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全面質量管理視域下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體系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運用企業管理中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探索構建高職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全面質量管理視域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的價值訴求主要有:以學生需求為中心、以組織績效為導向、以持續改進為抓手。全面質量管理視域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的構建思路主要包括:突出重點,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目標驅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管理;以定量為主,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
  [關    鍵   詞]  全面質量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教育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022-02
   高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層次、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為高等教育邁進大眾化階段、為全國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穩定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高職教育在校生人數已經達到了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的半數以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后,發展重點應從規模擴張轉變到質量提升,在保障受教育機會公平的前提下,為人民大眾提供盡可能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一套能驅動高職院校持續改進、追求卓越績效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是打造卓越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運用企業管理科學中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探索構建高職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降低高職教育成本、增加高職教育產出的有效途徑。
   一、全面質量管理概述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產品質量檢驗,最初企業設立專門的檢驗人員和部門,根據預設質量標準,把不合格的產品篩選出來。20世紀50年代,產品質量檢驗演變為統計質量控制,統計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把數理統計方法應用到質量管理中,采取抽樣檢查的方法,尋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改進。到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通用電氣的費根鮑姆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概念為形成標志。費根鮑姆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有效體系?!鄙钊敕治鲞@個概念,全面質量管理的目標是使顧客滿意、讓組織獲利;管理的過程涵蓋了一個完整產品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定位、產品設計和生產、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管理的范疇涵蓋了技術領域和管理領域;“管理的質量、水平”對于“質量管理”同樣重要;管理的方法包括了產品檢驗、統計分析和系統科學方法;管理的理念注重持續性改進和質量提升。[1]
   全面質量管理問世不久,就風靡世界各國工業、制造業型企業,其理論內涵、實踐方法在具體應用中得到進一步深化、完善,成為一套系統、先進、具有普適性的管理科學方法體系,并逐漸被教育學者接受并引入教育管理領域。
   二、全面質量管理視域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的價值訴求
   (一)以學生需求為中心
   高職院校的使命和職能包含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三部分,其中人才培養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因此,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標準應以人才培養的對象(即高職學生)為中心來設計,設定“輸入”指標,監控“過程”指標,以達到預設的“輸出”指標。標準的設計應關注高職學生在知識、素質和技能方面的“價值增值”指標,以學生“價值增值”為中心目標開展教育活動。教育質量評價也應以學生在完成教育計劃后達到的“價值增值”程度為最重要指標之一。
   高職院校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學生、家長、教師、用人部門、行業協會、政府相關部門等,其中學生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是高職院校直接面對的顧客。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活動的實質是為顧客(即高職學生)提供教育產品和服務。為提高學生的滿意度,高職院校在設計教育產品、提供教育產品和服務、檢驗教育產品質量等環節,應圍繞高職學生的需求提前預設教育質量標準,預設的質量標準應涵蓋教育產品設計、教育產品服務和教育產品檢驗等整個產品服務生命周期。高職院校學生在完成教育計劃后,絕大部分都是面向市場就業,因此預設教育質量標準應以服務學生發展為宗旨,為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既注重初次就業,也要注重職業升遷的要求,以能力為本位開展培養活動,為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以組織績效為導向
   從本質上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可以理解成:為了滿足利益相關者需求、實現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目標而預先設定的一套規范性文本,是經過全員努力、全方位動員、全過程管理后需要達到的組織績效目標。高職教育質量標準既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活動的規范、檢查監控教育過程的依據,也是評價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對高職院校各教學部門、管理部門的教育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在探索構建高職教育質量標準時,其指標應體現績效性、以效果為導向。其績效性體現在:(1)組織成員時刻關注自身行動是否有助于實現組織績效目標,是否能帶來卓越的教育質量成果。(2)組織開展教育活動時,應注重績效考核,合理分配資源,有所為、有所不為,盡量避免資源浪費、精力過度分散,集中優質資源解決關鍵問題,從而實現教育質量成果的突破,達到卓越績效目標。
