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微”引導 以“微”見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學生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書本,也不再依賴于教師。視唱練耳、樂理這兩門基本樂科也需要轉變教學思路,由單一的課堂模式轉變為多元的網絡混合模式,借助多媒體平臺,使課程發揮最大能效。筆者運用文獻分析法、心理學、教育學、課程論等原理闡述了微課運用在基本樂科教學中的理論基礎;同時采用實證研究法,通過考試成績分析、問卷調查等幾種途徑得以論證,掌握了較為客觀的教學信息。證明“微課”這一有賴于網絡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讓課程的學習更豐富。
  關鍵詞:視唱練耳;微課;應用研究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革新和應用,網絡對人們的音樂生活的沖擊和改變無疑是巨大的。學生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于書本和教師,而是通過網絡被無限擴展。在內蒙古地區,學生生源較多元,既有城市的學生也有農村牧區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其效果難免不盡如人意。因此,“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讓基本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更有效。
  1 “微課”的概念及基本樂科教學的現狀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文字、圖片、視頻等為表現形式的網絡教學載體。如今教育界已經認識到“微課”的優勢,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但目前這一理念常常運用在器樂、聲樂等學科,在基本樂科中的運用與涉及較少,這正是本文分析的問題。
  視唱練耳、樂理作為基本樂科,無疑承擔著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任務,在傳統的課堂中會出現教學手段單一、效率低、興趣弱、掌握程度不等的一系列問題。
  目前高等院校視唱練耳課程大多沿用傳統課堂模式,即90分鐘面對面授課。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這門課程也需要將內容與方法進行內化與創新,引入“微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利用“碎片”時間有效學習。
  2 “微課”模式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實現
  第一,教學的設備保證。新模式實現的網絡條件是以普通高校100Mbit/s校園網為基礎,要求支持多媒體的寬帶網絡系統,終端設備要求具有顯示和處理教學活動中的視頻、音頻等信息和進行加工處理多種信息類型的能力,然后通過網絡傳送到其他終端,包括多媒體電腦、手機等。[1]
  第二,設計和制作微課。微課講授時間集中在5分鐘內,可以是知識點講解、習題分析、作業檢查等,師生交流集中在網絡上。因此,設計編寫教案尤為重要。要將知識點用簡潔精練的語言講述出來,并配以圖片;也可以設計成畫外音的形式,不需要事無巨細的闡述,而是突出重點、難點,讓學生樂于記憶、易于理解。
  3 微課模式在基本樂科中的實證研究
  筆者在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的冬季學期中,對2016級、2017級的聲樂與器樂專業學生進行“微課”的教學,通過實施微課、與教師及學生的交流、考試成績分析、問卷調查等幾種途徑得以論證,掌握了較為客觀的教學信息。
  第一,成績分析。選取2016級的A、B兩班,A班采用“微課”教學,B班未采用。其考卷均為相同試卷的閉卷形式?,F將成績分析結果比較。
  兩個班均無不及格的人數,在60~69分的區域中,B高于A。但在70~100分這個整體的區間內,A多于B,說明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后勁明顯增強,成績處于中上水平。
  第二,問卷調查,研究選取被試者42名,發放問卷調查42份,收回有效問卷41份,回收率為97.6%。以下為部分題目:
  其一,你認為“微信”教學的形式對你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嗎?80%的學生選擇了有用。其二,你認為“微課”這種模式應該貫穿在大學中所有的視唱練耳課程中嗎?60%選擇了應該。其三,你希望“微課”的教學可以有哪些內容?37%選視唱,32%選聽寫,21%選實際作品聽辨,10%選擇了其他。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微課”的教學模式的確促進了基本樂科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新模式是感興趣的。
  4 微課的優勢
  4.1 學生主動性提升
  微課的教學內容短,有針對性,容易吸引學生,并強調學生親自主動體驗。而且學生可以和教師隨時交流。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更強調個性、能力的培養。
  4.2 學習模式開放化
  傳統的教學被擴展到了網絡上,可以隨時隨地并一對一地與教師交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優質資源彌補傳統教學中內容單一、時間有限的缺點。
  4.3 評價方式多元化
  將學生參與的過程、態度等逐一納入新的評價體系中,替代了以往卷面上單一性、教師主觀性的評價方式。
  4.4 教學資源共享
  教學方式多樣,如小組討論、單獨授課等,資源數據易于網絡傳輸,方便學生查閱、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
  5 “微課”帶給我們的思考
  “微課”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通過分析,我們看到“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資源配置、教學方式多元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應該充分發揚和實施。
  其次,“微課”,顧名思義,是微型課堂,用以輔助解決主體課堂而存在,不能將兩者關系本末倒置,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過多。畢竟在主體課堂中,學生能夠和教師面對面地交流,并被教師的語言、情緒等因素影響。在教學中,應將70%~80%的精力和時間運用到主體課堂中,將20%~30%的精力花在“微課”中。
  參考文獻:
  [1] 吳軍其,齊利利,胡文鵬,等.微課件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2(9):106-109.
  [2] 廖哲勛,田慧生.課程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 鄒雅菁.有關高校音樂學專業理論課程微課建設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5(15).
  [4] 李健武,李彥敏,朱宇.基于微課的音樂教學新模式的設計與實現[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12).
  [5] 李健武,朱宇.論音樂微課遠程教育平臺的構建[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4(7).
  作者簡介:趙楠(1984—),女,碩士,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唱練耳,樂理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62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