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環境藝術設計聯動性中設計美學及審美要素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裴晏

   摘 要:環境藝術設計能夠將美學的內涵與設計的技巧融合在一起,然后運用審美要素,向人們展示獨特的空間藝術。文章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聯動性中設計美學的主要類型,并分析了審美要素的具體體現,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美學;審美要素;聯動性
  通俗來講,設計是人類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它具有一定的美學功能,而且設計作品也能夠滿足人們不同層面的需求。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比較復雜,它的基本內涵是從空間和環境的角度出發,運用技術手段,遵循美學原則,創造出功能齊全而且藝術美感豐富的室內和室外環境。
  一、環境藝術設計聯動性中設計美學的主要類型
  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美學是藝術設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以美學為基礎,同時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美學的內容。而環境藝術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是現實社會中的環境以及條件,然后融入和滲透美學內涵,提升環境的整體美感和實用價值??梢哉f,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工程技術的合理使用,比如材料的選擇、尺寸的設計、施工的要求、結構的特點等;另一方面是美學內涵的恰當表達,這方面的內容必須遵循美學的規律,并且能夠與人們產生共鳴,比如顏色的選擇、景觀的搭配、空間的布局以及植被的栽種等。另外,設計美學在不斷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通過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提升設計作品的內涵,保障設計作品的質量。
 ?。ㄒ唬┬问矫?
  顧名思義,事物本身的屬性可以通過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顏色、形狀、大小、聲音等,如果一個事物給人的感覺是整齊、協調、富有節奏或者對稱,那么它就具有形式美。形式美是美學的初級階段,它更注重和強調美學的理論和概念,并且在一系列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特定的美學法則,這一法則不僅存在和適用于人類社會,在自然界中的應用也比比皆是。人們的創造活動源于自然,而且通過觀察大自然獲得靈感,然后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從而取得滿意的結果,比如在比例的確定上,就需要反復計算和大量驗證。形式美的作用效果比較直觀,它能夠營造出舒適的空間層次感,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而且能夠從視覺、觸覺甚至嗅覺的角度考慮人們多樣的需求。對于環境設計而言,需要一定的裝飾,而任何裝飾想要展示美和傳遞美,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而且裝飾的美具有持續化、夸張化、扁平化的特征,通過一定的形式直擊人們的心靈,從而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1]。
 ?。ǘ┕δ苊?
  在設計美學中,除了形式美之外,還有功能美,它包含實用功能、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并且通過一定的組合規則,在人們與居住環境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功能美能夠讓人們對場所和空間產生依賴感,并形成獨特的記憶,這種記憶會隨著居住和生活的時間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環境自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功能美,而環境也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二者并不沖突,但是實用功能更加重要,也更符合人們的需求??梢哉f,實用功能會影響人們的判斷,也會轉化為形式特殊的美,具備了美學基本要素的功能,就可以成為功能美。功能美的實踐性很強,而且表達比較明確,人們可以近距離地接觸以及感受功能美,加上現代設計理念不斷更新和變化,功能美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促進現代美學發展和環境藝術設計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并且率先開創了簡明、輕快、直接以及時效性很強的設計風格。
 ?。ㄈ┛茖W美
  在過去的研究過程中,很多研究人員常常將功能美與科學美混為一談,甚至相提并論,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頗,并且沒有從本質上對二者進行區分??茖W美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功能美的審美形式,首先,科學美的界定需要分析審美價值的起源,而功能美的界定需要分析審美價值的形式。其次,科學美相對比較獨立,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可以獨立存在,而功能美需要依附具體的事物,并且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最后,科學美不僅體現在具體的成果和產品上,還貫穿于整個科研活動中,所有的創造都能夠彰顯科學美,而功能美相對比較單一,并且與人們的偏好有很大的關系,在評判過程中有很大的主觀性。對于科學家而言,他們在對自然進行探索時,會發現、認識、理解并且總結客觀的規律,從而向普通群眾揭示自然美的內涵,這里的自然美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和諧美、內在美、深層美和感性美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科學美是前提和基礎,直接制約和影響功能美,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科學規律和標準。但是,不能因為科學美比較嚴謹,就認為它不重要,或者是認為它缺乏美的內涵。相反,科學美更注重創造的過程,并且為其他美的表達做好了鋪墊,所以需要人們從多角度和多方面分析科學美的意義和價值。如今,經過世界上一些高端的設計師的應用和推廣,科技美逐漸成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美學語言,并且在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ㄋ模┎牧厦?
