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流行特點、臨床表現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是飼料制品和谷物中的一種常見毒素,如玉米谷物及其飼料制品在生產及運輸等過程中非常容易污染ZEA。ZEA的作用類似雌激素,能夠分泌非常強的生殖毒性。動物食入ZEA后,會造成生殖器官功能發生紊亂和退化,使其生長發育受阻,繁殖力降低,引起生殖障礙,尤其是豬對ZEA非常敏感。目前,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都非常關注ZEA的毒性作用。
  關鍵詞: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藥物治療;飼料管理;脫毒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4-0090-02
  1 病原學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鐮刀菌屬分泌的一種霉菌毒素,類似雌激素,一般是由禾谷鐮刀菌分泌,另外三線鐮刀菌、粉紅鐮刀菌、雪腐鐮刀菌以及木賊鐮刀菌等真菌也可分泌。主要導致玉米、高粱、大麥、小米和大米等受到污染,還可在大豆及其制品中發現,但玉米的含量和檢出率最高。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種白色的結晶,無法溶于水,可溶于堿性溶液、乙醇、甲醇以及乙醚等,熔點高達164~165℃。該毒素具有較強的耐熱性,在120℃高溫下加熱依舊不會分解。因此,農產品污染毒素后,在加工過程中隨著加工工藝的改變而很難發生降解,從而持續存在于動物和動物制品中。
  在動物體內,玉米赤霉烯酮會代謝生成玉米赤霉烯醇(ZEL),其有兩種異構體,分別是α-ZEL和β-ZEL,其中β-ZEL的雌激素活性是α-ZEL的3倍。相比于玉米赤霉烯酮,其代謝產物具有更強的雌激素作用,也會對動物和人造成更大的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作用于動物的生殖系統,可導致家畜、家禽以及實驗小鼠出現雌激素亢進癥。妊娠期的動物食入污染玉米赤霉烯酮的飼料,會發生流產、產出畸形胎或者死胎。
  2 流行特點
  該病的發生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5~9月溫暖潮濕季節發生,尤其是連綿陰雨的6~8月。通常是體重低于60 kg、快速生長的保育豬易發,其中發病率最高的是體重為15~40 kg的豬,且表現出最明顯的癥狀。由于該病的發生原因明確,只要在臨床發現豬表現出相似的臨床癥狀,就會呈地區性發病。飼喂相同飼料的豬也出現發病,尤其是飼喂混雜霉爛玉米的飼料或者發霉的玉米面或者霉變玉米芯,即可判斷發生該病。
  3 臨床癥狀
  母豬中毒后,主要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重下降。陰道黏膜發生充血、腫脹、出血,并伴有瘙癢,外陰部明顯腫大,往往可達到正常大小的3~4倍,嚴重時陰唇哆開,往往由于尿道口腫脹而導致排尿困難,甚至出現陰道脫,部分會由于不斷摩擦陰戶而形成外部擦傷或者發生感染。妊娠母豬中毒后,會發生胚胎吸收、流產、早產、產出木乃伊胎或者死胎。成年母豬中毒后,繁殖性能下降,大部分在第一次配種或者人工授精時較難成功受孕,或者導致每窩產仔數量減少,且后代仔豬比較虛弱。青年母豬中毒后,乳房腫脹,伴有發情征兆,發情周期變長并出現紊亂。公豬或者閹割豬中毒后,會表現出雌性化綜合征,如包皮發生水腫、乳房有所膨隆、睪丸萎縮、性欲機能降低。
  4 防治措施
  4.1 藥物治療
  該病還沒有特異性療法,主要防治病豬吸收毒物,盡快排毒、解毒,并配合利尿、強心、保肝以及其他對癥療法。
  病豬可灌服硫酸鈉、硫酸鎂或者石蠟油,直至發生腹瀉,如取300~500 g硫酸鈉,添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溶液,混合均勻后灌服。接著使用黏漿劑或者吸附劑,如服用10~15 g淀粉,也可使用木炭沫或者鞣酸等,用于保護胃腸黏膜。當中毒癥狀減輕后,可內服助消化藥,如胃蛋白酶、乳酶生、酵母片等,每次可服用2~10片酵母片,每片0.3 g。
  及時剪豬尾尖、耳尖進行放血,接著靜脈注射100~200 mL等滲葡萄糖溶液,確保要達到放血量的2倍以上。
  取100 mL 50%葡萄糖溶液、100 mL烏洛托品、4 mL地塞米松、8 mL肌苷、8 mL三磷酸腺苷二鈉、4 mL維生素C、2 mL鹽酸消旋山莨菪堿(654-2)、20 mL安鈉咖,混合均勻后給病豬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續使用3~5天。
  病豬腫脹部位,如果黏膜發生較輕微腫脹,可使用0.1%高錳酸鉀、2%~3%硼酸、0.1%雷佛奴爾、0.1%新潔爾滅中的一種沖洗,即可回縮。如果黏膜發生嚴重水腫,可先用浸有明礬水的毛巾進行冷敷,或者用針頭將水腫黏膜刺破,并輕輕用手擠壓排液,接著涂擦雙氧水,以緩解水腫。
  應用中藥進行解毒保肝,可取20 g大黃、20 g梔子、20 g茵陳,加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給病豬灌服1次。
  4.2 加強飼料管理
  隨時檢查飼料品質。由于谷物破碎后,暴露在外的淀粉非常容易污染霉菌,并有利于其大量繁殖,因此對于購買的玉米粒要進行篩選,先利用破碎的部分,完整的部分進行恰當保存。對于粉碎的玉米粉,要盡量在短時間內用完。儲存谷物的水分盡量保持低于13%。如果不能提供上述條件,較安全且最簡單的方法是在飼料原料或者飼料中加入適量的防霉劑,避免污染霉菌,防止產生毒素。
  4.3 脫毒方法
  4.3.1 物理脫毒法
  物理脫毒法主要是通過物理學方法分離或者破壞毒素,目前常用三種方法破壞毒素,即吸附、高溫和輻射。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海泡石、凹凸棒以及活化酵母細胞壁等,但這些吸附劑對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度有所不同。建議在飼料中使用組合吸附劑,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效率可高達95%左右。但由于使用吸附劑費用較多,且只有控制各種條件符合要求才可使其吸附毒素效率達到最大,因此較難大面積推廣使用。
  污染玉米赤霉烯酮的飼料,在120~140℃高溫下處理,可除去73%~83%的毒素,但飼料經過高溫處理會導致營養價值降低。輻射主要是通過照射紫外線、射線,其能夠穿透毒素,從而使其發生降解,但該法存在污染,并會使飼料中正常的營養物質結構被破壞,因此也不適宜推廣。
  4.3.2 化學脫毒法
  化學脫毒法是利用化學物質(如強氧化劑、酸、堿等)破壞污染飼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活性基團,從而使其分解。例如:在80℃條件下使用10%過氧化氫能夠使玉米赤霉烯酮的活性基團被破壞。另外,高濃度的臭氧也可在較短時間內將飼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清除。
  4.3.3 生物脫毒
  生物脫毒法是利用一些對動物和人沒有危害的生物來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效率較高。目前,國內外主要是研究利用酵母、細菌以及霉菌等微生物使污染飼料脫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