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別情 詩蘊永流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通過分解《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目標、重難點及過程,介紹如何讓學生學好這一課。
【關鍵詞】 由題入手;詩文對照;品讀感悟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上第七單元第25課。
教學目標:
1. 根據“文包詩”的特點,借助重點詞句,讓學生通過吟詠、想象、訴說的方式,感受詩歌的意蘊美。
2.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采取情境化教學,想象分別時的情景,感悟依依惜別之情。
3. 采取誦讀體驗、合作中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體驗美好情感,體驗朋友間真摯感情,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在誦讀想象中涵詠詩歌,在積累遷移中繼承經典,在抒情寫意中表達情誼,提高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
教學過程:
一、由題入手,概括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黃鶴樓送別》(板書課題)。(強調“鶴”的筆畫較多,寫的時候筆畫要緊湊一些。)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你能采用補充信息的方法,結合課題說一句完整的話嗎?(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
【設計意圖:本環節注重了學生書寫技能的點撥,同時采取補充信息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
二、詩文對照,理解詩歌大意
1. 讀中評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有的用歌來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詩人李白就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孟浩然的難舍難分之情。(課件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要讀出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味道。聽老師讀一遍。師范讀,生再齊讀。
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評價了這首詩?(膾炙人口)
什么叫膾炙人口?在這里稱贊的是?(李白的這首詩)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味,并就地取材,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找出“膾炙人口”一詞來評價李白的詩。】
2. 畫中想
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邊讀邊畫描寫前兩句詩意思的句子。然后指名讀,并說體會。
分別之路景色宜人。大家一邊想象美景一邊誦讀“暮春三月”餞行的語句。
【設計意圖:通過讀、說、畫、想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分別之情景,感悟離別之情誼!】
三、品讀感悟,體會離別之情
1. 演中說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白和孟浩然怎樣的心情?能用書中一個詞語告訴我嗎?(依依惜別)。什么是依依惜別?(難舍難分,舍不得離開)
好朋友即將分別,應該有千言萬語才對???怎么現在兩個人都只看風景不說話呢?是因為這里的風景太美了嗎?(生自由說)
是呀,因為老朋友之間情深難舍,所以故意不去觸碰“藏”在心底的那份最柔軟的情感……
小結:一個“藏”字用得多好啊,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流露出兩位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同時出示后兩句詩進行對照學習。
【設計意圖:由動作體會人物間依依惜別之意,同時通過讀、說、演,共同演繹離別的深情。由一個“藏”字體會作者用詞的恰如其氛。】
2. 聊中悟
我們除了從兩個人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還能從哪里體會到呢?(板書:語言)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李白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孟浩然的話,待會選擇其中一位的話,我們來聊一聊,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生自由讀)
誰愿意先來聊聊兩位大詩人的話?
?。?)李白對孟浩然的尊重或者說敬仰,從六個“您”可以看出來。
(2)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人品有詩為證(課件出示《贈孟浩然》)。
李白對孟浩然如此敬仰不僅是因為他高潔的品格和滿腹的才華,還因為他們有一種特殊的關系。(補充他們相處的資料)
正因為如此,所以李白才說:“自從我結識了您……”(生齊讀)
?。?)面對比自己小了整整12歲的李白,孟浩然能理解嗎?他又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一讀孟浩然的話?(指名讀)
理解“知己、比鄰、永世不絕”的含義。
孟浩然不但忍住離愁和傷感,還寬慰李白,真不愧是兄長,是老師。
【設計意圖:用語言描寫表達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和祝福。通過聊的方式,扣住了六個“您”、王勃的詩、補充的資料等,讓學悟出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君子之交的深情。而這些語言場景的描繪貫穿了作者合理的想象。】
四、總結升華,抒發情感
1. 升華情感
盡管有千般不舍,萬般留戀,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終于,友人登上了船……(音樂起,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齊讀)
此情此景,凝成最后兩句詩。(課件出示,生齊讀想象)
【設計意圖:在理解詩意基礎上,聚焦最后兩句,想象“天際流”的情景,由此生發開去,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2. 抒情寫意
我想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李白或者孟浩然,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想跟對方說,請拿出你的筆,把心中想說的話寫下來,表達一下你的依依惜別之情。(師板書:心里話)
交流、展示。
千言萬語訴不盡,情到深處自然濃!我們和作者一樣,要根據詩歌內容進行想象,這是非常好的學習詩歌的方法。此時的李白和你們一樣,更是按捺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課件出示,生齊讀)
小結:離別的情誼都融匯在景物之中了,景中含情,物中含意,此詩寓情于景,借景達意,寫出了老朋友之意的深情厚誼!
【設計意圖:著眼語用,讓學生帶著濃情別意,抒寫離別真情。借景抒情,寫出此時詩人的心里話,然后探討交流。同時教師引讀,伴著音樂,和一曲“離別”之歌?!?
五、拓展延伸,積累送別詩歌
師:其實為離別而傷感的詩人又何止李白一人啊,詩人王維在送別好友出使西北邊疆時曾深情地以“勸酒”方式送別;
另一位唐代大詩人高適在與好友董大分別時曾安慰好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同樣是李白,在登上小船準備離去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好友汪倫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于是激動地發出“桃花潭水”不及友誼深厚感嘆……
孩子們,關于送別的詩還有很多,希望大家課外多搜集,多閱讀,多積累,去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與詩為友,走向優秀,把國學中的詩歌經典永遠傳下去。
【設計意圖:經典傳誦,詩蘊永存。積累送別詩歌,拓展課堂縱深度,讓兒童弘揚詩歌經典的光輝文化。在文化傳承中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顧紅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學習技巧[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1).
[2] 張馳. 小學中段兒童詩閱讀教學初探[J]. 西部素質教育,2018(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