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玉樹我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0年4月14日,玉樹縣結古鎮在寧靜的晨曦中醒來,上學的、晨練的、趕遠路的人的身影一如平日般安詳。但是,7點49分發生的大地震,瞬間使三江源頭這座美麗的高原小城面目全非――
這一切的一切,玉樹州檔案局(館)的同志們現在都不愿意再回憶。在地震后的第三天,經歷了痛失親友,家園滿目瘡痍、居無定所的他們,就身心疲憊地出現在了州局的臨時辦公帳篷內。劫后余生的同志們第一次見面,居然是那樣的沉重,大家眼中飽含熱淚卻沒有流淌;內心極度驚恐壓抑卻沒有太多的話語,只是靜靜地等待局領導安排工作。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堅強的檔案工作人員吧。
青梅才仁,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是玉樹州檔案局的大學生志愿者,卻有著與正式職工一樣的工作熱情。多年來參與玉樹重大活動拍照和攝像的他,已積累了豐富的提取檔案素材的經驗及收集珍貴照片檔案的意識。地震中他失去了多位親友,卻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拿起相機沖進玉樹災區的廢墟,危樓、民宅……想著要在第一時間為玉樹州檔案館拍攝收集玉樹地震現場最珍貴的照片資料。大學生志愿者白嘎于今年三月份進入玉樹州公檢法公務員面試行列,地震發生后也及時趕到州檔案局,連日加班加點幫助編發信息、打印文件、分發物資。在州檔案局的6年時間里,她的聰明好學和修養贏得了全局(館)人的喜愛。
副局長扎西措毛,在州檔案局工作了8年,經常是局長、館長的職責一身挑。地震發生后,她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馬上返回玉樹,和同志們共同抗震救災的決定。她提前結束在上海的培訓學習,日夜兼程趕回玉樹。沒人能夠想象,失去了多位親友的她,16日一回到玉樹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她每天在做好州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協調工作的同時,還要安排部署全州的檔案搶救工作。她帶領同志們到處察看和了解檔案受損情況,協調加強全州檔案搶救工作的薄弱環節,檢查督促各單位落實檔案搶救和轉移工作,為州縣檔案人員解決御寒衣物,為檔案保存臨時板房的搭建和全館檔案的安全轉移奔波。地震初期,各級部門與震區溝通情況十分困難,她在沒有任何辦公條件的情況下,擠時間、想辦法,及時編寫了20期玉樹檔案信息、4期情況反映,起草了lO份文件、7份匯報材料,上報了8種統計報表,向有關部門提供了災區最新的檔案受損及搶救工作情況,為州抗震救災檔案搶救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并為下一步玉樹州、玉樹縣檔案局館恢復重建奠定了基礎。由于勞累過度,她病倒在床上,就是這樣,她也要反復交代工作人員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每次在廢墟中穿行,扎西措毛總能看到自己已成危房的家,但她的腳步從來電沒有遲疑停留過一秒,因為總是有更重要的事在牽扯著她的心。她丈夫從西寧上來搶救危房里的東西,她連過去搭把手的精力也沒有。好在她愛人很體涼她的難處,什么也都默默地獨自承擔了。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對父母極其孝順。4月24日,她從州委指揮部回來,才第一次在震后見到了父親,老邁的父親正一個人去往扎西科災民集中安置點的方向。父親一見她就趕忙說,“我知道你們忙,我去看看能不能找個帳篷給家里人。”她內心充滿了愧疚,卻只能哽咽著告訴父親再堅持幾天,只要活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父親堅強地走了,她已經淚流滿面。
玉紅霞,是玉樹州檔案館年齡最小,學歷最高的干部。作為單位里唯一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和具備一定文字功底的她,是局領導最得力的助手。她父母年事已高,且父親身染重病,很需要她的精心照顧。地震發生后,白天,她和業務指導組到處開展工作;夜晚,還要匯總白天的工作情況,一篇篇文稿都是由扎局長審改過后,才由她最后打印、裝訂并負責分發到各單位,經常要忙到深夜十二點。她母親反而經常要擔心和照顧她。瘦弱的她身體開始透支,并引發了急性闌尾炎,但她毫無怨言,靠著吃藥打針,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震后一個月,表現出色的她終于成為了一名中共正式黨員。她說經歷了地震后,她才理解了逝者已去、生者堅強的真正含義。