  材料美是環境藝術設計中極其重要的要素,并且承載著傳遞和轉化審美信息的功能。在研究材料特點、性質和價值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學科和體系,并且能夠從材料的顏色、質量、結構以及力學性能等方面考慮,結合人們的需求,綜合分析和評估材料產生的美學價值。材料美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但是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方面,材料的材質,比如纖維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節能材料等,它們給人們的感覺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和嗅覺對這些材質進行細致的認識和了解;第二方面,材料的顏色,材料的顏色有很多種,除了基本的色彩外,還可以將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所以材料的顏色種類十分豐富,可以產生很好的美學效果。在具體和實際的運用中,可以將材質和顏色結合在一起,這樣能夠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豐富材料的內涵。而且材料的形狀和外觀也可以發生一定的變化,同時搭配相應的顏色,可以在保證發揮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提升設計作品的審美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材料美的應用不能只注重美學價值,要以實用價值為核心,只有具有實用價值的材料,才能真正體現美學價值[2]。   二、環境藝術設計聯動性中審美要素的具體體現
  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居住環境,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物質需求,他們開始注重美學價值,并且在衣食住行中強調美學價值的體現和彰顯。無論是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還是休閑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間環境下進行,而且大部分情況都是在室內展開,所以我們以居住的室內環境為例,探討環境藝術設計聯動性中審美要素的具體體現。
  客觀來講,美是一種情感,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產生的主觀感覺,人們對客觀事物進行評價,屬于審美活動的范疇,而且這一過程不僅與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有關,還與人們的直覺、想象力以及心理活動有關,這就是不同國家、地區、民族有著不同審美文化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審美會影響人們的心情,同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影響審美,這時候如果涉及聯想、期盼或者回憶等心理活動,可能干擾審美主體的判斷力,使審美發生偏離。比如一個人心情愉快時,很可能更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古詩有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比绻粋€人心情十分糟糕,就會特別敏感和脆弱,遭受挫折時就會自怨自艾和顧影自憐,古詩有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好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不僅能夠很好地詮釋和展現美學要素,同時能夠從人們的心理出發,讓作品更有人文關懷,比如在設計的過程中,積極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在作品中體現文化底蘊和內涵,能夠更好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并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共鳴。目前,一些古村鎮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能夠發揮藝術的特色,并且因地制宜,使得設計的作品與當地的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雖然人們在審美方面的標準不盡相同,并且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比如個人偏好、性格特點、行為習慣、宗教信仰以及飲食文化等,但是客觀事物的美學價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整體而言,事物的美學價值受到審美主體和自然環境的雙重影響,而且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不斷向前發展。自然環境的生態美學特征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必然選擇,任何藝術設計活動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并且不對環境造成破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美學的價值。自然環境是人們認知、判斷和進行審美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審美活動中,必須要保證人、自然和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也就是要盡量回歸自然,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并且合理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就是說,環境藝術設計要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社會的進步,滿足人們的需求[3]。
  三、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中美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特定的構成要素,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規范作用。有鑒于此,人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時,需要充分發揮設計美學的作用,并且合理運用審美要素,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焦煜博.淺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走向及審美特征[J].美術教育研究,2016(6):85-86.
  [2]張思傲.關于環境藝術設計理念與其審美特征的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6(24):103-104.
  [3]黃喜雨.環境藝術設計之審美研究:以民族性研究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11):56-58.
  作者單位:
   長春建筑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141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