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區小麥高產栽培農藝措施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首先應當明確一點,有限的自然資源和不斷變化的生產條件,給以小麥種植為代表的農業的發展帶來了阻礙,而引入農藝措施,可以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使高產栽培的目標成為現實。文章首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什么是“農藝措施”和農藝措施的作用,接下來又結合山東地區的實際情況,以種植模式、播種方式和播種時間的確定為切入點,結合氮肥后移技術,提出了小麥高產栽培所適用的農藝措施,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山東地區;小麥高產栽培;農藝措施
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近幾年,政府在促進農業發展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過去相比明顯增加。在我國諸多的小麥產區中,山東地區所生產的小麥,在數量和質量上具有明顯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小麥的需求不斷增加,如何提高小麥栽培和產出的效率,就成為山東地區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合理應用現有的生產條件和自然資源,才能達到高產栽培的效果,相關行業自然能夠得到長足的進步,文中所討論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農藝措施的概述
農藝措施指的是在對農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綜合思考種植模式、播種方式和播種時間,保證土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通過優化配置生產條件和農業資源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的播種技巧,對農作物的增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山東地區種植的大部分農作物,均為一年兩熟,因此,要想推動農業的發展,相關人員需要對農作物品種及播種時間進行選擇,有效銜接農作物的前作和后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對農作物進行施肥時,相關人員應從減少施肥活動的角度出發,合理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法,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基礎上,為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提供保證,最終實現高產栽培的目標。小麥種植適用的農業措施較多,需要相關人員結合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應用,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效果。
二、適合小麥種植的農業措施
1.確定種植模式
由于山東地區擁有遼闊的地域和特殊的氣候條件,因此,正常情況下,山東地區農作物的種植均為一年兩熟,只有確定科學的種植模式,保證前作和后作能夠得到有效銜接,才不會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在對小麥進行種植前,相關人員首先應當根據小麥的特點和種植經驗,確定種植模式。山東地區所適用種植模式的代表為間套作種植,套作種植的對象為馬鈴薯,即:在冬末播種馬鈴薯,待馬鈴薯收獲后,再對玉米進行種植。這樣做既符合一年兩熟的小麥成熟期,又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證農業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要想實現小麥的高產栽培,相關人員應保證所種植小麥具有良好的光能利用率,只有這樣,才能將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轉化,小麥的品質和產量也會隨之提升。
2.確定播種方式
科學規劃播種方式,有助于小麥高產栽培目標的達成。小麥在山東地區具有十分悠久的種植歷史,正是因為這樣,與其他產區相比,山東地區擁有更加優良的小麥品種,將優良品種和科學播種相結合,可以使小麥產量得到大幅提升。確定基本苗時,相關人員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穗數滿足高產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壓低基本苗和群體起點,對群體透光和通風的條件加以改善,保證結實粒數的增加。地處中原地區的山東地區,地勢相對開闊、平坦,如果仍舊使用常規的人力播種方式,會導致人力和物力被大量浪費,這對生產效率的提升十分不利。因此,相關人員可以選擇用機械化播種代替人力播種的方式,在節約人力、物力的基礎上,降低出現播種誤差的可能性,對播種量進行規范、科學的控制,為小麥高產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3.確定播種時間
科學的播種時間,可以幫助相關人員對收割時間進行計算,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適期播種能夠使小麥的葉齡進程始終與最佳季節同步,具體來說,就是以山東地區的氣候特點為依據,參考小麥對生長環境具有的要求,將處于不同葉齡期的小麥,在不同季節進行播種。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對光熱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實現早發、穩長和不早衰的目標。山東地區小麥的成熟期通常為一年兩熟,只有有效控制播種時間,才能保證前作和后作的高效銜接,土地利用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在確定播種時間時,相關人員應以所栽培小麥的品種和特點為依據,根據種植方式和土壤條件,對有機肥加以使用,實踐表明,這樣做不僅可以加快小麥的生長速度,還能夠減少有機肥的適用,農藝措施的積極意義因此而顯露了出來。需要注意一點,施肥量給小麥產量和質量帶來的影響,同樣是十分直觀的,因此,在確定種植模式、播種方式和播種時間后,相關人員應當通過測定土壤肥力的方式,對施肥方案加以確定,保證有機肥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發揮,高產栽培的目標隨之實現。
4.合理應用氮肥后移技術
在冬季對小麥進行種植,需要將底肥和追肥進行結合,對處于二棱期的小麥,相關人員可視情況對常規的追肥技術加以應用。要想增加小麥的產出量,將澆水和追氮的環節,由起身期向拔節期進行后移很有必要,這樣做對分蘗的過多增生具有抑制作用,隨著旗葉、倒二葉過長的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冠層結構被改善,光能的利用率與過去相比明顯提升。另外,合理應用該項技術的作用,還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有助于根系下扎,使土壤深層根系占據的比重得到提升,生育后期,根系自然更具有活力;其二,文件積累干物質,減少小麥對碳水化合物具有的需求量,穗粒數自然增加;其三,開花后,光合產物累積和運轉的速度提的升,既有助于小麥產量的增加,又使其具有了更加良好的經濟系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引入農藝措施,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山東地區在小麥增產方面具有的需求,自然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希望上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從事小麥種植工作的人員以啟發,從合理應用農業資源的角度出發,結合山東地區的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選擇相應的農藝措施,保證農業發展理念和先進技術能夠得到有效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山東地區當值社會經濟的進步,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丁加進.綜合農藝措施與小麥高產栽培的關系初探[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36.
[2]朱峰,朱蘭蘭.綜合農藝措施與小麥高產栽培的關系探微[J].農技服務,2016,33(04):60-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