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針對小麥生育期特點,從整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 介紹其高產栽培技術,以達到高產的目的。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一、精細整地
播種前,清除遺留在田間的稻草等,對稻草焚燒的田塊,人工散開草木灰,播種前2~3d,深耕整地,耕前施足基肥,邊耕邊耙,要耙透、耙實、耙平、耙細,達到上松下實,切忌 深耕淺耙。土壤耕作層過淺,不利于小麥根系發育。首先,要深耕,耕深要達到20cm 以上;其次,要精細整地,做到“三溝”配套,應使田內墑溝、腰溝、圍溝分別達到20、25、35 cm深左右,田外大溝深60~80cm,溝溝相通,水有出路,達到雨停溝干。深耕細耙,精細整地。整地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保證全苗和培育壯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標準是: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復平,避免出現墑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墑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松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
二、精選良種與種子處理
根據當地的生態氣候環境等選擇適宜的種子。灌云縣以淮麥系列為主,其中高產優質、抗 逆性強、生育期適中的品種有淮麥38、淮麥16、淮麥22、淮麥33、煙農19號等,播前應選晴好天氣曬種,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播種前用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加15%粉銹寧75g加水3kg拌勻,拌麥種50kg。邊噴邊拌,拌后稍晾干后播種,可預防地下害蟲和小麥 紋枯病、銹病及白粉病。也可以用小麥專用型美洲星450~900 mL/hm2 對水適量拌種,現拌現種?,F在主要介紹一下淮麥33,淮麥33系由江蘇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斥資千萬元買斷獨占實施的品種權,為全國最貴的小麥品種。研討會上,淮麥33高產穩產、抗寒、抗病、抗倒等特點,得到了來自江蘇、安徽多個市縣的種子經銷商的認可和好評?;贷?3是由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煙農19、鄭麥991這兩個親本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較好地集成了父母本高產、穩產、抗病、抗寒、抗倒性強的優點。該品種生育期235.2天,適宜江蘇省淮北麥區種植。2013年通過江蘇省審定,目前已進入國家小麥生產試驗,預計今年通過國家審定。淮麥33長勢喜人,葉色深綠,株型緊湊,葉片堅挺。據新洋農場種子公司總經理李農介紹,高產穩產是淮麥33的突出特點,2013年江蘇省作栽站組織專家對新洋農場5.4畝淮麥33進行實收測產,平均畝產623.7公斤,大面積1800畝最后實收產量也是農場所有品種最高的,比其他品種每畝高70-80斤。另外,該品種江蘇省區試兩年18個點、生產試驗8個點均比對照增產;國家區試兩年34個點匯總32點增產(增產點率94.1%),其中2012―2013年度17個點匯總均增產(河南駐馬店、周口、新鄉、鄭州、安徽阜陽、江蘇淮海農場、宿遷點產量第1位)。
來自江蘇、安徽多個市縣的經銷商分享了他們的種植經驗,其中安徽亳州的曾召亮說“我種植了80多畝淮麥33,去年10月份播種之后遇到了干旱的天氣,淮麥33并沒有受到影響,表現確實不錯,具有適播期長,耐旱、抗寒,抗紋枯病強,抗倒伏性強等特點。”其他種植戶也紛紛表示淮麥33具有較好的抗病、抗寒的優點。2013年3-4月連續6場低溫,很多小麥品種受到凍害,產量受到較大影響,而淮麥33受害很輕,表現出了較好的耐凍性。經過種植實踐證明,淮麥33是一個可以放心種的好品種。
三、施肥與播種
墑情好的田塊,采用犁溝深施,然后翻垡覆蓋;土壤黏重的田塊,先撒肥再翻耕,將肥料埋入土壤;或采取少耕機條播,把肥和種子同時分別施下,施45%復合肥(15-15-15)450~600kg/hm2,播種150~165 kg/hm2。要適時播種,以防治小麥病蟲害和凍害。另外,播種 量要精確,下籽要均勻,播深 3~5 cm,行距20~23cm,播后要覆土,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田邊地頭播種整齊。
四、田間管理
1.小麥田間草害綜合防治
防治草害是小麥獲得高產的關鍵。麥田化除是控制雜草危害的關鍵環節,也是奪取豐收的 前提。近年來,由于雜草抗性的上升和草相的變化,肥東縣秋播作物雜草發生日益嚴重。2011年11月調查,麥田雜草平均185株/m2,看麥娘86~465株/m2,高的達632株/m2。以闊葉草為主,一般為 50~191株/m2,高的達338 株/m2。為此,要切實抓好種子精選,在合理輪 作、蓋草滅草、精細管理等農業措施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優化化除措施,提高除草效果。麥 田化除要立足“早”,做好冬前化除爭主動,冬前除草為主,年后除草為輔,冬前趕晴好天氣及 時化除,效果好,安全性高。具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封閉除草。播后2~3d內,用50%麥憬1500~1800g/hm2對水675kg/hm2均勻噴霧土表層,防除雜草效果達到70%~80%。二是莖葉除草。在小麥三至六葉期,用世瑪450mL/hm2加10%苯磺隆450 g/hm2對水675kg/hm2葉面均勻噴霧,如仍有雜草應視苗情挑治。拔節后禁用除草劑化除。
2.追施拔節肥或孕穗肥 拔節肥要因苗而施,合理追肥,追肥時間應掌握在群體葉色褪淡、分蘗高峰已下降、第1節間定長時,施用尿素15kg。
五、適時收獲
小麥上部葉片發黃、麥稈節綠中黃、麥芒底綠頂黃時要抓緊收獲。應單打、單收、單放,防止混雜,以確保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汝群,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3 年第04期(2013)04-0051-01.
[2]王桂榮,劉洪亮;優質小麥高產栽培要點[J];安徽農業;2000年09期.
[3]黃子慶;特早熟豫教1號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2000年10期.
[4]陳英釵,石會敏,仝增茹,張會欣;千畝超千斤小麥高產栽培經驗[J];河北農業;2000年06期.
[5]張寶東;冬小麥高產栽培要點[J];新農業;2000年02期.
[6]席新順;稻田撒播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作物雜志;2001年01期.
[7]李敬梅;機械覆膜穴播小麥高產栽培經驗[J];河北農業;2001年09期.
[8]劉素愛,崔艷紅,耿改琴,劉淑君;百公頃小麥高產栽培經驗[J];河南農業;2001年09期.
[9]樊平,顏邦斌;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1年09期.
[10]劉健 ,李世成;隴東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2年04期.
[11]唐顯云;黑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2年09期.
作者簡介:朱鳳芹(1963-09-)男,1986年畢業于徐州農校,現任職稱農藝師,行政職務任灌云縣南崗鄉農技站站長,一直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