劉新華、弋西卓瑪、孫秀祖和普布卓瑪,平均年齡46歲,由于業務熟練,擔負著對133家單位進行檔案險情排查登記和指導檔案搶救轉移的艱巨任務。她們以女人特有的細心和縝密的觀察,對每個單位的檔案庫房、人員,檔案裝具、檔案受損等情況都準確詳細地記錄下來。為了能夠掌握第一手最真實、最可靠的現場搶救數據,每一個單位的廢墟和危房她們都不放過,因為她們比任何時候都清楚,早一步掌握情況就能夠多搶救回一份完整的檔案,多一條建議就能為領導提供更詳細的搶救計劃和制定更有力的搶救措施。她們更懂得檔案猶如人的生命一樣脆弱,一旦損毀將不可再生。對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檔案事業的她們來說,看到檔案,就會有一種保護孩子般的本能的沖動。遇到危樓中遺留沒搶救轉移出去的檔案,她們總是苦口婆心地對相關單位人員強調檔案搶救的重要性和搶救轉移中應注意的事項,并囑咐一定要做好轉移后檔案的保管和登記造冊工作。她們頂烈日、冒狂風、淋雨水,每天都堅守在搶救檔案工作的最前沿。當一家又一家單位的檔案從危樓中、廢墟下搶救、轉移搶救出來時,當她們手中檔案搶救出來的數據一天比一天多時,她們緊繃的神經才開始放松下來。這時的她們,已經連續一個月爬上爬下,雙腿腫脹得邁不開步,清晨出門,雙腳竟擠不進鞋子里去。步入中年的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白天在單位忙,只有晚上安撫家人,照顧老人,抽空到已是危房的家中收拾東西。
拉毛永措,參加工作34年,地震中她抱著外孫從危房中脫離險情,還險些受傷。她十分慶幸兩歲的外孫的在她的保護下沒有發生意外。她將小外孫和75歲高齡的母親在西寧安頓好后,立即返回了玉樹。她負責看護單位的帳篷和管理財務,雖然經受了地震的驚嚇、連續的工作和多次搬遷的勞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她還是表示:這個時候不能提任何要求。
段富榮局長,剛到卅『檔案局上任兩個月,是州檔案局唯一的“黨代表”。還在熟悉情況的他,雖然在檔案搶救業務工作上使不上勁,但在檔案板房搭建這一重要工作的完成上卻使出了渾身解數。在板房搭建的數十天里,無論風吹日曬,他每天都神情焦慮地在工地上堅守。他知道,在氣候惡劣多變的玉樹,一個臨時的、安全的家,對檔案意味著什么。板房一天不完工,他心里一天都不會踏實。
就是這樣的一個集體,在地震發生后的那段艱難的日子,沒有一頂屬于自己家的帳篷,沒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床。吃飯也是想起來就找點什么墊墊,忙忘記了也就算了。夜晚加班,高原的寒涼透徹骨縫,連續十多天換不了衣,洗不了頭。但他們以忘我的精神,寫下了玉樹蘭臺人對本職工作的高度追求,即無論如何也要將檔案的損毀減小到最低程度。他們紀錄和保存了大量反映玉樹地震情況的圖像資料,圓滿完成了100多個州直機關和其他各類型單位20萬卷檔案安全搶救和轉移的督促指導任務;在省軍區獨立團官兵的大力支援下,將州館31200卷檔案安全轉移進新板房,并整齊地排列上架。接下來,他們已經開始對受損檔案進行整理修復,對各單位4?14地震災害文件資料進行收集。
4月20日,省檔案局局長龔國平同志親赴玉樹災區,使迷茫中的玉樹震區檔案人有了明確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檔案的搶救工作步入了正軌,省檔案局還為災區檔案館購置了200組鐵皮檔案裝具。4月27日,國家檔案局副局(館)長李和平同志一行到玉樹州災區檢查指導檔案搶救工作,國家局隨后為災區解決了搭建500平米板房經費100萬元。5月3日,青海省委常委沈何同志看望州檔案局(館)的同志們,解決大家的生活難題,還在深夜挨門逐戶看望和慰問大家。那一晚,堅強的女干部們流下了強忍多日的淚水,第一次顯示出了女性感性和柔弱的一面。
這些平時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干部,在地震后的大災大難中展現出了過硬的素質。沒有豪言壯語,卻通過無私無畏的行動保全了玉樹發展的真實歷史記錄;沒有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卻讓各級領導因她們的堅韌執著而感動和牽掛。
今后,還有什么樣的困難是他們所不能克服的呢?我們相信,也讓我們期待,有他們出色的表現,玉樹的檔案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
玉樹的檔案人在努力著,“玉樹不倒,青海長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306811.htm