未發生冷害現象。霜凍也會造成小麥發生冷害現象,在春季末,小麥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可能會進入拔節、孕穗期以及抽穗期,此時小麥的抗凍抗寒能力較弱,如果氣溫突然降低出現霜凍現象,會使小麥發生冷害顯現象,給小麥的生長帶來嚴重的影響。
4.田間管理的影響。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如果對田間缺乏管理,會使小麥的抗凍抗寒能力減弱,并且營養可能不充足,進而導致小麥發生冷害現象。例如在入冬前,田間管理主要是澆水工作,可以提高小麥的抗凍抗寒能力。并且要加強鋤草、預防病蟲害等工作,給小麥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小麥健康茁壯的生長。
四、凍害指標的分析
從自身生長上看,小麥在剛開始拔節的5天,環境的最低溫度若低于零下1.5度,或者在拔節的6到10天以及10天之后,環境的最低溫度若低于0.5度,都可能會出現霜凍現象。并且小麥的抗凍能力會隨著拔節的進行而逐漸降低。
從氣候上看,在小麥生長初期,環境的溫度越高,越容易致使小麥出現霜凍現象。
從生長地形上看,小麥在沙地上出現冷害的幾率以及程度比于地大,在洼地上出現冷害的幾率以及程度比高地大。
五、應對措施
1.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通過對小麥的生長狀況的觀察,將抗凍抗寒能力強的品種保留下來,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培養,將優良的基因遺傳下去,使麥苗的抗凍抗寒能力增強。并且在進行品種選擇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地形等條件綜合選用。
2.加強小麥種植過程中的管理。由于播種時間不合理,可能會出現“旺苗”,這就需要對小麥加強管理,施加一定量的尿素,以促進其正常生長。在施肥時要注意用量,不能過多,以免引起小麥生長速度過快,反而更容易出現冷害現象。若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不足,可以向土壤中施用一些氮肥,以保證土壤的肥力。
3.進行合理的灌溉。冬季對小麥進行灌溉是促進其生長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但是灌溉時的溫度要比較適宜,這樣可以為小麥的生長提供水分,并且可以使土壤變得松軟,促進小麥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的吸收。灌溉時為了防止水結冰,溫度必須在零度以上,以保證水可以向土壤中滲透。
4.加強春季的管理。春季是小麥冷害現象的一個多發季節,必須要加強小麥的春季管理,及時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及時施肥追肥,促進小麥的生長。同時,病蟲害對小麥的生產也有不利影響,出現該現象要及時采取措施,以保證小麥在正常的條件下生長。
六、結語
冷害是小麥種植過程中時常發生的一種現象,對小麥的危害極大。它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本文深入分析了氣候的變化、品種的選擇以及種植過程中的管理等因素對小麥的影響,并提出了合理灌溉、合理選擇品種、加強春季管理以及田間管理等一些相應的解決辦法,對預防冷害、提高小麥的產量與品質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家波.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J].江西農業,2018(18):25.
[2]朱成東.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J].鄉村科技,2018(11):104-106.
[3]邵彬.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技術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6(03):60-61.
[4]周有印,謝付振.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技術探討[J].吉林農業,2010(09):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