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國有林場營造林管理技術與創新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全球環境的逐漸惡化,生態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為改善生態環境,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大對營林造林工作的重視。主要就新時期國有林場營造林關鍵管理技術進行分析與闡述,并提出優化國有林場營造林質量的相關管理措施,希望能為林業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國有林場;營造林技術;生態建設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106-01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志碼: B
國有林場是國家森林資源管理與林業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要建設力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森林發展水平與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有林場營林造林工作的不斷深入,已經有很多地區的森林覆蓋面積逐漸增加,水土流失問題得以改善。但在實際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仍有部分地區存在著營造林質量不高、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我國林業與生態建設工作的順利發展。
1 國有林場營造林關鍵技術
1.1 適地造林
想要提高國有林場的營造林質量,就要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全面了解造林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土壤的溫度、濕度、營養成分等狀況?,F階段我國應用的造林技術主要有3種,分別為植樹造林、分殖造林與播種造林。
其中,植樹造林的成活率最高,且樹木生長速度快,操作起來較簡單,是目前我國營造林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一項技術。一般來說,這種方式更適用于大面積或區域化的種植,如水土流失較嚴重或自然狀態不佳的地區。分殖造林主要通過對樹木枝干的增殖來實現對樹木的再種植。相對來看,這種造林方式對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很高,如果達不到過硬的技術,很難保證分殖樹木的成活率。此外,分殖造林對環境因素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較為濕潤的氣候與土壤,我國滿足條件的地區較為有限。播種造林則是借助飛機等工具,將種子散落在指定區域,由種子自然生長。這種造林方式對技術的要求較低,適合大面積以及山區的造林工作,但成活率受環境與氣候因素影響較大。
1.2 造林整地
為改善造林地的土壤狀態,提高樹木的成活率,通??梢圆捎萌藶榈姆绞綄υ镜耐恋貤l件進行改變與調整,為樹木的生長提供更為有利的環境。特別是對于土地酸堿度不合適、體制營養成分較低、土壤條件不佳的地區。造林整地可以有效改善其土壤狀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樹木成活率。針對我國現階段的造林整地情況來看,整地方式主要分為2種,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指對造林區的土地進行全面翻耕,這種方式通常更適合地勢平穩的區域。局部整地則是通過對造林地的考察與調研,將造林地分成帶狀或塊狀區域,再根據各區域種植樹木的生長習性進行針對性整改。
1.3 強化育苗
強化育苗是營林造林的基礎,也是提高我國國有企業營造林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擴大我國國有林場樹木種植面積的同時,工作人員應對種植苗木的質量與品種進行嚴格篩查,根據造林地的相關氣候、土壤條件選擇適宜的樹苗進行培植。并在培植過程中對樹苗的生長情況做詳細觀察與記錄,全面了解樹苗的信息,以培植出品質優良的種苗。
2 提高國有林場營造林質量的管理措施
2.1 優化營造林管理機制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已建立起相關營造林質量管理或稽查辦公室,但在很多林業相關單位內,仍然存在著由于責任、分工不明確所導致的管理體系混亂、各部門互相推諉的情況,阻礙了國家政策的落實。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營造林管理機制就變得尤為重要。應優化管理模式、劃分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細化不同環節的工作內容。加大監察力度,對營造林的質量與相關工作者的工作態度進行嚴格監管。并設置獎懲機制,對工作中態度積極、成果突出的優秀工作人員給予相應獎勵,對工作中態度疏忽以及專業技能不合格的工作人員給予嚴肅懲處,以此來激勵我國國有林場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專業技能,進而促進我國林業的整體發展水平[1]。
2.2 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造林工作者作為營造林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對樹木的成活率以及營造林的質量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現階段,很大一部分造林工作者存在著專業技能較差、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與學習,主要靠口口相傳的工作經驗來對造林地進行營林造林工作,導致工作質量和效率普遍不高。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積極開展校園招聘與社會招聘,吸引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加入到營造林建設的工作隊伍中來,為國有林場注入新鮮、優質的血液。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國有林場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培訓活動,聘請具備扎實理論知識與豐富造林經驗的專家來單位講課,提高造林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以及專業水平。并在培訓結束后安排考核,對成績優異的員工給予表揚與獎勵,對成績不合格的員工再次進行單獨培訓,以此來端正工作人員的學習態度,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國有林場工作者的綜合素質[2]。
2.3 增加成本投入
在國有林場營造林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政府應增強財政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并保證資金得到合理利用,有效解決我國國有林場目前運營經費緊張、科技水平不足的問題。加強科學技術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我國國有林場營造林工作的科技水平與整體質量,促進我國生態建設的發展與完善。
蚌埠市、蕪湖市財政分別拿出1.2億元、0.8億元用于造林綠化補助。安慶市采用PPP模式,與投資公司進行合作,融資5.3億元用于綠化造林。淮南市積極推進“以獎代補” “先造后補”政策,吸引社會資金8.8億元。截至2019年3月底,全省已經完成營造林123 486.67 hm2,同比增長113.5%。其中,人工造林92 660 hm2,飛播造林和封山育林7 666.67 hm2,營林23 160 hm2,超額完成了春季造林任務,促進了我國生態建設的深入開展[3]。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國有林場的營造林工作,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一方面,在造林整地時,視情況積極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保留植被防護帶。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增強森林物種多樣性,又可以避免破壞森林生態環境,防止水土與養分的流失。另一方面,應大力加強營造林護林防火工作,科學開展針闊混交林體系建設,通過不同含油脂量的樹木混合種植,構成天然的防火阻隔系統,提高營造林的防火性。并結合探望臺、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煙霧監測等現代化科技,鑄造高效技術型營造林防火工程。還應強化森林資源防火宣傳力度以及火源監控與防火責任落實,將森林火災的風險與損失降到最低。例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大力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加強防火工程建設并優化應急機制,嚴格執行24 h值守和森林火災報告制度,確保人員在崗,政令通暢,做到安徽省連續31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有效保障了我國森林資源與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營造林管理工作作為我國國有林場的重要工作內容,對我國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都具有重大意義。政府應優化現有營造林管理體系,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并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我國國有林場營造林的工作技術與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我國營造林工作的整體質量,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 1 ] 陳薇,李毅.國有林場營林技術分析與實施要點解讀[J].南方農業,2018,12(17):76-78.
[ 2 ] 張志強.淺析國有林場營林技術措施[J].民營科技,2015(3):218.
[ 3 ] 朱慧娟,胡春偉,程忠玲,等.林業營造林工程的質量控制淺述[J].低碳世界,2019,9(2):326-327.
?。ㄊ崭迦掌冢?019-05-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40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