   (三)以持續改進為抓手
   持續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特征。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高職教育質量的需求在持續發生變化,教育質量的內涵也隨之發生演變,從最初的“符合教育規范”到“符合利益相關者需求”再到“多元化質量觀”,高職教育質量內涵至今仍在持續深化過程中。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只有重視持續改進,才能滿足持續變化的時代需求、適應質量提升和內涵建設的要求,使高職院校獲得長遠的卓越績效。持續性改進,不僅體現在目標設定、教育投入、教育過程和教育產出、教育結果評價等全過程管理,也體現在技術更替和管理創新方面。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全體成員具有終身學習、提升自我的強烈意識,在管理上要以持續改進為抓手,推動組織績效的持續性提升。    三、全面質量管理視域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的構建思路
   (一)突出重點,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
   我國學者余小波認為,高等教育質量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具有多層面、多內容、多指向的體系。從過程來看,有投入質量、過程質量與產出質量之分;從活動來看,有教學質量、管理質量與服務質量之別[2]。李福華認為高等教育質量是一個“三維”概念,“至少包含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質量、社會服務質量”[3]。
   高等教育質量概念的多層面性、多維度性決定了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的多層面性、多維度性。[4]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其質量標準也同樣具有多層面性、多維度性特征。從過程來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包括投入質量標準(如生源情況、師資條件、教學設備、資金投入等)、過程質量標準(如專業和課程建設要求、教學管理規范等)、產出質量標準(如畢業生“價值增值”情況、畢業生就業率、社會滿意度要求)等。從活動來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可以分為教學質量標準、管理質量標準與服務質量標準。從橫向來看,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又可以分為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科學研究質量、社會服務質量標準等。上述各項標準的內容側重點不同、差異性很大,但它們都是有機組成高職教育質量標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使命和職能,錯綜復雜、體量龐大的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在構建之初也應明確重點,突出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核心地位,以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為中心統攝、引領技術創新標準和社會服務質量標準。
   (二)目標驅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注重預先設定組織績效目標,所有產品生產和服務過程都以組織目標為驅動開展。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基礎的高職教育質量標準也具有強烈的目標價值取向,一旦設定了總質量目標之后,所有的技術指標、管理指標都將圍繞總質量目標進行細化設計。總質量目標可以高度凝練,參與教育活動的人員卻非常多、涉及的工作面亦非常廣、開展的教育過程更紛繁復雜,要緊扣總質量目標,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管理。
   (1)全員參與教育質量管理。學院各級領導干部、一線普通職工、專任教師、教學輔助人員、教學管理人員、后勤管理人員、學生,所有與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的部門、人員都要參與教育質量管理,落實質量責任到具體個人。(2)全方位教育質量管理。從橫向來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各項工作質量都是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條目分別構建各項工作的質量標準,并整合歸納到總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中。(3)全過程教育質量管理。從縱向來看,要把質量管理貫穿于各橫向工作的全過程,包括“輸入”“過程”和“輸出”整個過程。尤其要特別重視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對人才培養各項活動進行分類、篩選、合并、優化,抓住人才培養過程的關鍵環節,實現組織目標的關鍵性突破。
   (三)定量為主,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
   現代系統科學管理強調基于事實的管理,通過收集輸入、加工、輸出環節的真實信息,經過統計、對比,分析各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建立定量化的數據分析體系,以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標準化管理模式。作為現代系統科學管理的典范,全面質量管理也十分重視基于事實的管理,強調量化指標,可量化的指標盡可能實現量化,以達到標準控制的目的。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高職教育質量標準,對有些定義清晰、便于量化的內容,如教學基本條件、招生就業情況、人才培養滿意度、師資隊伍結構、資金使用績效等應使用量化的指標,但有些難以量化或者體現院校辦學特色、內涵建設的內容,如管理創新、教學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選擇等應采用定性評價的方法,以鼓勵辦學自由、彰顯院校個性,避免簡單重復建設??v觀國內外,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后,各國對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質量保障的研究已有相當多成果,但是鮮有完全量化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基本上還是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為主。
   參考文獻:
   [1]段一泓.全面質量管理的演進(上)[J].中國質量,2008(443):37-39.
   [2]余小波.高等教育質量概念:內涵與外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6):49.
   [3]李福華.高等教育質量:內涵、屬性和評價[J].現代大學教育,2003(2):18.
   [4]黃海濤.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影響因素、基本特征與制定原則[J].江蘇高教,2015(4):26-29.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2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