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話說新媒體經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朱春陽

  檢視中國傳媒業發展的歷程,以非常純粹的企業的身份來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群體,是新媒體。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始于2005年。這一年有一個特點。GDP統計是超過了10%,但是當年的報業的廣告增幅是6.9%,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按照媒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傳媒廣告能夠放大GDP的波動。如果GDP快速增長的時候,傳媒的廣告也會快速增長。但是在當時的GDP超過10%的情況下,報業的廣告按照統計出來公開的數據來看第一次低于GDP的增幅,從媒介經濟學的解釋來看是非常反常的。
  但是你找一下當年的新媒體的業務的增幅。你會發現他們的增幅平均在40%-50%。也就是說新媒體從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當中獲得的福利遠遠高于傳統媒體。但是當時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新媒體搶了傳統媒體的飯碗。最經典的說法是賠錢的人給賺錢的打工。
  我們可以看一下從當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的普及。2009年6月份互聯網普及率的世界比較,韓國、美國、日本都超過了70%,中國首次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是25.5%。
  如果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韓國的水平,我們的媒體又將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我也可以告訴大家,韓國的發行量超過200萬份,經過發行量稽查部門認證的報紙有3份,朝鮮中保、東亞日報、中央日報。目前韓國個人電腦普及率世界第一位,互聯網普及率世界第一位。在4800萬人口當中有3份發行量超過200萬份的報紙。業界同行就會說美國的報紙發行量也不高,但是美國報紙發行在10萬份以下的社區報占了90%。我們的社區報基本沒有。而且我們和韓國報紙收入結構是非常相似,都是廣告收入占70%以上。但是我們對韓國報紙的了解相對比較少。這也和我們近期做一個項目所要研究的問題。也就是在互聯網高普及率的情況下韓國報紙是如何尋找到生存之路的。
  2001年前后互聯網是第一次大蕭條。大蕭條之后大量的資金撤出了這個行業。2001年之后的互聯網剩者為王,能夠活下來都做得不錯。我們考察新媒體發現一個現象,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媒體公司,基本上是中國新媒體里面做得不錯的,但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的所有的新媒體公司里面,找不到一家是國有媒體背景,全部都是民營資本。
  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對于資本的偏好排序是國有資本、外資、民營資本。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資本市場上民營經濟能夠占的份額僅僅在3%左右。據統計,我們國家每年新增GDP當中民營資本的貢獻率達到70%。這實際上暗示了一個現象,我們的資本市場對民營資本是不開放的。如果它不開放,作為新媒體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資本。新媒體公司的發展一般經歷三步,成立公司,獲得風險投資,到香港或者是美國上市。中國的資本市場對他們不開放。國外的資本市場想要騙錢那么容易嗎?實際上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如果想在納斯達克上市,必須接受納斯達克關于媒體公司改造的一系列的規則和要求。反過來,當被這些美國化的規則。被這個規則改造之后新媒體公司轉身回到了國內市場,面臨國內傳媒業的產業化程度又是什么樣?發行量我們是沒有經過認證的,廣告,收視率都來自于非常模糊的統計。雙方的產業化程度已經有了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一直在提中國媒體的國際化,怎么樣國際化?從新媒體的成長三步曲可以看到國際化是怎么樣做。我們可以對新媒體做很多相干的調查,你會發現分眾是2006年納斯達克股市新年鐘聲敲響的執棒人,為什么會給分眾這么高的榮譽?因為它為美國人民創造了價值。
  關于效率競爭。我的考慮一個是關于真相的效率競爭,我們經常會發現網絡媒體在炒作一件事情的時候傳統媒體跟進。傳統媒體跟進之后。往往會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改變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實際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有一個合謀。這種合謀的結果。是以真相以更高的效率呈現在人們面前。
  我們很多時候講,為什么互聯網會有很多人擁護?就在于它在以往和傳統媒體的競爭過程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效率,表現出了一個高智商的關于真相呈現的方式。
  另外還有一個是關于從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當中獲取回報的效率。我們也可以比較出新媒體在2005年這個時間點上是表現出了它的效率優勢。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推崇的是騰訊和報業集團的合作,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和騰訊合作的大楚網。實際上都是在效率競爭過程中獲得共同的發展,共同的繁榮,共同的進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254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