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步入新世紀以來,快速發展的城市難以避免各類污染的出現,而為了轉變城市給排水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困境,要適度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在通過雨水積存來實現對水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洪澇災害出現的可能性,還能優化生態環境,確保城市的生態發展和與經濟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市政;給排水設計
  1  前言
  海綿城市理念,是近年來市政建設領域非常重要的命題,也是發展趨勢,更因為其本身所具備的生態環保意識而受到廣泛認可和深度認同。而為了能從根本上降低洪澇災害對城市建設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和嚴重破壞,多數城市在市政施工時也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給排水項目中,且收獲頗豐。
  2  海綿城市基本內涵
  從概念上來說,海綿城市主要是指從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角度進行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和“系統治理”入手,綜合性采用多項技術,控制城市降雨徑流,降低其對城市發展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和破壞,讓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自行適應氣候的變化、環境的變化,擁有抵御自然災害的“彈性”,充分實現自然凈化、自然滲透和自然積存。較之傳統的市政給排水設計方案,海綿城市理念支撐下的市政給排水設計方案具有這樣幾方面特點和優勢:首先,其有利于提升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市政給排水設計過程中,可以實現對雨水的全方位回收和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助力解決城市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其次,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確保人們得以享受優質自然環境所帶來的便利和安全、健康;最后,進一步降低氣候變化給市政排水項目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減少了洪水洪澇災害發生給城市帶來的損失。
  3  傳統市政給排水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城市建設與后期管理不配合
  隨著城市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各種高層建筑、硬質化路面鋪裝的規劃與設計層出不窮,這導致城市下滲量逐漸降低,原有城市排水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城市的排水需求。尤其是給排水后期所需的專業人才、基礎設施后續維護和管理、建設后期管理不協調等都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障礙與絆腳石。雖然城市建設的確重要,但在具體建設施工過程中必須把握好細節處的布局和方向,保障建筑施工能夠和城市建設完全同步。
  3.2  自然因素
  一般情況下,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受制于自然因素,自然氣候的變化、城市熱島效應的出現,它們很大程度上會給城市給排水系統帶來重大挑戰。地質條件的多樣性,一度促使全國各地的地形各有差異,呈現出復雜化的特質,而變化莫測的自然因素如果不能做出合理的預判和防控,就有可能導致自然災害的出現,讓民眾的經濟生活遭遇巨大損失,幸福指數遭受影響。因此要想優化給排水系統,就必須深入調查特定城市的自然氣候情況和水文地貌,并劃定好主要的蓄洪區和備用的二級蓄洪區。
  3.3  雨洪資源利用率較低
  中國大部分城市都位于季風帶,降水和非降水氣候具有鮮明的季節性,這也導致雨水和洪水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帶有強烈的季節性色彩。所謂雨洪主要是指在江水過程中,除卻土壤吸收、洼地蓄水、植物等的截留所剩余的雨水匯集而產生的地表徑流,而大量降雨在地面所產生的大量地表徑流,會被匯集到河流和城市周邊其它水域當中,導致水位的急速上漲。
  傳統的市政給排水系統沒有辦法很好吸收這些雨洪資源,促使產生大量的降水及洪澇,但是海綿城市理念支撐下的排水系統卻可以,甚至可以實現可持續利用。
  4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4.1  綠化銜接設計
  海綿城市理念支撐下的市政給排水設計過程中,綠化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引流作用,假設不能夠將綠化帶和雨水進行有效銜接,那么其效果也會深受影響。過往的綠化帶設計形式較為單一,只是單純將雨水點設置在江河湖等傳統的水體中,很少使用綠化帶進行銜接、過度,故而一旦排水要求較大,那么水體容納量不夠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路面積水。在海面城市理念的引導下,給排水設計可以安排不同類型的綠化帶并選擇有效的銜接模式。在排水量需求較大的地方,可以使用雨水截污凈化技術,將其和綠化中心進行高度銜接,再利用綠色植物本身的吸收能力,消耗雨水,進而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在排水量需求較低的地方,則可以直接將雨水排入到江河當中。
  4.2  人行道設計
  以往的人行道設計,大多會采用不透水的材料,一旦出現暴雨時,水分也不能及時排出,給來往行人造成嚴重阻礙?,F在對人行道進行改造,選擇透水的材料進行鋪裝,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人行道的作用和功能。此外,還必須充分考慮到人行道兩側的綠化植物,保證其高度盡可能低于人行道,以便雨水可以更好地灌溉綠化帶。
  4.3  車行道設計
  一般情況下,設計人員在進行市政道路改造的過程中,會將車輛通行的路面使用非透水性的材料進行鋪設。但是這種設計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加劇路面的積水問題,引發更為嚴重的熱島效應;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支撐下,車行道設計采用了具有更為良好滲水功能的材料,這樣既能改善市政道路意外的雨水存儲情況,還能適度補充地下水資源。其具體的設計要點如下:在市政路面的最上層,要鋪設具有良好透水、透氣效果的瀝青材料;市政道路的中間層,可以選擇非透水性的材料,切實起到保護路基的作用,避免在陰雨天或出現大量降水天氣,道路出現侵蝕;市政道路的路面和兩側綠化帶之間必須設置一定的坡度(約為0.3%~6%的區間內),這樣設計人員可以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對其展開適度調整,確保應用效果達到最佳。
  4.4  附屬設施設計
  附屬設計主要是指路緣石和路肩邊溝兩種類型的排水系統,其中路緣石屬于相對而言使用頻率較高的系統,其也包括兩種類型,即平緣石和立緣石。平緣石頭能和地面的高度保持一致,這樣路面就不會出現積水,即便下雨天氣也能讓路面快速排水、水分流暢;立緣石和平緣石則有顯著不同,其高于路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雨水,使其流向雨水口。但為了確保路緣石能夠具有匯集雨水的能力,可以對其進行打孔、豁口處理,也可以在鋪設時就預留出一定的時間間隔,確保提升雨水控制的能力和效果。
  4.5  銜接帶設計
  為了確保市政道路和其它城市建設項目相互協調,給排水設計人員還必須做好市政路面的銜接工作。比如將LID源頭滲透技術作用到市政道路緩沖帶的設計、下沉式綠地設計過程中,再將中途調蓄技術作用到植草溝、調節塘當中,將末端存儲技術作用于雨水濕地建設環節等。
  4.6  市政給水系統中的具體應用
  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們離不開水資源,更不能忽略對其的應用,所以必須做好市政給排水的設計工作,要充分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優化排水系統,深化其功能、彰顯其價值、滿足現實需求。在應用海綿城市理念的過程中,要繼續秉承節能的基本原則,避免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
  5  結語
  總之,充分利用海綿城市理念,合理設計市政給排水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不僅有益于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更能讓城市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讓城市走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付鵬,李婷.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居舍,2019(25):100.
  [2] 劉曉文.城市給排水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5):81~82.
  [3] 賀家豪.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1):179~181.
  [4] 陳靜,任小惠.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探討[J].居舍,2019(16):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984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