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碧海藍天永伴福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梁 敏

  記者:在大家的印象中,福建是一個山高林密、海岸線綿長而且風光秀麗的省份,近幾年在生態省建設方面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朱亞衍:非常高興和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青島,共同探討和交流生態省建設工作。 福建山海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人文獨具魅力,環境優美舒適,是中國四大林區之一、重要的海洋省份和水資源蘊藏量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96%;海岸線長和水產品總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福建省于2002年被列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出臺《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和《關于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生態省建設。
  近幾年來,在國家環??偩值闹С趾椭笇?,福建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不斷改善生態質量,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省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立足祖國統一大業,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并把可持續的生態支撐體系作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九大支撐體系之一,生態省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記者:具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福建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
  朱亞衍:生態效益型經濟發展加快。福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行清潔生產,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控制在計劃指標內。2004年全省環保投入占當年GDP的1.84%。全省環保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110億元。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45%以上。以安全食品生產為主導的生態農業加快發展,建立了15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示范)縣、50個省級有機食品試點基地,綠色和有機食品標志產品200多個。大力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問題基本得到治理,綠色消費觀念逐步深入人心。重點旅游區的生態保護設施不斷完善,生態旅游成為旅游熱點。
  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福建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堅持走市場化道路,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意見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污水處理率達42%,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斷提高。2004年全省12條主要水系達到和優于三類標準的水質占83.6%,今年1-7月為87.6%,保持在良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逐年改善。全省23個城市空氣質量基本達到和優于二級水平。
  資源利用和生態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福建注重做好重要生態功能區、重點資源開發區、生態良好區的保護。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3個、省級44個,示范區面積約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41%。全省林業生態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江堤沿岸綠化率達6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4.25%;海洋、土地、水和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水平得到提高。
  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福建著力從城鄉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洪澇干旱災害防御、林業生態防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農林水產疫病防治等幾個方面構建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實施省環境監測體系工程,建設全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對重點流域水質、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和重點工業污染源實施在線監測監控,保障環境安全。堅持依法行政,修訂了《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出臺了《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環保法規規章,連續五年深入開展一系列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推動生態省建設走上法制化軌道。
  記者:在生態省建設推進過程中,福建曾經或者正在面對什么樣的困難?
  朱亞衍:福建生態省建設雖然具備較好的基礎,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與兄弟省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還有不少不足與困難。一是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與沿海其他發達省份相比,福建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收入水平還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二是部分資源供需矛盾較突出。福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4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沿海一些城市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日益明顯。三是福建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容易產生旱澇、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森林結構不盡合理,生態功能尚未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四是生態省建設的機制有待健全。生態環境建設的技術標準和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泛,資源與環境保護執法還不夠有力。
  記者: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每個地區生態建設的目標,福建下一步生態省建設的推進方針是什么呢?
  朱亞衍:從福建省的省情出發,我們將著力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效益型經濟體系、永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自然和諧的城鎮人居環境體系、良性循環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穩定可靠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先進高效的科教支持與管理決策體系等六大體系,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
  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循環經濟3R原則,重點在資源開采等環節探索新途徑,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強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發展壯大生態旅游業,提升生態效益型經濟的發展水平。
  落實“五個統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一批有利于身心健康、布局合理、舒適宜人的生態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綠色社區和環境優美鄉鎮。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突出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有序開發、有償利用、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資源環境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新格局。引導和規范生產消費行為,推廣節地、節水、節能、節材、降耗新技術。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加強圍墾建設的環境保護。合理利用森林、水、海洋、礦產等各類資源,提高可持續開發能力。
  堅持以人為本,創建文明進步的生態文化。加強生態環境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監測監管網絡和民主決策管理機制建設,構建先進高效的科教支持和管理決策體系,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大力倡導綠色消費,鼓勵開發和營銷生態產品,使現代生態文明理念成為人們共同的價值取向。
  健全工作機制,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省建設。把生態省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創新機制,完善措施,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建立分工協作的建設機制。層層建立責任制。按照近中遠相結合、突出近期目標的原則,推進一批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整治工程,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保護工程,生態示范區、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全民生態環境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生態省建設的良好氛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17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