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豬四種常見皮膚病的發生原因、臨床表現與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皮膚是動物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正常情況下其使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構成完整的生理以及解剖障礙,能夠保護機體不受到一系列有害的物理、化學以及微生物因素侵害。另外,皮膚還與機體體溫調節、免疫調節以及合成維生素相關。當豬發生皮膚病,會導致生長發育速度減緩,且飼料利用率降低,從而損害養豬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如果病豬需要屠宰銷售,清理皮膚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從而使養豬成本有所提高,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
  關鍵詞:豬;滲出性皮炎;壞死桿菌病;皮膚霉菌病;感光過敏反應;臨床癥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104-02
  1 滲出性皮炎
  1.1 發生原因
  滲出性皮炎是由于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通常是1~4周齡的仔豬容易發生,其中1周齡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主要是仔豬間爭搶形成咬傷、地面磨擦損傷或者感染疥螨使皮膚受到損傷等,經由傷口感染病菌引起,發病率為10%~90%不等,病死率為5%~90%不等。
  1.2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豬無被毛處(如耳廓、眼睛周圍、腹部、肛門等)皮膚上出現紅斑,并逐漸變成微黃色、直徑為3~4 mm的水泡,快速發生破裂,有清亮的黏液或者漿液滲出,并與皮脂、皮屑以及污垢混合,導致皮膚呈油脂狀,變得濕黏,干燥后會形成硬層,出現龜裂,或者形成鱗片狀的帶棕色結痂,明顯發癢。在痂皮脫落后,可見鮮紅色的創面。一般經過1~2天即可擴散至全身皮膚。
  另外,病豬食欲不振,飲水增加,機體快速消瘦。癥狀嚴重時,發病4~6天后出現死亡。
  此外,育成豬或者母豬也可感染發病,但出現較輕的病變,且沒有全身癥狀。1.3 防治措施
  1.3.1 預防措施
  初生仔豬要及早修整牙齒,確保圍欄表面光滑,豬床要求干燥、柔軟等,可有效減少發病。另外,母豬轉入產房前要經過清洗、消毒,圈舍使用前也要進行清潔、消毒或者熏蒸。如果發現母豬和仔豬出現局部損傷,要立即進行處理,可有效預防發病。
  1.3.2 治療方法
  患病仔豬要進行嚴格隔離,同時豬舍進行全面消毒。每頭病豬可肌肉注射5萬IU青霉素,每天2次,連續使用3~5天。也可使其軀體浸泡于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要求持續1~2 min,對于頭部病灶可使用藥棉蘸取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接著用干凈的棉布擦干,完全晾干后涂抹適量的龍膽紫。對于剛發病的仔豬,皮膚存在較少病灶,可在患處直接涂擦龍膽紫。
  2 壞死桿菌病
  2.1 發生原因
  豬根據感染組織部位不同,可分成壞死性皮炎、壞死性鼻炎、壞死性口炎以及壞死性腸炎,都是由于皮膚損傷而繼發感染壞死梭狀桿菌,且往往與葡萄球菌和化膿放線菌等協同致病。
  2.2 臨床癥狀
  病豬主要癥狀是體表皮膚和皮下出現潰瘍和發生壞死,通常是體側、頭部以及四肢出現病變,盡管病灶較小,但皮下已經出現大面積的囊狀壞死灶,灶內組織也發生腐爛,存在很多灰棕色的液體,并散發惡臭味,最終皮膚發生潰爛。部分病豬的耳朵和尾巴發生干性壞死,最終脫落。當病豬內臟出現轉移性壞死灶或者繼發感染其他病菌時,病豬會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如體溫升高,采食減少或者完全停止,往往由于嚴重衰竭而死。
  2.3 防治措施
  2.3.1 預防措施
  新生仔豬要在24 h內,將高出牙床部分的犬齒和側切齒剪掉,注意斷牙器械要經過徹底消毒。大窩仔豬采取分散飼養,防止吮乳時彼此爭奪乳頭。另外,確保產房干凈衛生,加強防治母豬產后疾病。
  2.3.2 治療方法
  病豬體表的壞死組織要先用苛性鈉清除干凈,接著用苛性鈉對周圍組織進行刺激,通常用藥即可。如果病豬癥狀嚴重,可配合注射抗生素,如按體重肌內注射0.01 mL /kg 20%呼泰,每天2次,連續使用3天。
  3 皮膚霉菌病
  3.1 發生原因
  皮膚霉菌病也稱為皮膚真菌病、表面真菌病等,是一種人、畜、禽共患的傳染病??捎筛腥径喾N皮膚霉菌導致,常見的病原有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另外也可由于感染石膏樣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出現發病。一般來說,豬群飼養密度大,容易感染小孢子菌以及疣狀毛癬菌。
  3.2 臨床癥狀
  病豬主要癥狀是被毛、皮膚以及蹄等角質化組織出現損害,變成癬斑,導致炎性滲出、脫毛、脫屑、痂塊以及產生癢感等,一般稱為錢癬、禿毛癬、脫毛癬等。
  3.3 治療措施
  病豬要及時采取治療,先剪去患處被毛,接著用溫肥皂水將痂皮洗去,或者直接涂抹藥物。常選用下述幾種藥方:5%~10%硫酸銅溶液或者10%水楊酸油膏,每天或者隔天在病豬患處涂敷,直至康復;取12 g苯甲酸、6 g水楊酸、5 g敵百蟲、100 g凡士林,混合均勻后涂于患處;取25 mL碘酊、15 g石炭酸、10 mL水合氯醛,充分混合后涂于患處,每天1次,經過3天用清水洗凈,再涂擦氧化鋅軟膏;患處擦涂5%碘甘油,每天1次,直至康復。
  4 感光過敏反應
  4.1 發生原因
  感光過敏病主要是由于豬食入大量光敏性飼料,然后照射陽光而發生的一種中毒性疾病,一般是白色的豬易發。這是由于豬的外周循環中含有某種光能劑,當皮膚無色素處經過感光后,而出現一種急性皮炎反應。該病通常于春末時初次較強日曬后發生。
  4.2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豬患處皮膚發生腫脹、充血,耳、頸以及背部通常出現紅斑,經過2~3天變成黃色膿皰,嚴重瘙癢,不斷摩擦欄圈。背腹側皮膚被陽光照射后,都出現大面積的紅斑、疹塊,伴有明顯疼痛,癢感進一步加重,摩擦破潰后有黃色液體流出,并可見鮮紅色的肉芽面。部分仔豬還會表現出興奮,痙攣,戰栗,后軀麻痹,運動失調,陷入昏睡。
  4.3 防治措施
  首先檢查飼喂的飼料是否存在感光物質,并及時更換飼料。另外,病豬要立即趕至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確保欄圈干燥、衛生。
  病豬可使用輕瀉劑,如患病母豬可投服50~100 mL植物油、30~50 g人工鹽,并配合每頭肌肉注射10~20 mg撲爾敏,間隔12 h 使用1次,連續使用2~3次。如果病豬癥狀嚴重,可靜脈注射適量的葡萄糖酸鈣;為避免出現繼發感染,可配合肌肉注射抗生素、維生素C。同時,患處皮膚可涂擦紫藥水或者碘酊,每天2次,連續使用2~3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